公元前270年,秦国攻赵,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赵将赵奢率军救赵,出奇计,终于打赢了一场原本无法取胜的战争。此战,成就了赵奢战国名将的威名。
公元前269年,也就是长平之前的九年前,赵惠文王与秦昭襄王缔结盟约,以焦、黎和牛狐三座城池换回蔺、离石和祁三座城池。但是,赵国接收城池之后,却耍赖了,并没有将焦、黎和牛狐三座城池归还,惹得秦昭襄王大怒,于是派胡阳领兵攻打赵国。
关于秦军统帅胡阳,光从历史记载来看,这是个狠人。他本来是赵国人,后来做了秦国客卿。除了阏与之战外,他还参与了之前的华阳之战,也就是秦军和赵魏联军的一场战役。在华阳之战里,胡阳与白起配合默契,击破赵魏联军十五万,占领魏国大片疆土,立下大功。这次胡阳统兵攻赵,按常理说应该从边境发兵,但是他使了一个狠招,十万秦军通过韩国上党郡,直击邯郸的门户阏与,使得赵国陷入危局,阏与之战就此展开。
阏与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胡阳要打这里呢?这就要说到赵国的地理了。以太行山为分界线,赵国的领土被分成东西两大部分,西边的这块是现在山西的一部分,以赵国的旧都晋阳为中心;东边的这块是现在河北的一部分,以赵国的新都邯郸为中心。太行山中间有一条狭窄的通道,是邯郸到晋阳的必经之路,阏与就是位于这条通道的重镇。一旦阏与失守,就切断了邯郸到晋阳的通道,也就切断了赵国东部和西部的联系。联系一被切断,秦军便可长驱直入,逐步蚕食掉赵国西部的领土,届时,赵国将失去半壁江山。
胡阳将军队驻扎在山上,占据有利地势,将阏与团团包围,形势十万火急。赵王急忙召见大将廉颇,问是否可救,廉颇说阏与距离邯郸道路遥远,而且阏与道路极为狭窄,秦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投入多少军力都无济于事,建议放弃。赵王又问大将乐乘,得到了同样的回答。赵王又召赵奢,只有赵奢说:“道路狭窄,就好比两只老鼠在洞穴里搏斗”,然后就说出了那个经典名句:“狭路相逢勇者胜”。赵王大喜,派赵奢统兵,救援阏与。
按理说,赵奢应该带兵去阏与,跟秦军拼命了吧。但是,赵奢带兵出邯郸三十里,不走了,而且开始深沟高垒,此地距离阏与还有两百多里。赵奢知道,肯定会有人劝他去救阏与,所以他下了一条命令,如果有人胆敢妄议军事,格杀勿论。秦军围困阏与的同时,为了钳制赵国的援军,派一部分军队驻扎在距离邯郸只有八十里的武安。
如果说秦军拿下阏与是卡住了赵国的脖子,那么拿下武安就是在赵国的脑袋上插了一颗钉子,形势就更加危急了。于是,军中有人建议火速救援武安,赵奢就毫不留情地把这个人给杀了,反而加固了防御,就这样过了28天。在这期间,秦军曾派间谍潜入赵营打探虚实,赵奢假装不知道,于是间谍就看到,赵军一直在加固防御,根本就没有打算去救援。秦军的统帅胡阳知道以后大喜过望,看来赵军只想保住邯郸,连武安都不要了,更不用说阏与了,于是便放松了警惕。
不料想,突然某一天,赵奢率军队偃旗息鼓,丢弃粮草辎重,疾驰两天一夜,直奔阏与,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修筑了营垒,以逸待劳。赵军神兵天降,彻底打乱了秦军的部署,胡阳马上派兵来攻赵奢的营垒。这时候,又一个不怕死的军士,叫许历,向赵奢进言,说:“秦军没有想到赵军会来此,必定恼羞成怒,士气高涨,将军一定要集中防守,以待敌军来攻,不然必败。”
随后,许历又建议拿下北山制高点,先到者胜,后到者败。说完之后,又跟赵奢说:“好了,您现在可以杀了我了。”赵奢说:“先不杀你,回去听候赵王发落吧。”于是他听从许历的建议,派一万人拿下了北山制高点。秦军后到,开始攻山,但打不下来,趁秦军士气低落之时,赵奢率军从山上冲下来,大破秦军,遂解阏与之围。凯旋之后,赵王大喜,封赵奢为马服君,封许历为国尉,赵奢得以和廉颇、蔺相如平起平坐。
让我们再来复盘一下这场战役,体会一下它的精妙之处。不得不说,秦军统帅胡阳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他使了个狠招,没有攻打赵国的边境城池。因为他知道,以往秦赵交锋,互有胜负,边境城池几度易手,所以打下赵国几座城池并没有什么意义,要打就切断赵国的命脉,于是围困阏与。这固然是一个狠招,令赵王都坐立不安。但胡阳还是急了点,虽然秦军战斗力强,但孤军深入,客场作战,对当地的地形、资源、人口和风俗等各种情况都不了解,而赵国是在本土作战,保家卫国,有主场优势。因此,开局来说,胡阳此次奔袭,占据了主动地位,却丧失了主场优势。
赵王当然想救啊,于是找廉颇、乐乘这样的名将,没想到被泼了冷水。名将就是名将,没有必胜把握的仗,坚决不打。但这可把赵王急坏了,又找到赵奢。一方面,赵奢看到赵王是想救阏与的;另一方面,与廉颇这种职业军人不同,赵奢是学经济学出身,当然更加理解阏与的重要性,再加上他有担当,就接下了这个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安赵王的心,还说出了“狭路相逢勇者胜”这种话。
如果赵奢真的是相信这句话,就应该带大军直扑阏与,但是他并非有勇无谋之辈。他深知,眼下的秦军不可战胜。正如上期节目说到的:“不可胜者,守也。”防守不能战胜敌人,却能立于不败之地。于是,赵奢在距邯郸30里外扎营,一方面麻痹敌人,另一方面,即便阏与失守,也要保证邯郸的安全。他还做了另外一件事,不让士兵妄议军事,还说到做到,斩了一个进言的士兵。
