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中国被列强国家压得喘不过气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依旧有人站出来,这个人就是聂士成。聂士成自小好行侠仗义,后投身军旅,开始了四十年戎马生涯。先后参与剿捻、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庚子之变,战功卓著,于庚子之变的天津保卫战中,中炮阵亡。清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忠节。
1836年,聂士成出生在安徽合肥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早亡,与母亲相依为命,年少时,聂士成多加习武因而之后曾在袁甲三部任职,后来又参与镇压太平天国。
中法战争爆发后,法国人占领了台湾基隆,聂士成受命渡海收复基隆,到了台湾,聂士成屡战屡胜,大败法军,甲午战争时,聂士成跟随提督叶志超援朝,最终收复连山关。
甲午战争爆发后,聂士成随提督叶志超援朝,驻军牙山。1894年(光绪二十年)七月,日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偷袭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从汉城出动陆军进攻牙山。聂士成根据敌众己寡、地形不利防守的情况,建议叶志超主动将部队撤至公州、成欢,利用成欢有利地形伏击日军。他和叶志超各率所部退守成欢、公州。聂士成率部在朝鲜成欢地方与日军激战后撤退平壤,因力战有功赏换刚安巴图鲁勇号。平壤失陷后,聂士成随后参加鸭绿江江防之战,坚守虎山,组织摩天岭防御战,他利用山高路险,设疑疲敌,雪夜奇袭连山关,继而收复分水岭,杀敌甚重,击毙日军将领富刚三造,取得清军为数不多的几场胜利,因功补授直隶提督。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正月,朝廷调聂士成所部八营由辽阳摩天岭入关回防津沽,作为沿海后路游击之师,主持天津沿海防务。
除了打仗,聂士成也是练兵的一把好手,甲午战争后,聂士成在芦台招兵,后成立武卫前军,在芦台,聂士成仿照德国营制,参用西法编练武毅军,聘请德国和俄国教练教习步队和马队,创办开平武备学堂,用近代军事知识教育军官,训练士兵,效果极其显著。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聂士成奉命严守天津,阻止八国联军北上,一个月的时间,外国军队方面与聂士成所属军队皆损失惨重,为了补给,八国联军开始后撤, 这次战役被清政府称为“廊坊大捷”当年6月,外国人一致认为,聂士成的部队是中国最强悍的部队。
七月初,聂军与联军交战时,义和团到聂家抓害聂士成的母亲、妻子及女儿,聂士成派兵追赶,而其部下有一营新军其中有很多士兵与义和团串通,大叫聂军造反并开枪射击聂军,使聂士成腹背受敌,身中数弹。七月九日,聂士成在城西八里台中炮阵亡。义和团本要戮聂尸,因联军追至才幸免,后来德军扯来一条红毯子,盖在聂士成破碎的身体上。并让士兵把聂士成的遗体交还给清军。
聂士成阵亡后,清廷朝议赐恤,载漪、刚毅力阻,后来清廷下诏称聂士成“误国丧身,实堪痛恨,姑念前功,准予恤典”。
应聂士成故旧周馥等人请求,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二月,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代为聂士成请恤,称其“秉性忠贞,践履纯笃,事亲极孝,居官极廉。驭众严而有恩,遇事勇而有断,沉毅果敢,威望绝伦。”朝廷上谕以聂士成追赠太子少保,著照提督阵亡例赐恤,加恩予谥,谥号忠节。生平战功事迹及死事本末,宣付国史馆立传。并准于立功省份、死事地方及及原籍芦台、天津、合肥建立专祠。建立专祠。聂士成阵亡后,其灵柩由部属护送回安徽原籍安葬。1911年(宣统三年),聂士成次子聂宪藩为其改葬于宣城。
聂士成虽是武将,但也粗通文墨,颇通史书,为人礼贤下士,较之于当时同级别的清军将领,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从《东游纪程》的记载来看,聂士成曾读过《史记》、《汉书》、《唐书》和薛福成的《出使日记》。有《东游纪程》、《东征日记》及诗文数篇传世。
聂士成在时,曾屡次的对自己家族子孙教育“凡我子孙,不得出国,不得为外国人办事”这历经百年来,俨然已经是聂家的祖训,跟随着时代的进步,也许这条祖训已经和现在的社会并不相容,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聂士成他无愧为清末时期,清军中最后一位军队脊梁,他一生为国,对后代也严加教育,实堪为“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