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皇帝,在他们留下功绩的同时也留下了被后世骂名,如千古一帝秦始皇被骂为暴君,又如明君李世民被称为弑兄夺位,那么真的有完美的君主吗?还真有,他是一位鲜为人知的明君,连朱元璋都称他是最完美的君主,只在位5年,处处功绩,只差向天再借30年 。
五代末期的柴荣是一位出色的乱世皇帝,他在以养子身份继承皇位的五六年时间里,取秦陇,平淮右,攻契丹,逐渐成席卷天下之势。然而,他在做好了结束自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的准备,正要十年取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开盛世的时候,英年早逝。
柴荣的皇位之路起始于他的两个表哥之死,也就是他姑父郭威两个儿子的被杀事件。郭威原是后汉的开国功臣,但在他的老上级刘知远死后,新的后汉皇帝用不惯旧臣,导致辅臣与新君之间发生火并。最终获胜者郭威建立后周,自立为帝,代价是失去了两个儿子。于是,柴荣被收为养子,并在郭威死后继承皇位。
当时,五代十国中除后周之外,尚存有南唐、南汉、荆南、后蜀、北汉和吴越。这六国中除相隔较远的吴越外,其余五国都是后周的敌国。南唐占据江淮富硕之地,实力强盛,虎踞于后周之南。后周的北面则是死敌北汉,这个后汉余脉认辽国皇帝为叔,投靠了曾经的敌国。
在柴荣继承皇位的次月,北汉出兵三万,辽国出兵六七万,组成联军趁郭威之丧大举进犯。于是,一场昭示中原政权重获强势地位的高平之战,在这样的形势下拉开了大幕。起初,联军进犯潞州(在今天山西长治、河北涉县一带),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出战不利,退守上党等待援兵。
年轻的皇帝柴荣以唐太宗为榜样,部署三路大军北击,并决意随军亲征。御驾从汴梁出发,七天后赶到泽州(在今天山西省晋城市)。此时,北汉和辽国联军已经绕过潞州,正向泽州而来。柴荣命令大军急行军迎上去,在高平与敌军展开决战。
当时的战场形势并不利于后周,由于后军未能及时赶到,后周的兵力少于敌军,更严重的是右军在开战后很快被敌军击溃。在战况危机时,柴荣亲自跃马上阵,直接冲击敌方主帅营帐,激励全军奋勇搏杀,最终逆转战局,击败北汉和辽国联军。随后,后周军趁势攻取汾州、辽州、宪州、岚州、石州、沁州、忻州和代州,一直打到北汉的都城晋阳。
此战之后,以养子身份继承皇位的柴荣,在军队和朝廷中树立了绝对的威信。他以卓越的才能和胆略整军经武,尤其是制裁悍将和整饬军纪,大大加强了皇权对军队的控制,革除了自中唐以来皇权低落的局面,打造了一支能够自如指挥的南征北战之师。
在文治方面,整顿吏治、纳谏任贤、勤政节俭自然是有道明君的标配。奖励垦荒,减轻赋税,尽可能地与民休养,对于乱世君王而言更是难能可贵。
与此同时,柴荣在他即位的第二年,派兵西出散关讨伐后蜀,收复了秦州、凤州等四州之地。第三年,柴荣借口南唐勾结契丹,三次率军南下亲征,用三年时间攻取南唐十四州,平定了江北淮右之地。
柴荣在位的最后一年,发起对辽国的军事行动,目的是收复幽州失地,这一次同样是亲征。御驾从汴梁出发,十七天后到达沧州,随即从沧州发起对辽国的攻击。在四十余天的时间内连续征战,攻取瓦桥关以南地区的三州十七县,史称“平定关南”。
但实际上在柴荣平定关南的进程中,后周军并未遇到辽军的大规模抵抗。这是因为辽国的南京留守萧思温畏敌避战,他当时忙着请求辽国皇帝也来亲征,而把自己手中的军队放在幽州之北。平定关南后,柴荣决意继续向北进攻,彻底收复幽燕之地,但不幸遇疾而返,不久病逝。
周世宗柴荣少时颠簸,待即位后,励精图治,除了在军事上的辉煌成就外,并且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领域都拥有非常显著的成果。政治上,能虚心纳谏,选拨人才,修撰刑律,改革科举制度,提高文人地位,重用文人,改变五代一直以来重武轻文的情况;经济上,大兴水利,促进农耕,恢复社会生产,柴荣出身商人,没有历朝历代皇帝对商人的歧视,明白商人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大力鼓励商业贸易,促进经济的极大改善。文化上,世宗鼓励私人献书,并组织专人对藏书进行再次校编,极大保护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宗教上,柴荣对佛寺进行打击限制,废去寺庙几万所,促使僧人还俗,并且严格规定僧人剃度的标准,寺庙成立的标准,并收集民间佛像以铸铜钱,这是中国历史上第四次大规模禁佛事件,其限制佛教的做法被后世借鉴良多。这些举措,很多都是被宋朝直接采用,无论是宋朝的禁卫军,还有对文教的重视,甚至高度发达的文化经济等,都和周世宗制定的很多政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就像历朝历代的名人评论世宗一样,如果若不是天不遂人愿,柴荣一定能够建立一个媲美汉唐的大帝国。
赵匡胤能用最短的时间统一中原,离不开柴荣打下的基础。朱元璋评价他:“三代之王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