这样至少做到两点:第一是获得了军队绝对的控制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赵奢知道,他是奉命去救阏与的,如此做法肯定会引起赵王不满,只要掌握了军队,赵王就没法干涉;第二是更好地麻痹了敌人,赵奢下这样的命令,使得不仅秦军相信赵军怯战,连赵国的士兵也以为他们的统帅不敢出击了。
秦军分兵威胁武安,就是想让赵奢救援武安,救武安比救阏与容易,但如果赵奢这么做了,只会深陷武安战场,便无暇顾及阏与。于是,赵奢没有上当,继续防守,他在等一个时机。
这个时机不好掌握,防守时间太短,不能麻痹秦军,时间太长,搞不好阏与守军就支撑不住了。28天后,赵奢终于等到了这个时机,就是秦军间谍的到来,因为连赵军上下都认为自己不会救援阏与了,所以也就给胡阳带了错误的情报,彻底麻痹了敌人。
时机一到,赵奢做了个非常冒险的决定,丢弃粮草辎重,奔袭到阏与,但他又是非常谨慎的,在距离阏与还有50里外的地方扎营,并占领高地,采取守势。这时候,赵军的主场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赵军主力的行动居然没有被秦军发现,直到赵军突然出现在阏与附近,秦军才仓促应敌。
咱们这时候分析一下双方的优劣:赵军这边,赵奢的援军至少10万人,再加上阏与的守军,军力上占有优势,而且还占据了有利地形,但援军丢弃了粮草辎重,不能长久;秦军因为分兵到武安,在阏与战场上的最多10万人,还处于被前后夹击的态势,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是客场作战,再加上之前的麻痹大意,对敌方的情况完全不了解,包括援军的人数、士气、粮草辎重、以及是否有主将。
如果胡阳知道对方来者众多,而且主将亲自指挥,占据有利地形,但不能长久,我估计他就会采取守势,然后边打边撤,这样秦军主力说不定就可以撤出阏与战场。但历史没有假设,援军来了就要打,久攻不下才发现这是赵军主力,但是已经晚了。胡阳大败,消失在历史中,秦军伤亡过半,退出战场。
最后,我们做一下总结。因为赵王违约,秦王率大将胡阳率军攻赵,胡阳一出手就占据了先机,却丧失了主场作战的优势,而赵奢在等待中麻痹敌人,并奔袭作战,且占据制高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最终赢得了这场看似不可能赢的战争。
这场战役非常重要,如果赵国输了,可能丢掉半壁江山,彻底沦为二流国家。有人说,赵奢虽然胜了,但暴露了赵国的实力。但我觉得,比起半壁江山来说,继续隐藏实力显然没有什么意义。9年后,他的儿子赵括将登上历史舞台,面临一场更加艰难的战争。
为什么赵奢打赢一场阏与之战就成了名将?
首先,对于赵奢来说,一生的战绩主要就是打赢了针对秦国的阏与之战。那么,问题来了,对于阏与之战来说,到底是有什么价值和意义,促使赵奢成为战国名将呢?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阏与之战,是指周赧王四十六年,赵国名将赵奢率军于阏与,击败秦军的一次奔袭作战。在阏与之战之前,秦国大军几乎是战无不胜,很少在正面战场吃到败仗。比如在公元前273年的华阳之战,白起率军击败了魏国和赵国的联军,导致魏国和赵国都损失惨重。
至于白起指挥的伊阙之战、鄢郢之战等战役,更是让山东六国为之胆寒,乃至出现了秦军不可战胜的错觉。正是因为此前秦军的接连胜利,才凸显出赵奢在阏与之战击败秦军的重要意义,也即鼓舞了山东六国和秦军作战的信心,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为关键的是,公元前270年,秦国攻赵,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赵将赵奢率军救赵,出奇计,终于打赢了一场原本无法取胜的战争。也即在阏与之战前,赵国上下都认为无法救援阏与,所以赵奢的胜利,让廉颇等名将都感到不可思议。
另一方面,阏与之战之所以能让赵奢一战成名,也是因为这个地方对于赵国太重要了。在战国七雄中,赵国的疆域主要包括太原盆地和华北平原,中间横亘着太行山,从晋阳到邯郸只有两条路,都要经过阏与,即今山西省和顺县一带。由此,对于赵国来说,如果重镇阏与(今山西和顺)被秦国攻占的话,那么,赵国的疆域就会被秦军一分为二。在此基础上,秦军就可以逐步蚕食赵国在山西省一带的疆域了。尤其是赵国曾经的都城晋阳,很可能会被秦军攻占,这也是赵国上下都不能接受的后果。
最后,所以,赵奢打赢了阏与之战,保住了重镇阏与,也就确保了赵国半壁江山的安全,可谓意义十分重大。根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记载,赵奢在阏与之战中利用有利地势,居高临下,俯击秦军。秦军大败,四散溃逃。阏与之围随之解除。此战让强大的秦国损失惨重,直到长平之战前,都不敢和赵国正面交锋。在阏与之战后,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地位与廉颇、蔺相如平起平坐。在此基础上,赵奢的儿子赵括也因为父亲的成名,才被赵孝成王选中,从而成为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主帅。换而言之,赵孝成王之所以选择赵括,或许也和他父亲曾经正面击败秦军存在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