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是乾隆时期的大臣的,也是一个贪官,但是他的存在也确实不是百无一用,至少对晚年乾隆来说,让主子很安心,但是乾隆一旦死了,嘉庆继位就会对和珅很不利,毕竟他是什么人,嘉庆心里和明镜一样,那么为什么和珅还束手就擒?
乾隆死后五天,和珅即被捉拿下狱,第十天即公布了和珅的二十大罪状,审理速度之快令人瞠目。这种速度显然是不正常的,那么嘉庆处理和珅仅仅是为了他富可敌国的家产吗,显然也不是,当一个皇帝急着让臣子去死,最大的可能就是大臣威胁到了皇权,很不幸和珅就是这样。乾隆退位时曾说过:“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意思就是把嘉庆扶上马,再送一程。
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由于乾隆上了年纪,处理国事有些力不从心,很多事情都交予和珅处理,而嘉庆则成了摆设,这一摆就是四年,嘉庆心中积压的愤怒可想而知。乾隆当太上皇的四年,是和珅权利达到顶峰的四年,俨然凌驾于嘉庆之上,对于嘉庆来说也时刻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所以乾隆死后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和珅,这样皇位才坐的稳。
都知道自己得罪了未来的皇帝,和珅为什么不早作打算?
其实他想过办法,那就是拥立其他阿哥,培养自己的势力,这种方法在历史上有很多权臣都这样干,但是和珅却不能。乾隆虽然儿子众多,但是长大成人的却没几个,而且还有两个儿子过继给了宗室,嘉庆看似资质平平,但也已经是剩下皇子中最优秀的了,乾隆不糊涂和珅就没办法。而且后来他也示好嘉庆皇帝,比如嘉庆公布的和珅二十大罪状,第一条就是和珅曾给还是皇子的嘉庆透露过皇位的底牌。
其实杀了和珅对于清朝而言,不见得就是一件没有坏处的好事。
和珅早期的经历也很悲惨,虽然生在一个有钱的家庭之中,但是因为父母的双亡,最后自己只能和弟弟相依为命,而那些亲戚们只想着霸占他们家的财产,最后在一位仆人的养育之下长大成人,而明白了人情冷暖的和珅也开始用功读书,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成为了官员之后,也得到了乾隆的重用,可能是小时候穷怕了,在成为了官员之后,就开始利用自己的职权进行敛财,而乾隆对此肯定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交代给和珅的事,和珅总是能够办的妥妥当当,让乾隆十分的放心,而之后乾隆的身体也有点不行了,在自己临死之前,他拉着嘉庆的手说千万不要杀和珅。
但是嘉庆当时也是被逼的没有办法了,最后只能是将和珅给抄家了,而在和珅死后15年之后,嘉庆终于感觉到了不对劲,这朝廷中根本没有什么委以大任的人,朝廷中的臣子们总是不断的在互相推诿,最后什么事都办不成,一个个的什么事情都办不了,而这时候嘉庆才想起了当时父亲对自己的告诫。在嘉庆杀了和珅之后,有一个讨好嘉庆的史官将和珅描述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恶徒,然后让嘉庆去看,而嘉庆一看就生气了,直接说了一句:和珅虽然是一个贪官,但也是一位大能臣。如果和珅还在的话,也许清朝还能够多延续几年。
据说和珅临死前写下了一首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对于这首诗,有些人找出了不同的理解,诗的前两句,有人说是在暗示和珅是马佳氏转世,马佳氏是谁呢,据说当年弘历看上了宫中的一个妃子,就是马佳氏,但雍正帝的皇后坚决不同意,还说马佳氏勾引弘历,于是下令将其处死,临死前,弘历咬破自己的手指,将鲜血沾染在马佳氏额前,并且许诺来世再续前缘。恰巧和珅额前有一块胎记,马佳氏去世时间又和和珅出生时间相差不多,于是乾隆把和珅当成马佳氏转世,因而宠爱有加。
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说是和珅在暗示清朝即将灭亡。所谓“水泛含龙”指的是发大水,又有“夏后龙嫠”的典故,和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下一次发大水时,他就会转世成为一个女人,来祸害大清王朝。果不其然,和珅死后34年,黄河在河南境内决堤,这一年是道光十二年,巧合的是,一个名叫叶赫那拉杏贞的女孩子出生,此人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巧合的真的是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