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历史上的杨修究竟有多厉害,最后因何而死?

三国时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谋士,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杨修的故事,他究竟有多厉害,最后因何而死?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

他从小就喜欢读书,而且是特别刻苦的,年纪轻轻就博览群书,真的是很不容易。而且他这个人天赋本来就是很不错的,加上脑袋也是特别的灵活,所以说对于一些事情总是会拿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就这样年纪很小的时候,他的名气早就已经传了出去,成为了当地很有名的一个才子。而他其实也有很大的抱负,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成就大的事业,毕竟他对自己的能力还是特别自信的。加上出生于名门,做起什么事情来都是很容易的,所以说当时家中人也是觉得他以后是一个可造之材。当时的他能力已经有了,唯一缺少的就是被别人赏识了,而他也是一直在默默地寻找着机会,希望可以早点做出一些大事。当时的曹操正是处于打天下的一个阶段,而且曹操这个人真的是特别喜欢人才的这一点大家也是都知道的。

当时的曹操也是早就听说了这个人绝对不一般,所以说就希望让他过来为自己做事,态度也是特别诚恳的。而当时杨修也是答应下来,由于他的能力突出,曹操也是觉得他的能力在自己之上。而大家都知道那个时候的曹操可以说是四处征战,他的目标其实就是一统天下,所以说曹操当时是负责军事方面的一些事情。而杨修自然就是去负责一些内政外交上的事,曹操也是对他特别满意的,觉得他把所有的事情都是处理得特别好的。所以说那个时候的他就是曹操的主薄,不得不说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好的能力,真的是很难得的。当时曹操虽然说是一个丞相,但是主要的权力都是在曹操身上,他能够担任曹操手底下特别重要的一个职位,真的是很不容易的。当时他在朝中的地位也是特别高的,毕竟他是曹操手底下的一个大红人,加上自身的能力又是特别出色的。所以说杨修要是可以就这样一直发展下去,以后的前途真的是不可限量毕竟那个时候他的年纪并不是很大的。

那么如此人物最后又是如何死亡的呢?

杨修之死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有明确的记载,此事被记录在晓说的第七十二回,直接死因就是“鸡肋”事件。此说并见于史书《三国志》裴注附文,即《九州春秋》:

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曹操由长安带兵增援汉中,刘备凭险固守,时王(曹)欲还(撤退),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收拾行李)。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当时曹操和刘备大战,曹操久攻不下,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此时是进是退,他既不公示下属,也不曾对身边的人提及,只是吃晚饭的时候传了一句口令“鸡肋”。大家都不明白曹操是什么意思。

就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杨修收拾包裹,准备打道回府。众人就问为何,杨修说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去之有味。他断定曹操的大军也不会在这趟泥潭里呆太久,提早就做好准备以防命令突发带来的仓促。

这让曹操很不满意,于是找了一个扰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杀之。这就是杨修被杀的直接原因,死于“鸡肋”事件。

但仅仅因为这个,曹操就将杨修杀之,未免近于儿戏。

首先,曹操随后的确撤军了,这就说明杨修说的没错。曹操是个聪明之人,显然不会因为这个“小事”就让自己下不来台,让人家觉得他心胸狭隘。而且从事实上看,曹操不是一个心胸狭隘之人。

其次,杨修之死的时间、地点都有问题。按照演义的这个说法,杨修的死亡时间是在当年5月份,但我们根据史料得出,杨修确切的死亡时间是在当年秋季。因为杨修死后不到一百天,曹操就去世了。

《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明确记载了曹操的去世时间是建安二十五年的正月,往前推一百天,刚好是八九月份,也就是秋季。当时曹操早已在洛阳。

我们罗列一下当年的曹操时间线:

建安二十四年五月份,曹操从汉中撤军,回到长安。当年十月份,曹操从长安到洛阳。同月,曹操征战襄阳的关羽。建安二十五年一月份,曹操回到洛阳,当月病逝于洛阳。

从时间线上我们可以看出当年曹操从汉中撤军后就一直待在长安,而杨修在曹操身边任职,自然跟着曹操,所以杨修的死亡地点是长安。

所以说,无论是死亡的时间和地点,还是死亡的动机,“鸡肋”事件都不可能是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既然不是“鸡肋”事件,那么,杨修之死到底是为什么?

有人说出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聪明反被聪明误,持才傲物卷入了曹氏家族的继位之争,错将筹码押在了失败者一方。

首先,杨修和曹操性格的冲突。杨修和曹操都是那种自觉自己很牛的人,两个持才傲物的人搞在一起,能有什么好事吗?性格上的互补才能长久,性格上的相冲只能分道扬镳。

史料说:“修为人恃放旷,数次犯干,曹操姑恕。操生平为人,虽能用才能之人,心甚忌之,只恐人高如己。”

《世说新语》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操尝造花园,既成,操往而观之,不发言语,但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知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门阔耳。”乃筑墙围,复改,再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

操虽称美,然心忌之。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曹操建造了一座花园,建好后,曹操去看了看,但没说一句话,只是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结果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有杨修知道,说丞相嫌门太窄,在门上写了活字,就是希望把门加阔一点。随后工人把门拆了重修,重修好后,曹操果然大喜。问是谁的主意,大家说杨修。曹操表面上很高兴,但其实心内不开心。

《世说新语》还记载了一个故事:又某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 “一合酥”

三字于盒上,置诸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耶?”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这个故事是说,曹操得到了一杯乳酪,自己吃了一口,然后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传给众人。也是只有杨修知道,他马上吃了一口,他说“一合酥”就是“一人一口酥”的意思。

