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武则天为何最终被逼退,逼她退位的几位大臣最后怎么样?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繁盛的王朝之一,其历代皇帝中武则天绝对算得上是其佼佼者,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她为何最终被逼退,逼她退位的几位大臣最后怎么样?

武则天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废唐改国号为周,开创了一个属于她的时代。然而,武则天在晚年竟然再度把江山还给李唐,最终于公元705年2月23日(正月25日)发布诏书,决定由其子李显代行处理国政,24日,武则天禅位,李显正式复位,3月3日,李显复国号为唐,武周政权正式终结,武则天也于12月16日离开人世。

武则天为什么最终还政于李唐,有人认为这是武则天顺应历史潮流。其实,武则天最终还政于李唐,那也是被逼无奈,因为武则天最初的想法主要倾向于立侄子武三思为太子,想将位传于武家后代。但是,当时天下还基本倾向于李唐,虽然武则天在位期间,基本上将李氏血脉绞杀殆尽,但依然还有两个亲生儿子幸存,一个就是李显,即唐中宗,另一个就是李旦,即唐睿宗,当时,武则天询问宰相们的意见,武则天最信任的宰相狄仁杰认为应该立李显为太子,武则天大怒,并没有同意。但是,后来武则天做了一个梦,便让狄仁杰解梦,这个梦在史籍中是有记载的,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新唐书》中的记载:武则天梦到自己下双陆(古代一种棋盘游戏),却始终不能赢。狄仁杰道:“双陆不胜,是因为没有子了,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太子乃是天下根本,根本一动,天下就危险了。另一种在《资治通鉴》中这样记载:武则天梦到一只大鹦鹉,两翼全部折断。狄仁杰道:“武是陛下的姓氏,两翼是指二子。陛下现在只有庐陵王、相王(武则天第四子李旦,即唐睿宗)二子,只要起复二子,两翼便能振作。”狄仁杰在解完梦之后,又对武则天说:“太宗皇帝栉风沐雨,亲冒矢石,方才平定天下,传于子孙。先帝将二子托付于陛下,陛下现在却要把天下移交给外姓吗?况且,姑侄与母子哪个关系更亲近?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千秋万岁后可以配享太庙。若立侄子,从没听说有将姑姑配享宗庙的?”武则天对此很不高兴,道:“这是朕的家事,你不宜干预。”狄仁杰却道:“王者四海为家,天下的事都是陛下家事。君王是元首,臣下为四肢,犹如一个整体,况且臣忝任宰相,怎能不管呢?”

可见,武则天在立太子方面开始根本就没有考虑自己的儿子,而是倾向于侄子武三思,但是,狄仁杰的说法那自然在他的内心要引起震动,一边是侄子,一边是自己的儿子,传位给谁,那自然要权衡,虽然武则天对李氏并不感兴趣,但她毕竟有两个儿子还是李氏的血脉。所以,武则天还是权衡再三,最终决定立李显为太子,将李显接到洛阳。李显接到洛阳之后,狄仁杰趁热打铁,要求让李显为监国,但当时的大臣们主要是武则天的贴心人马,所以反对狄仁杰的做法,李显才没有成为监国。

所以,武则天虽然立李显为太子,但最终会不会传位给李显,变数依然很大,李显依然在战战兢兢中过日子。狄仁杰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后来,狄仁杰向武则天两次举荐张柬之为宰相,武则天终于同意了狄仁杰的举荐,正是狄仁杰这一举荐,加速了复唐的进程,因为张柬之倾向于复唐。

张柬之任宰相之后,开始谋划复唐。他和杨元琰泛舟江心,谋划复唐大业,然后举荐其为右羽林将军,接着任用了桓彦范、敬晖以及右散骑侍郎李湛,都让他们担任左、右羽林将军,把禁军交给他们指挥。张柬之所任用的这些人引起了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的怀疑,张柬之为了让其安心,任用其党羽武攸宜为右羽林大将军,张易之等人这才放心。然后张柬之又与崔玄暐及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以及相王府司马袁恕己谋划杀掉张易之和张昌宗,并且得到了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的支持,现在,万事具备,只欠时机了。

公元705年,太子李显和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兵变,迫使武则天退位,支持唐中宗复辟。武则天已经预料到大局已定,在政变的第二天,武则天让太子监国,三天后,又将皇位禅让给太子,第四天,李显正式继位,武则天离开了政治舞台,她所创下的奇迹无法再延续,两个月后,国号恢复为唐,她的统治彻底宣告结束。

