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历史上一个十分强大的王朝,在清朝初期,其实涌现了很多能人志士,于成龙便是其中之一,他从一个边区小官做到封疆大吏,于成龙用了十九年的时间。他个人政绩、能力与官品的彰显,细细看来,于成龙却有很多常人难及的地方。
首先,他是一个融入民间的官吏。广西罗城县是于成龙仕途的第一站,这个地方最开始是南明残余势力集结处,战火过后,满目疮痍,地处万山之中,处处瘴气弥漫,虽然是一个县城的编制,但县城住户只有6家,连北方一个村都不如,更不要谈什么城墙楼宇。于成龙带领仆人搭建茅草屋作为办公室,用土石垒成台子作为办公桌,旁边放一口大锅当食堂,办公条件实在简陋,于成龙却丝毫不怠于政务。他经常到田间地头体察民情,主动跟农人交谈了解情况,还鼓励百姓勤劳耕种,没有一点县太爷的架子。
此外,于成龙还妥善处置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宽免百姓的徭役负担,建学宫、设养济院,受到了罗城县百姓的爱戴,用了七年的时间,稳定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他本人也受到了上司的赏识,并将他的政绩呈报给康熙皇帝。
康熙二十年,皇帝招于成龙进见,问他有没有清廉贤能之人举荐,他趁机举荐了自己辖区内的一个知县与两个同知。在直隶巡抚任上时,又向康熙帝举荐了直隶守道董秉忠、阜城知县王燮、宣府南路通判陈天栋。康熙二十一年,于成龙由直隶巡抚升任两江总督,再次奉上奏折给康熙皇帝,把原来推荐三位员工的情况,详细阐述了一番,康熙帝雄才大略,自然肯纳忠言,所奏一切全都批准。
公元1680年(康熙十九年),于成龙在直隶巡抚任上,根据自己多年地方官的经验,发布了一则通告:禁止州县私自增加赋税,严禁下级官员贿赂上官。此举开当时先河,整饬了官场风气,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于成龙为官清廉,升任两江总督时,依然不带任何家眷,自己每日只以蔬菜充饥,当地百姓还送了他一个外号“于青菜”,去世的时候,他的遗物只有一袭旧袍子,以及吃饭用的饭盒等物。百姓知道他去世后,为他送行的人不计其数,家家户户绘了他的像祭祀。
首先能力肯定是有的,要不然不会称为“廉能”,他肯定是一个能吏。44岁的时候,到当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广西罗城为官,实际情况我认为比电视上的环境更为糟糕,据记载罗城刚入清王朝治下不到两年,形势较为恶劣,之前的两任知县一死一逃。于成龙到罗城时,城内只有居民六家,茅屋数间,县衙也只是三间破茅房,遍地荒草。
换成现在,就是相当于要一个大学生到最偏远的小山村当村长之类的,换成我们早就放弃了。可是他秉承“治乱世,用重典”思想,3年时间让罗城大治,被评为全省的榜样。就这样从艰苦的地方一步一步升为两广总督,掌管当时天下最富庶的省份,又不是八旗和世家子弟,没有能力肯定不行,一意孤行肯定也不行,智商情商肯定双高,要不然早就命丧官场了,也不会得到各上司的举荐。
如果是为非作歹,不利于民,不利于国,那么一意孤行是不足道的,但是于成龙的很多一意孤行都是正确的抉择,比如在福建时的通海案,很多老百姓被冤枉,被判死刑,但是上千百姓仰赖于成龙上书康亲王而活,这种为民的一意孤行正是于成龙为官前所许下的诺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写照。
康熙帝曾多次公开褒扬于成龙,号召天下官员向他学习,并且说他是天下第一清官,当然于成龙能够有此际遇,也是碰见像康熙这样的明君,但清朝280年,“清官第一”的称呼舍于成龙其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