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李世民最牛的一招 让大唐在他死后延续几十年

唐太宗被誉为中国封建帝王中的杰出代表,他在位二十三年,奉行大治天下的治国方针,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开创了“贞观之治”太平盛世。但是和很多英明君主一样,李世民虽然有十四个儿子,却选不出一个雄才大略、德才兼备的太子来。

李世民的十四个儿子中,只有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和九子李治为长孙皇后所生。嫡庶有别,加上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深厚感情,又考虑到长孙无忌等在朝中的势力,李世民决意在这三位嫡子中选择皇位继承人。

根据嫡长子继承制,李世民在登基当年就立了李承乾为太子。可惜这个李承乾太不争气,顽劣成性,不听教诲,还喜欢扮突厥人玩烧杀抢掠的“游戏”。年纪稍长,竟然还有了“断袖之癖”,天天和府中一个名唤称心的漂亮乐童厮混在一起。李世民知道此事后十分生气,赐死了称心。李承乾对称心还是有真感情的,不但不悔改,还在东宫之中盖房立像祭奠,他本人常在称心坟前哭泣,长时间不上朝不参拜父亲,以表抗议。之后,李承乾愈发残暴,滥杀无辜,还派人暗杀劝谏他的大臣。凡此种种,已经触碰到了李世民的底线,有了废太子之心。最后李承乾竟然丧失理智,密谋学李世民夺取皇位,谋反自立,阴谋失败,李世民把李承乾贬为庶人。

太子之位空虚,李世民又陷入了两难境地,一边是聪慧博学但工于心计的四子李泰,一边是天性宽厚但天资不高的九子李治,选谁呢?此时,朝中大臣也分为两派,一派主张立李泰,一派主张立李治,而肱骨重臣则多数为李治的支持者。加之李泰早在李承乾为太子时,就有了取而代之的心思,与李承乾暗中斗法,后来还曾胁迫年幼的李治退出太子位之争,让李世民颇为反感,所以李世民最终选择了九子李治。

贞观十七年,15岁的李治被立为太子。李治是个性情温和的好儿子,但并不是个好的皇位继承人,这是李世民无奈的选择,其实他内心对这个太子并不满意。不过李世民从来就不是个轻言放弃的人,他不但要治理好他的天下,还要为儿子的天下筹谋。接下来的数年里,李世民可谓是为李治日后坐稳、坐好皇位煞费苦心,做足了工作。

首先,李世民清洗了李承乾和李泰的同党,为李治绝了后患。然后又派朝中众臣兼任东宫官职,为李治培养亲信。李世民还给予李治军政大权,令全国兵马都要服从太子调遣,树立李治的威信。李世民还让李治陪同朝见群臣,观摩政务,培养太子的治国能力。最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民亲著《帝范》十二篇,让李治研读,学习治国之道。

直到病重,李世民还在为李治顺利登基执政筹划,做了最后两件事:一是临终托孤,让朝中重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辅佐李治;二是故意把能臣李世绩贬到外地,嘱咐李治登基后召回重用,使李世绩对李治感恩戴德,专心效力。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病逝,22岁的李治继位。李治在位三十四年,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功绩,也没表现出卓越的治国才能,但能很好地沿袭李世民的治国路线,政局基本稳定,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李世民的功劳。无论作为一个皇帝,还是一个父亲,李世民都是伟大的,成功的,他能将一个平庸的儿子培养成一代贤君明主,将盛世延续至死后几十年,单凭这一点,他就值得后世学习和赞扬。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