这次曹操又被杨修猜中自己的小心思,很不高兴,从此厌恶杨修。

还有一次曹操梦中杀了身边一近侍。杨修这个人偏偏不懂人性,说了一句犯大忌的话:“丞相不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这种话等于揭穿了曹操虚伪的真相。

曹操虽然善于用人,但对于才华高于自己的,心内还是有些不舒服。而且杨修喜欢卖弄自己,又丝毫不顾及曹操的面子,这就更让曹操不舒服。当然,更关键的是杨修还卷入曹操立储斗争。

杨修与曹植是莫逆之交。而在杨修的精心辅佐之下,曹植占得了先机,颇得曹操喜爱。然而事与愿违,杨修为了进一步帮助巩固曹植巩固地位,状告曹丕,结果证据不足,落下诬告五官中郎将、副丞相曹丕嫌疑。最后,曹植因司马门事件,导致被淘汰,曹丕被曹操正式确定为太子。

同时,为避免子嗣的残杀或分裂,曹植的势力必须翦除,杨修的通达机敏成了曹操最大的心病。宣布曹丕为太子,等于宣判了杨修的死刑。所以,曹操临终之前,干掉了杨修,为曹丕扫除障碍。

很多人都说这是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其实,这还不是根本原因,只能是一个原因。丁仪、丁廙是两兄弟也是曹植的铁杆支持者,但此二人并未招致曹操的妒忌和杀害。所以,杨修之死还有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就是:出身。

杨修的出身极为高贵,他身上汇集了东汉两大顶级家族的血统。首先他本人出身关中望族弘农杨氏家族。弘农杨氏家族自东汉到隋唐,弘农杨氏家族人物辈出,冠盖轩冕相承。自高祖杨震到其父杨彪,每一代都曾有人担任过三公,所谓的四世三公。

其次,杨修母族出身于汝南袁氏,是袁术的姐妹,杨修本人是袁术的外甥。汝南袁氏也是四世三公的豪门士族,史称“势倾天下”。

自东汉以来,豪族豪强开启了官僚化儒家化经学化的进程,不少豪族已经成功转身为世族、士族,个别家族开启世族化进程,世代通经,利用门生故吏、婚姻编织庞大的关系网,官场的权势转化为经久不衰的社会地位,如汝南袁氏、弘农杨氏是经世不衰的经学世家。

东汉后期社会矛盾激化,外戚宦官专权,社会日益黑暗,引起士大夫的高度不满。深受儒家思想浸淫的士大夫更是以澄清天下污浊为己任,标榜节气,以名节自立。杨修的父亲杨彪继承家风,忠于汉室,正直敢言。汉献帝继位后杨彪又成为汉献帝的支持者。这对于曹操来说,自然不满意,很像铲除。

所以,建安二年因为袁术在淮南称帝,曹操借杨彪和袁术有姻亲关系罢免了杨彪并将其关到监狱,要不是孔融、满宠、荀彧等人的求情,杨彪早就小命不保。杨彪虽然保住一条命,但从此退出政治舞台。

而杨修的母亲那边,自然不用说,袁术和袁绍都被曹操击败。

对于士族的势力,曹操很早就开始清除,孔融、崔琰之死就是曹操打击士族豪门的铁证。而杨修作为两大顶级士族的结合体,是豪门士族集团的最佳代表,一举一动影响很大。

本来他的祖辈们就与宦官作对,跟曹操家族是世仇。尤其是他的父亲杨彪,跟曹操是政治上的生死冤家。他的舅父袁术和袁绍更不用说,曾经跟曹操是生死对手。杨修既不是曹操的旧部,又没有跟曹操联姻,仅仅因为才华和出身,才有意拉拢。这么薄弱的关系,即便杨修为人低调都有可能招致麻烦,更何况他还那么嚣张。

当年,曹操势力还未强大的,能够容忍杨修,但晚年的曹操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曹操,他随时可以取汉室而代之。所以,没有必要在忍让杨修。再加上跟杨修一样出身的魏讽又发生结党事件,曹操难免联想到杨修。

杨修复杂和深厚的背景如果一号召,自然后果不堪设想,他的子嗣曹丕未必能控制局势,这是曹操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曹操才下决心在自己临别之际干掉杨修。只有这样,他才能瞑目。

杨修之死根本原因在于出身。或许,杨修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未必能真正参透。

历史评价

祢衡: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范晔:①杨氏载德,仍世柱国。震畏四知,秉去三惑。赐亦无讳,彪诚匪忒。修虽才子,渝我淳则。②脩虽才子,渝我淳则。

颜之推:然而自古文人,多陷轻薄: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宋玉体貌容冶,见遇俳优;东方曼倩,滑稽不雅;司马长卿,窃赀无操;王褒过章《僮约》;扬雄德败《美新》;李陵降辱夷虏;刘歆反覆莽世;傅毅党附权门;班固盗窃父史;赵元叔抗竦过度;冯敬通浮华摈厌;马季长佞媚获诮;蔡伯喈同恶受诛;吴质诋忤乡里;曹植悖慢犯法;杜笃乞假无厌;路粹隘狭已甚;陈琳实号粗疏;繁钦性无检格;刘桢屈强输作;王粲率躁见嫌;孔融、祢衡,诞傲致殒;杨修、丁廙,扇动取毙;阮籍无礼败俗;嵇康凌物凶终;傅玄忿斗免官;孙楚矜夸凌上;陆机犯顺履险;潘岳乾没取危;颜延年负气摧黜;谢灵运空疏乱纪;王元长凶贼自诒;谢玄晖悔慢见及。凡此诸人,皆其翘秀者,不能悉纪,大较如此。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