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随着时代的变更涌现出许多的皇帝,其中很多皇帝被后世所争议,隋炀帝就是这么一位皇帝,那么“暴君”隋炀帝,为何外国人说他是千古一帝?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隋朝灭了南城,604年隋炀帝登上了帝位。他当上皇帝之后,没有享受安逸,而是继续南征北战,开拓疆土。短短五年时间,他打败了契丹,而且还吞并了土谷浑。同时还亲自率领大军,抵达西域,他到达之后,西域27个国家的国王都派人前来朝见,表示臣服于他。
其实隋炀帝能够自己带兵到达西域,就是一件很了不起事的事情了,要知道古代的帝王当中只有他一个人带兵走这么远。他当皇帝的时候开拓的疆土超过秦汉,而且还胜过唐宋,在古代来说是很多帝王都望尘莫及的事情,他做到了。这是他在历史上面的A面,当然他另外一面就是不顾百姓的劳累,让他们一直干活,导致很多老百姓因为过于劳累而丢失掉自己的性命。
他当皇帝的时候,修建了两个非常大的工程。一个就是通运河,还有一个就是修建东都。这两个比较浩大的工程,而且是同时开工的,这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噩梦。古代的时候,大家都是凭人力去做就事情,劳动强度有多大可想而知。为了修建这两个工程,成百万的男人都被征去当兵干活,但后来所有的男丁都已经被征去了,人手还是不够,皇帝甚至开始征发妇女干活。这样下去就没有人种田了,所有的田全都荒废了,和睦的家庭也因为要修建这两个工程而妻离子散。最可怕的是,有的监工为了讨好皇帝,让老百姓们日以继夜的干活,很多人都因此丧命。
如果站在百姓的视角,他们肯定都特别的讨厌隋炀帝。这点我是非常理解的。但是我们站在历史的维度上来看,这两个工程修建成功意义非常重大。不管是从政治还是经济还是军事上讲,隋炀帝的功劳都非常的大。
法国历史学家格鲁塞在他的一本书《华夏帝国的崛起与辉煌》中说,杨广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君主,他虽然在性格上有一些缺陷,但他会在恢复中国作为世界主导力量方面做出的贡献是无人能及的,他修建的大运河,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的影响力更加惊人,日本著名的汉学家气贺泽保规在其《隋唐时代-绚烂的世界帝国》一书中甚至这样写道:”隋炀帝若与被称为明君的唐太宗相比,无论是关于政治的的想法,调查能力以及实行能力还是在个人的资质方面,隋炀帝或许在唐太宗之上”。
说起隋炀帝,很多人只会想到他三征高句丽都失败了,事实上隋炀帝从13岁开始南征北战,统一南方,受到南方百姓的广泛爱戴,公元608年,杨广灭吐谷浑,接着击败西突厥,整个西域都在隋朝的掌控之下,公元609年,隋炀帝开始御驾亲征,震慑西疆各国,在东边出海攻占琉球岛,台湾与大陆紧密相连,东突厥启民可汗尊杨广为“圣人莫缘可汗”。
最后就是我们熟悉的京杭大运河,隋炀帝用100多万人,修建京杭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贯通,南北水路从此连成一体,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对运河沿线城市经济的发展影响非常大,隋唐各民族的大融合,更是因为大运河的作用,到现在,京杭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被我们所使用。
我们评判一个历史人物不光只看主观方面和当世之功,更要看客观方面和千秋之功,也就是历史贡献,这位帝王留给后世多大的影响。与另外两位能够称为“千古一帝”的帝王秦始皇和汉武帝一样,隋炀帝也有深谋远虑的一面,他修建的战略性工程无疑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和敏锐的战略意识。首先他主持营建的东都洛阳作为当时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为后来唐朝的盛世奠定了基础;他更为卓著的贡献是主持开凿了以洛阳委交通枢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关中、北方和南方紧密连接的大运河,各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务和巨大的便利,大运河至今在运输、旅游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位期间还有攻灭吐谷浑首次将青海高原划入版图、开创科举制、推动佛教发展等历史功绩,而且这些功绩对后世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这一切实际上都被后世低估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历史上谁善谁恶似乎都只有当时的胜利者与统治者说了算,常常为后人产生误导。由于隋炀帝声名狼藉,后世的君主都想极力与其撇清关系,致力将其渲染成为一个穷奢极欲、暴虐无道的恶人,将隋朝灭亡的各方责任推在了他的身上,造成了人们对他为人的误导。综上所述,作者对隋炀帝的评价和定论,我归纳了一下,大概是“过在当代,功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