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帝王如汉武帝,他堪称悲情皇帝,晚年杀太子、戮功臣,但是和他一样的还有一位帝王他就是拓跋焘,最后却惨死官宦之手。
悲情皇帝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在世时间公元前156年至公元前87年,享年近70载,西汉第七位皇帝,他的伟大勿庸置疑。
汉武帝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41年至公元前87年,时长58年。政治上,创设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等措施,铸五铢钱,垄断盐铁酒经营,抑制富商大贾等豪强势力;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军事上,采取主动出击政策,长年与匈奴作战,取得重大胜利。还破闽越、南越、朝鲜、大宛,凿通西域、开启丝绸之路等。可以说,文治武功,交相辉映!
然而,在政治强人的面纱下,有一件事,却成为逐渐老去的汉武帝心头永无法释怀的痛,这就是汉武帝晚年发生的巫蛊之祸。
所谓巫蛊为一种巫术。当时的人认为使巫师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即有灾难。
征和元年(前92年),汉武帝住在建章宫,看到一个男子带剑进入中龙华门,怀疑是不寻常的人,便命人捕捉。该男子弃剑逃跑,侍卫们追赶,未能擒获。汉武帝大怒,将掌管宫门出入的门候处死。冬十一月,汉武帝征调三辅地区的骑兵对上林苑进行大搜查,并下令关闭长安城门进行搜索,十一天后解除戒严。
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擅自动用军费1900万钱,事败后被捕下狱。时值汉武帝下诏通缉阳陵大侠朱安世(从上文来看,带剑进入中龙华门的人应是此人),公孙贺为赎儿子之罪,将朱安世捕获移送朝廷。孰料朱安世在狱中上书,声称公孙敬声与汉武帝女阳石公主私通,在驰道上埋藏木人以诅咒皇帝。汉武帝大怒,公孙贺父子死狱中,满门抄斩。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相继被牵连入内,被杀。
这时,方士和各类神巫多聚集在京师长安,大都是以左道旁门的奇幻邪术迷惑众人,无所不为。一些女巫来于宫中,教宫中美人躲避灾难的办法,在每间屋里都埋上木头人,进行祭祀。因相互妒忌争吵时,就轮番告发对方诅咒皇帝、大逆不道。汉武帝大怒,将被告发的人处死,后宫妃嫔、宫女以及受牵连的大臣共杀了数百人。
有段时间汉武帝总是感觉头痛,江充因早前与太子刘据、卫皇后有嫌隙,见汉武帝年纪已老,害怕汉武帝去世后被刘据诛杀,便说汉武帝的病是因为有巫术蛊作祟造成的,汉武帝于是派江充去追查。
江充率领胡人巫师到各处掘地寻找木头人,并逮捕了那些用巫术害人。江充一直搜查到卫皇后和太子刘据的住室,把事先准备好的木头人拿出来陷害太子。此时汉武帝在甘泉宫养病,不在长安。
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刘据心不自安,又无法自明,于是梃而走险派人假冒使者收捕江充等人,把江充杀了。苏文逃到汉武帝处,向汉武帝控诉刘据,汉武帝开始并不相信此说,派使者召刘据,但使者不敢到刘据那里,回报汉武帝说“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汉武帝大怒,下令丞相刘屈氂率兵平乱。刘据将长安四市的市民约数万人强行武装起来,到长乐宫西门外,正遇到刘屈髦率领的军队,与丞相军激战五日,死者数万人。长安城有流言说太子谋反,所以人们不敢依附刘据,而刘屈髦一边的兵力却不断加强,最终,刘据势孤力弱而兵败,唯有逃离长安。
刘据向东逃到湖县(今河南灵宝西),隐藏在泉鸠里。主人家境贫寒,经常织卖草鞋来奉养刘据。刘据有一位以前相识的人住在湖县,听说很富有,太子派人去叫他,于是消息泄露;八月辛亥(初八),地方官围捕刘据;刘据知道自己难以逃脱,便回到屋中自缢而死;主人与搜捕太子的人格斗而死,二位皇孙也一同遇害,死后葬于今河南灵宝豫灵镇底董村。
刘据有三子一女,全部因巫蛊之乱而遇害,刘据之子、史皇孙刘进有一子刘病已幸存,尚在襁褓中,后改名刘询,是为汉宣帝。
汉武帝愤怒异常,唯有壶关三老令孤茂敢上书汉武帝为刘据申冤。
慢慢地,人们对巫蛊之事已多不信。官吏和百姓以巫蛊害人罪相互告发的,经过调查发现多为有不实。汉武帝颇知当时刘据只是惶恐不安并无谋反的意图,高寝郎田千秋讼刘据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罢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于是汉武帝霍然醒悟,立即任命田千秋为大鸿胪,并下令将江充满门抄斩,将苏文烧死在横桥之上,那些曾对刘据兵刃相加的人也陆续被杀。汉武帝怜刘据之无辜,愧巫蛊之乱,就派人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宫殿,叫作“思子宫”,又造了一座高台,叫作“归来望思之台”,借以寄托他对刘据和那两个孙子的思念,天下人莫不闻而悲之。
蔡东藩有云:武帝南征北讨,欲为子孙贻谋,而反自杀其子孙,尤为可叹。思子宫成,归来台作,果何益乎?
