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了凌烟阁并在其中陈列了二十四位功臣画像,其中有一位唐朝将领张公谨,堪称唐朝一大奇才,没有他,玄武门必败。
张公谨是魏州繁水人,也就是今天河北省邯郸人。张公谨的出身、家庭情况没有详尽的资料,只知道他最初在王世充的手下做官,担任洧州长史。618年,张公谨和刺史崔枢向唐朝献城归降,他先被任命为邹州别驾,之后又升迁为右武侯长史。最初的时候,张公谨根本没什么名气。
就在此时,张公谨遇到了人生中的两个贵人,他们分别是尉迟恭、徐懋功。在两人的大力推荐下,秦王李世民将张公谨召到自己的府中。当时,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矛盾重重,明争暗斗,李世民向张公谨征询意见,“对甚合旨,渐见亲遇”,自此张公谨成为李世民的心腹之人。
在策划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心里没底,搞了一次占卜,正好张公谨从外边进来,一挥手就将占卜的器具被扔了,然后说道:“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李世民觉得张公谨说的很对,于是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率领九人进入玄武门埋伏。
李建成、李元吉被杀死后,他们的部下闻讯前来报仇,“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趣玄武门”。当时李世民手中的兵力非常微弱,形势非常危机,如果太子、齐王的党羽攻入玄武门,李世民及其党羽性命难保。“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幸亏此时张公谨出现在了关键位置。
别看张公谨一直担任文职官员,其实他颇有勇力,危急时刻,他一个人跑到玄武门前,杀退太子、齐王的军队,然后独自关上玄武门,才将外面的军队挡住,“张公谨多力,独闭关以拒之,不得入”。如果当时没有张公谨,李世民虽然杀了李建成,恐怕也逃一死,玄武门之变也就功亏一篑了。
事后,李世民褒奖功臣,张公谨“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赐实封一千户”。虽然此时张公谨的官职、爵位不如秦琼、程咬金(两人都是七百户)、但他的食邑却超过了两人,原因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即位后,张公谨备受重用,先后出任代州都督,
作为文臣,他又有敏锐的政治观察能力和长远的战略发展眼光。比如他远见卓识,抓住了讨伐突厥的最佳时机,并向唐太宗进言,他说"此时突厥的可汗骄奢淫逸尽失民心,我们正好可趁虚而入,他们内部的部落也早也叛变,我们的军队一旦发动进攻,内部必然大乱,对于我们的胜利是非常有利的"
唐太宗觉得张公谨说得很有道理,于是派李靖和张公谨前去征讨突厥,果然大获全胜,张公谨也因此升官被封为邹国公。
632年,张公谨病死在襄州都督,年仅39岁。消息传到长安,李世民非常悲痛,他甚至不顾有司的劝阻,亲自到灵前致哀,痛哭流涕。643年,李世民设立凌烟阁,他没有忘记张公谨,在凌烟阁功臣中,将其排在第十八位。其实按照张公谨的资历,根本没法和秦琼、程咬金相比,但他是玄武门之变的关键人物之一!
历史评价
李世民:司徒赵国公无忌、……故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故徐州都督胡壮公秦叔宝等:或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纲纪帷帐,经纶霸图;或学综经籍,德范光炜,隐犯同致,忠谠日闻;或竭力义旗,委质藩邸,一心表节,百战标奇;或受命庙堂,辟土方面,重氛载朗,王略遐宣。并契阔屯夷。劬劳师旅,赞景业於草昧,翼淳化於隆平。
刘昫:敬德夺槊陷阵,鼓勇王师,却赂报恩,竭忠霸主。然而奋拳负气,非自全之道;文皇告诫之言,可为功臣药石。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矣。知节志平国难,拜隼篽则致命辅君,可谓忠矣。而并晓世充之猜贰,识唐代之霸图,可谓见几君子矣。志玄中镝不言,竟安师旅。公谨投龟定议,志助储君。皆所谓猛将谋臣,知机识变。有唐之盛,斯实赖焉。
王夫之:无左吴、赵贤,则淮南不能谋逆;无宇文述、杨素,则杨广不能夺嫡;无张公谨、尉迟敬德,则太宗不能杀兄;天下之乱,酿成于徼幸功名者之从臾者类然也。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