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清朝对中亚的控制比大唐 差的可不是一点

说到了中国历代王朝对新疆和中亚地区的控制,我们必须先把宋朝和明朝排除在外,因为这两个朝代确实没有对西方地区进行有效管理。汉朝太过于久远也不说了,单说唐朝和清朝这两个朝代,从各方面分析这两个朝代对西方的控制力到底谁更强。

一、从国防战略规划上,唐朝有着明确的思路

唐朝逐步平定全国以后,便开始了对外一些列的战争,但是唐朝发动这一些列有着明确的战略规划,那就是必须打通丝绸之路,实现中西贸易实务快速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唐朝首先打垮了对自己有着严重威胁的东突厥;在唐军攻克高昌国以后,唐太宗高兴的对群臣说道丝绸之路通矣。唐太宗的儿子李治继位以后,继续执行父亲的战略。为了保证唐朝侧后方的安全,首先灭掉了盘踞东北方数百年的高句丽。然后派出西征大军灭了丝绸之路上最后一个隐患西突厥,从此以后,这条黄金之路完全畅通。西域的一位小国国王看到大唐使臣持节杖到来,哭着说道几百年了,没想到今日能再见汉官威仪。

                               

大唐帝国的疆域

至于清朝虽然也连年对西北用兵,但是它的计划很简单就是为了消灭自己强劲的对手准格尔部,对于什么中西贸易,完全没有任何的概念。乾隆皇帝号称自己有十全武功,但是仔细看一下,这几次战争都是西一下东一下,完全没有任何的规划和战略构想。最后的要求只有一条,就是这些小国必须向大清国称臣,想乾隆皇帝三跪九叩,至于其他的不重要。估计清朝的君臣也想不到那么远,一群连国外大部分国家具体位置都不知道君臣,能指望他们想出什么好主意。所以说,清朝的国防战略很简单,只要维护帝国的疆域和尊严就可以了。

                               

大清帝国疆域

二、从军队的数量对比和影响力上,唐朝遥遥领先

唐朝一直执行着北守西攻的战略计划,具体来说就是在东北方采取守势,防御契丹等游牧民族;在西北采取攻势,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唐朝在西域地区的驻军人数一直维持在2.5万人左右,当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崛起这个数字开始增长。唐朝对西北地区的控制,对这些小国是有利的,丝绸之路的畅通也给它们带来了财富。所以说这些小国非常情愿跟着大唐共同致富。虽然唐朝在西域地区的军队不多,但把西域各国的军队集合在一起也不是一个小数字。以唐朝为核心的多国部队经常联合在一起,讨伐那些背叛唐朝的部落。

清朝在这方面就差多了,虽然是清军平定了准格尔部,但那是用将整个准格尔部从地图上抹去换来的。其他部落并没有完全屈服清朝的统治,他们任然在不断的叛乱。清军在西北的驻军有36000人,但是这些驻军只能坚守一些城市和要塞,完全不敢小队出行,因为散落的清军随时有可能被叛乱的部落围歼。而在唐朝,唐军几乎不会遇到这种情况。说的清朝对西北地区的实际控制,其实那是清朝后期一代英杰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了。在此之前,清军对于新疆地区,一直是固守要点、控制部分地区的形式。不要忘了,唐朝还控制住中亚,清朝对中亚地区只能看看,因为那是沙俄的势力范围。

                               

中亚地区的俄国军队

三、从国家层面和皇帝胸怀上,清朝还是不行

                               

清朝乾隆皇帝

在唐高宗时期,西北地区的昭武九姓受到了来自西方的严重威胁。当时的阿拉伯帝国正在疯狂的扩张,不断东进。昭武九姓向唐朝提出了归附,并请求唐军保护。此时的阿拉伯帝国可以说是如日中天,按道理来说,唐朝因该拒绝,不惹这个麻烦,闷声发大财。但是大唐帝国也不是好惹的,唐高宗直接接受了它们的请求,并命令唐军进驻。到了唐玄宗时期,唐军与阿拉伯军队大打了一仗,由于天气原因和队友叛变,在加上唐军人数远远处于劣势,最后唐军战败。输的真是冤枉,按照唐朝的传统一定会卷土重来,但是唐朝已经无力西顾,北方的安禄山已经开始起兵南下。

在清高宗乾隆时期,看看他的水平。西北的巴达克部落也是请求归附,因为他们收到了阿富汗的侵略和压迫。但是乾隆皇帝考虑再三,认为阿富汗是中亚的强国,还是不惹这个麻烦为好,断然拒接了巴达克部的请求。阿富汗再强能强得过当年地跨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嘛?但是乾隆皇帝只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想招惹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中亚地区最后和清朝没有了半毛钱的关系,成了沙俄的势力范围。而这些国家起初都是我们的藩属国,你不要有人要。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