和他相同的还有北魏拓跋焘。
悲情帝王北魏拓跋焘
拓跋焘(408年—452年),字佛狸,鲜卑族,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明元密皇后杜氏,北魏第三位皇帝(424年―451年在位),同时也是优秀的军事统帅。
拓跋焘,是明元帝拓跋嗣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惊人的军事才能。拓跋焘刚出生的时候祖父拓跋珪就对他给予了厚望,因为拓跋焘出生时,他的容貌和体态与寻常孩子不一样,于是拓跋珪就非常激动的说,拓跋焘是日后能完成北魏大业的人,所以,拓跋焘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所有的人都宠爱这他,拓跋焘非常的聪明,尤其对军事方面十分的热爱,这也是他后来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有着很大的关系。
天赐六年,拓跋珪驾崩,拓跋焘的父亲继任为皇帝,同时还封拓跋焘为泰平王,还任命为大将军,还让他监管国事,授予了拓跋焘很大的权力,拓跋焘还亲自带兵出塞。在明元帝生病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拓跋焘处理国事,从处理国事中可以看出,拓跋焘非常的聪明,处理事请也游刃有余,是一个当皇帝的料。泰常八年,明元帝去世,拓跋焘继任为北魏的第三位皇帝,拓跋焘12岁时在抵抗柔然的战争“云中突围”中显示出拓跋焘非凡的军事天赋。他在位期间,注重发展经济,注重人才任用,最终统一了北方。
刚刚登基时期的拓跋焘还是一位政治开明、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可是由于起义军的出现,他的疑心慢慢的加大,开始疑神疑鬼,历经三朝的大员崔浩,信奉佛教,和太子等人是站在一边的,于是拓跋焘怀疑上了太子。438年,拓跋焘诏令五十岁以下沙门尽皆还俗,以从征役,解决翌年西伐北凉所需的人力问题,在444年,拓跋焘又下灭佛诏,指责沙门之徒,假西戎虚诞,生致妖孽,非所以壹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
当时北魏政权的局面是混乱的,少数民族多,以及各种文化交织混杂,必然会导致冲突。即使是拓跋焘统一北方也对此改变较少,这在北魏后期弊端会显露出来,直到后面的冯太后孝文帝改革才会有所改变的。而此时的拓跋焘会怎么做呢?强权正压,暴力执行,当然这是指标不治本的。这时,拓跋焘的缺点就更易暴露出来—杀伐太重,也许本就是多年打仗养成的性格吧,这就给宦官宗爱钻了空子。
宗爱,这个太监可是十分奸绞,他正是凭着这一点,弄死了皇帝,还是两个。他很会阿谀奉承,妥妥的一副小人嘴脸,但他就是靠这一点赢得拓跋焘信任的。而当时的太子拓跋晃不喜欢,也许就是看透了其小人本质。可是就小人祸害遗千年,就是这个小人害死的君子。拓跋焘南征时,把军国大事交给了太子,等拓跋焘回来时宗爱乘机挑太子和一些大臣的毛病,挑拨离间。拓跋焘杀了大臣们,打击了太子。太子便抑郁,不久死去了。
等太子死后,拓跋焘也想明白了,太子是没有罪的,十分地后悔,也想清楚了是宗爱陷害的。宗爱当然不会束手就擒,先下手为强了。在拓跋焘喝醉酒的一个晚上,伙同几个太监,将他勒死,还有种说法是用枕头闷死。就这样,一个在战场驰骋多年的武帝,就死在一个太监手里,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魏书》评价对拓跋焘的评价为:”世祖聪明雄断,威豪杰立,藉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险夷。扫统万,平秦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削迹,廓定四表,混一戎华,其为功也大矣。遂使有魏之业,光迈百王,岂非神睿经纶,事当命世?”《宋书》评价其为:“佛狸篡伪,弥煽雄威,英图武略,事驾前古,虽冒顿之鸷勇,檀石之骁强,亦不能及也。西吞河右,东举龙碣,总括戎荒,地兼万里,连骑百万。”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