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马嵬驿兵变是盛唐衰落的开始 马嵬驿兵变后唐玄宗手足无措 仓皇逃往蜀地 为何太子李亨能够稳住局面?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在“马嵬驿兵变”结束之后,唐玄宗与太子李亨分道扬镳。唐玄宗选择继续前往蜀地,而太子李亨则选择北上灵武重建正朔。马嵬驿兵变后,连李隆基都未能稳住的局面是如何被太子李亨稳住的?

公元775年,经过了开元之治之后的大唐达到了空前的繁华。巍峨长安,万邦来朝,大唐长乐,千宫之宫。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却暗藏杀机。十一月初九,时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和平卢兵马使史思明,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在范阳起兵谋反。史称安史之乱。

由于安禄山手下骁勇善战,加之中原地区太平以久,士兵老迈又缺乏训练。叛军很快就控制了河北全境。而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谗言,斩杀了高仙芝、封长清两位大将,又逼死了老将哥舒翰。使得洛阳、潼关接连失守,叛军利刃直指长安。

叛军一路势如破竹,长安却又无险可守,这一切使得原本安定繁荣长安城人心惶惶,满城都是散布着烧杀抢掠的安禄山将要攻进长安的传言,到处都能看见背着行囊、拖家带口的平民百姓,城门口更是挤满了想要逃亡的人。底层的混乱也逐渐蔓延至高层,不少官员都急于送走自己的家眷,昔日繁华似锦的长安,今日却让无数人避之不及。

然而,就在这关键的时刻,曾经英明神武的玄宗却下达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决定抛弃自己的宗庙社稷、抛弃长安城的百万民众选择出逃。长期的安定繁荣早已磨灭了他心中的斗志,日复一日的笙歌犬马掏空了他的身体。此时的玄宗早已不是那个胆识过人、才华横溢的那个开元盛世的唐玄宗了,此时的唐玄宗只是一个恼羞成怒却又无可奈何的暮年帝王。

776年七月十二,玄宗在早朝上宣称要御驾亲征,亲自讨伐安禄山,还大唐一太平。却在暗中组织家眷亲信、犒赏禁军、挑选骏马。第二天,天还没发亮,玄宗连忙带着杨贵妃等家眷及少数亲信仓皇出逃,逃往川蜀避难。因为路途遥远难行且无人接应,入蜀的道路异常艰辛。

一连走了三日,玄宗一行到达了马嵬驿,随从的将士饥疲交加,拒绝前进,心中更是充满了怨恨愤怒——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那个杨国忠,是他引起了这场战争,是他的谗言错杀大将使得洛阳、潼关失守,是他蛊惑皇帝逃离长安,是他让我们抛弃了一家妻儿老小背井离乡去那个什么该死的蜀川。

在这种思想引导下军队开始躁动,刚开始还只是小范围的还只是真是针对杨国忠,但随着时间推移渐渐蔓延至整个军队,蔓延至皇帝身上。就在事情将要变得无法控制的时候,禁军统领陈玄礼当机立断矛头直指杨国忠:“今日下崩离,安贼作乱,我等护陛下出逃长安,全是由他杨国忠一人而起,不杀此贼之何以平四海怨愤?何以谢天下苍生?”

此言一出,就像一只火把扔进柴草堆,六军将士无不振臂呼:“早就想这么做了,哪怕此处身死也在所不惜!”陈玄礼一方面疏导禁军,另一面派人通知太子李亨。李亨得知此事之后,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是好。就在太子犹豫不决时,禁军找到了杨国忠。此时的杨国忠正与一队吐蕃使者交谈。还没等杨国忠想清楚为何突然出现一队禁军。

突然,禁军中有人喊了一句:“杨国忠与胡人谋反!”喊完搭箭便射,一箭射中了杨国忠的马鞍。吓得杨国忠仓惶逃窜,在逃至马嵬驿西门时,被愤恨交织士兵追上乱刀砍死,并把头颅挂在矛上插于西门外示众。后又诛杀了他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和杨贵妃的两姐妹韩国夫人、秦国夫人以及杨国忠亲信御史大夫魏方进。愤恨交织的将士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将驿站团团围住。

