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时候皇帝就是整个天下的王,拥有着最高的权势,旁人讨好还来不及,但是历史上有一位脾气好的皇帝却被自己大老婆也就是皇后打了,而皇后竟然也没有死,这是为什么?
宋朝第四任皇帝宋仁宗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好脾气皇帝,据说包拯屡次犯言直谏,把唾沫星子喷得仁宗满脸都是,好脾气的仁宗没冲包拯发火,反而一边拿袖子擦脸,一边接受包拯的建议,好说话得不得了。
对臣子如春风般温柔,对下人也是如此。仁宗吃饭时吃出了沙子,牙齿痛得不行,但他首先想的不是自己所受的疼痛,而是担心伺候他的宫女因此而受到惩罚,小声让宫女不要把这件事说出去,意思就是他会替她保密的。
宫女的内心想必是:这样好的皇帝哪里找呀!我上辈子肯定做了很多好事才遇到这么一位好皇帝。
可就是这么一位好脾气的皇帝,却被自己的大老婆,也就是皇后给打了!
他的第一任皇后郭氏出身于代北名族,祖先世代为代北酋长,她的祖父是北宋平卢军节度使、赠尚书令兼中书令郭崇,父亲是官至崇仪副使的郭允恭。
郭皇后,她是名门之后,其祖父郭崇官至平卢军节度使,在天圣二年(1024年)十一月,年仅13岁的郭氏在刘太后的支持下,被立为宋仁宗的皇后。
郭皇后由于年幼,又仗着刘太后的宠爱,因此在宫里的为人处世上很幼稚,她还限制宋仁宗和其他嫔妃们接触,本来就不是很喜欢郭皇后的宋仁宗,也就对其越来越疏远。
张氏貌美而郭氏有背景有权势,尚未亲政的仁宗更喜欢美丽的张氏,想立她为后,但临朝称制的刘太后却更喜欢郭氏。在刘太后施加的压力下,仁宗不得不妥协,立了郭氏为皇后。
在结婚之后许久都没有和郭皇后见面,更不用说宠爱了。可怜郭氏,虽然名义上面是皇后,但不受皇帝宠爱的皇后在后宫也算是失宠的,而宋仁宗也宠爱上了其他人。
正是因为这么一番波折,仁宗充满了逆反心理,对郭氏算不上有多喜爱。再加上郭氏当上皇后以后,仗着有刘太后撑腰,在后宫横行霸道,她性格妒忌,仁宗在其严密监视下,很少有机会亲近其他妃嫔。
刘太后去世后,仁宗便开始冷落郭氏,宠幸尚氏、杨氏等人,使得郭氏更加嫉妒。
有一天,仁宗临幸尚氏,尚氏就向仁宗说郭氏的坏话,刚好郭氏赶来,听见这些话,张口就与尚氏争执起来。
虽然郭皇后不是受宠的,但名义上面也是一个皇后,后宫之主啊,被妃子这么羞辱也是生气,于是郭皇后就打了尚美人一巴掌。但还没有打上去,宋仁宗就上来了,而好死不死的,宋仁宗又被郭皇后打中,虽然伤势不大,但这对于皇帝来说又何尝不是羞辱。
这下好了,好脾气的仁宗也压抑不住他的暴脾气了,当即便要废后。
宰相吕夷简素来与皇后郭氏不合,便趁机指使谏官范讽进言:“皇后郭氏册立已经九年了,却没有生下一子,理应废后。”
此话一出,震惊朝野,皇帝废后是大事,有的大臣反对废后,内侍副都知阎文应就劝仁宗把颈部被打的手印展示出来让大臣观看,看过的大臣都无话可说。
既然宋仁宗没在后宫处理此事,而是把这事放大到国事的高度,当作政治事件拿到朝堂上来询问大臣,甚会揣摩圣意的宰相吕夷简、宦官阎文应等人,当即进言说这位郭皇后有失仪态,应该废除。
一件简单的家庭纠纷,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厚的渊源。这位郭皇后幼年时是刘太后强硬加给宋仁宗的,刘太后垂帘听政时,一些大小官员也都是刘太后亲手提拔起来的。
此时,宋仁宗亲政,自然要“去刘化”,郭皇后几乎是主动撞到了枪口上 ,让善于把握机遇的宋仁宗把小事便成了大事,把家事变成了国事,从而有了废后的理由。
最后,仁宗如愿以偿废了郭氏的皇后之位,他将郭氏打入道观,封其为净妃,赐名清悟。
郭皇后被废,宋仁宗更加宠幸那尚、杨两位美人,日夜厮混在一起,颇有君王从此不早朝的现象了。杨太后得知后,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着想,命宋仁宗把两位美人送出宫中,宋仁宗表面应付,而暗中照旧宠幸两人,大有其父宋真宗当年金屋藏娇刘太后的意思,这又勾起了杨太后的痛楚,她干脆下令把两位美人送进道观,也做起了道姑,两位美人从此也无缘再睹天颜。
1035年,郭皇后染病,宋仁宗派宦官阎文应带御医前去为郭氏看病,不料几天后,郭氏就暴毙而亡,年纪23岁。因此,宫中和朝廷都怀疑是阎文应害死了郭氏,也有一说是宰相吕夷简害死了郭氏。
因为宋仁宗废除郭皇后后,立曹氏为皇后,但是和曹氏也没什么共同语言,他又想起了废后郭氏,毕竟,郭氏是他打小的原配,他对废后一事又开始感到愧疚,并密召郭氏回宫。不料,郭氏是个有气节的女子,她认为皇帝如果再召她,必须要百官见证,重新册立她为皇后。
而此时已有一位曹皇后,再重立郭氏,那就是二后并立,这有点让宋仁宗左右为难,事情就搁置下来了。而当年积极推动废后的吕夷简、阎文应等人,害怕郭氏重新回宫得宠后,报复他们,所以干脆将郭皇后害死,当然,这些都是后人的猜测了。
唯一可以印证宋仁宗对郭皇后还有旧情的,便是在郭氏病亡后,下诏重新恢复了郭氏的皇后封号,并用厚礼殓葬。其实,仁宗对郭氏不是没有情意,只不过这份情意在他少年时看不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