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元年,苏武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之后,至始元六年,苏武方获释回汉。
汉朝宣帝在位期间,苏武被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分封三百户邑地。然而,此时的苏武已过了古稀之年,唯一的儿子苏元也因为卷进了谋反案而被处死多年。人到老来最怕的就是寂寞,虽然,之前在匈奴国的十九年间不屈不挠受到大伙的尊敬,然而,孤身一人的生活实在没什么滋味。
之后,苏武将朝廷的封赏通通送给弟弟和以前的街坊邻居,自己家中一丁点财产也没留下。宣帝看老头年纪这么大了,实在有些可怜,就问随从:“苏武在匈奴这么长时间,连个孩子都没有吗?”苏武从旁人那得知宣帝问自己,老脸通红得向宣帝汇报:“我曾在匈奴期间,娶了个匈奴女人,生了个儿子,我给他取名叫通国,最近,匈奴那边传来消息,说让我朝派遣使者用财物换这个孩子回国。”
宣帝得知此事,立马派出使臣带着金银珠宝丝绸等贵重品前往匈奴将苏武唯一的后代接回汉朝,还下旨,让苏通国入朝当官,自此,苏武终于有了个像样的晚年生活。之后,苏武活到八十余岁,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去世。
讲到这可能有人就要问了,苏武的儿子既然回来了,那么,他在匈奴的妻子的下落呢?而为什么苏武在向皇上汇报这件事的时候老脸通红呢?
实际上,在那个时代汉人娶个匈奴老婆是会被人笑话的,原因有三:
其一、为匈奴祖先虽然是夏后氏,但是,因为缺乏文化,生产工艺落后,汉人会有些瞧不起匈奴人。
其二、为匈奴人以畜牧为主,不是很重视农业和商业,又没有书籍和文字来教化民众,以至于,缺乏教养的匈奴人十分野蛮,并且,也没有什么信誉可言。
其三、为匈奴人有着古怪的婚姻制度,用史书上的话来说就是,父亲死后,儿子可以拿后母当作妻子;兄弟死后,活下的兄弟把兄弟妻子当成自己的妻子。而且,匈奴衣物缺少饰品,在礼节的方面很不讲究。
就像很多没素质的城里人看不起农村人一样,自古以来,中原大地对周边地区的人民都或多或少有点“瞧不起”。当时的中原已经步入封建社会,而匈奴还是停留在奴隶社会,有些没开化的匈奴地区则还在原始社会阶段。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匈奴人十分热衷于娶一个汉朝妻子,他们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
那么,汉朝的使者或降将为何都在匈奴有了家室呢?
那是因为匈奴人都想通过娶妻的方式将这些汉朝人才留在匈奴,进而,从中学习汉人相对先进的文化知识。所以说,历史上经常有汉朝女性远嫁到匈奴和亲,而鲜有匈奴人把公主嫁到汉朝和亲的情况发生。
社会始终都在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逐渐得到改善。
到了杨坚建立隋朝的时候,匈奴已经基本融入各族。这个时候,虽然大草原早已被突厥人统治,但是,由于当时在中原大地上鲜卑建立的北魏处于统治地位,所以,民族融合已经成了大趋势。在史书中曾有记载:隋末时,许多中国人来到突厥定居,使得突厥变得强盛。
毫无疑问的是,这群前去定居的中国人都娶妻生子了,而且,促进了突厥的各方面发展。可以说,在这个时期汉人跟北方民族结成婚姻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历史上从来没有“纯粹”血统的民族,随着时代的变迁都会随着民族融合而变得不再单一,汉族如此,草原民族同样如此。唐太宗曾对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采取了和谐开明的制度和措施,使得汉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少,各民族之间取长补短,向着共同繁荣的目标发展。
到了唐朝后期的时候,唐朝将公主嫁到回鹘结亲,回鹘也同样将公主嫁到中原。如唐肃宗在位期间,敦煌王就曾娶回鹘公主为妃子。到了元代,汉族人和蒙古人间相互通婚的状况已经极为普遍。根据历史资料统计,在当时的科考里,高中进士的二十个蒙古人里,有十个的母亲是汉人,十个妻子是汉人。
可能这件事在最开始普及起来很麻烦,毕竟之前蒙古婚姻实行收继婚制,汉人女性肯定接受不了这种制度。
其实,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赫哲族、藏族、满族等中国北方和中亚的游牧民族中,收继婚是常见习俗。哈萨克人公开说:马死后皮归主人,兄死后妻子归弟。还有十世纪的乌古斯人,即是土库曼人,乌孙人也有此习惯。朝鲜人的前身扶余人与高句丽族也有妻其寡嫂的习惯(曾经是高句丽早期最好的婚姻型态)。
针对此事,元朝廷后来开始修改收继婚制,先是限制了侄子不可以收继婶母,再后来就又增加了限制,只准许兄弟两家间相互收继。最后,在汉族文化以及观念的影响下,蒙古人最终废除了这种收继婚制,自此之后,蒙古族和汉族间的通婚就再没什么障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