长安四年,活到高龄八十岁的的武则天病重,卧榻在床,在她的迎仙宫中只有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两人侍奉,大臣也不会再来上奏了,如此只有男宠侍奉在女帝跟前,甚至干预朝政,这使得武则天母子和君臣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当根据史料记载,他们并没有被证明确实有谋反举动,不过很可能有谋反之心,毕竟他们身为男宠,无权无势,一旦女帝去世,他们不会有好下场,所以勾结御林军和军队统帅想要推动政变,这在当时长安城中是有流言相传的,不过即便有计划,恐怕也是被扼杀于摇篮之中了。

宰相张柬之早已将他们两人视为眼中钉了,想要杀掉这两人,然后再逼迫女帝退位。他利用职务之便,让亲信担任御林军统帅,若是日后想要内外呼应推动宫变的话,这将是一大助力,同时他也能够用亲信和太子联合,互通计划,共谋大事。

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年迈重病的武则天已经无法把持大局了,李家人和大臣开始实行计划,夺回政权,首先便是张柬之带着一众将军进宫发难,而后太子带着五百军兵和御林军逼宫,即便有武则天的军队守着皇宫,但是面对太子,很有可能就是明日的新皇帝,所以他们也没有多加阻拦,李显便带着军队轻而易举入宫。

但是到了武则天的地盘迎仙宫之时,军队与宫外的守卫爆发了冲突,不过根本无法阻挡气势汹汹的太子和宰相,就连闻讯前来的张易之兄弟两人也被杀害,两人的脑袋也被挂在天津桥南。这兄弟俩平日里仗着女帝男宠的身份,耀武扬威,横行霸道,百姓们见张氏兄弟死了,简直是大快人心,喜闻乐见。不过有一人并不高兴,那就是武则天,她出来看到走廊上死掉的两兄弟,即使不是真心喜欢,但这样无疑是挑衅她的脸面,于是她便问张柬之这么做是为什么。

张柬之也丝毫不畏惧,回答道:“当初您能够执掌大权,是因为太子尚且年幼,高宗将太子托付给您,可如今太子已经长大,无需再住东宫了,天下百姓也希望能够看到太子继承皇位,所以希望您能够早日让位。”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武则天已经明白大势已去,她眼前一阵目眩,只得同意。

武则天当初能够称帝,也是因为她的丈夫和儿子都无法压住她,若是换了公公李世民的话,她根本没有机会接触朝政。唐高宗懦弱,连带着儿子在母亲的威严之下也无法挺直腰杆说话。如今武则天已经是垂暮之年,李显这才在大臣的支持之下逼宫,而另一位兄弟李旦,虽是安国相王,但平时也是懦弱,如今竟能支持兄弟夺回李家江山,这让他的儿子李隆基也另眼相看。

如今逼宫成功,在宫外焦急等待的李旦也算是安下心来了,好在这次逼宫没有太多的流血事件,只是死了张氏兄弟二人,毕竟这还是李家的皇宫,无需大开杀戒。虽说成王败寇,但武则天是他们的亲生母亲,也还是得到了妥善的安置,经过一番安排后,武则天彻底宣告退位。一年后,她便去世了,她的遗愿便是要和丈夫合葬,还主动要废除自己曾经的帝号,以皇后的名义下葬。

武则天能够顺利退位,这离不了一众大臣的支持,有五位重要的大臣,以张柬之为首,事后论功行赏被封为王,所以这次政变也被称为“五王政变”,后世人也很是称赞他们的功绩,可这五人当时的下场并不是太好。

张氏兄弟虽然被除,但是武氏家族的势力还没有被彻底铲除,当时薛吉旭曾经劝诫过敬晖:“两兄弟被铲除了,可是朝中还有吕产和吕禄这样的大人物,现在应该趁势除掉武三思,如此才能顺利匡扶正室。”此事也多次被敬晖上告张柬之,但是张柬之没有同意,所以敬晖也没有再坚持了。

后来韦皇后也想效仿当年武后执政,武三思与之勾结,成为祸患,所以朝中有人将责任推到了敬晖身上,中宗昏庸无能,稀里糊涂地便要惩治五人,将他们都贬了官。如此他们再也无法对付武三思,敬晖也多次感慨,悔恨当初没有坚持。

那么对此你怎么看待呢?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