玄宗正在驿站休息,忽然外有喧哗之声,便问左右所谓何事?左右侍从答到“杨国忠谋反,已被诛杀”。玄宗大惊,走出驿门。慰劳军士并命令他们撤走,但军士不答。陈玄礼上前答到:“杨国忠谋反被诛,杨贵妃不宜再侍奉陛下,愿陛下割爱,将杨贵妃处死。”玄宗听后心神一颤,说:“此事由我自行处置。”说后便进入驿站,扶杖而立。

就在场面陷入僵局的时候,陈玄礼上前劝道:“现在众怒难犯,形势十分危急,安危在片刻之间,望陛下速作出决断!”说罢便跪了下来。玄宗低沉着声音,说:“杨贵妃居住在戒备森严的宫中,不与外人交结,怎么能知道杨国忠谋反呢?”

高力士见玄宗还在犹豫,内心十分焦急,也跪了下来:“杨贵妃确实是没罪,但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杨贵妃还在侍奉陛下,他们怎么能够安心呢!希望陛下好好地考虑一下,将士安宁陛下才会安全啊。”说完便伏地扣首。

玄宗恼怒却又无可奈何,这弦外之音他又岂能不懂?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下令诛杀杨贵妃,要么将士们群起激愤先杀了他再杀杨贵妃。万般无奈之下李隆基只得下令让高力士缢死杨贵妃。高力士缢死杨贵妃后把尸体抬到驿站的庭中,召陈玄礼等人入驿站察看。

陈玄礼等人脱去甲胄,叩头谢罪:“国忠败坏国家大计,造成惑乱,使得黎民百姓生灵涂炭,皇上被迫迁移,此人不杀,灾祸就不会停止,臣等也是为了江山社稷才杀了他,臣在此请罪。”,玄宗再次安尉他们。陈玄礼等都高喊万岁,拜了两拜而出,六军这才随之退去。

此次兵变,史称马嵬驿兵变。兵变过后陈玄礼一路护送玄宗至蜀川。756年七月十三日在太子李亨在灵武为自行登基,遥奉玄宗为太上皇,史称唐肃宗。在肃宗小心经营和安史集体内部斗争矛盾不断的情况下,中央军逐渐找回优势。

而在太子李亨于灵武称帝之后,唐朝的局势得到了极大地稳定。在唐肃宗继位后的第二个月,郭子仪便于常山郡大败叛军,第三个月,郭子仪领兵同叛军鏖战于香积寺北,一战克复长安,随后便又收复洛阳。可见,太子李亨的继位,使得唐朝的局势得以稳定。那么,“马嵬驿兵变”后北上灵武的太子李亨,为什么能够稳定住局势?

首先,太子李亨所以会在北上灵武后,便可以迅速稳定住局势,其主要原因便在于,太子李亨当时得到了朔方军方面的支持。以当时的局势来看,潼关一战溃败之后,唐朝能够依仗的力量便知剩下两支,一支为中原地区节度使组建的新军。

而另一支便为当时郭子仪、李光弼为主的朔方军事集团。所以,太子李亨北上灵武的决定,实际上属于一个基于现实的考量,而这也便为其能够稳定局势奠定了基础。

这是因为,朔方军的实力实际上远超一镇之兵的实力。当时,为了能够有效地应对安史叛军,唐朝紧忙从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地抽调军队驰援内地,而这些军队最终都得以汇聚到朔方军的麾下。

并且,当时回纥的援军也同朔方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可见,当时唐朝在帝国的西北部地区实际上保有一支实力足以同安史叛军抗衡的力量,而这支军队所缺少的则是一位皇帝。而太子李亨的到来,则弥补了玄宗幸蜀后的这一政治上的真空。

透过史料的细节我们也能够发现,太子李亨的继位异常顺利。其在到达灵武之后,旋即便出现了文武百官劝进的情况。当然,这中间虽然有些人希望借此谋求拥立之功,但太子李亨的灵武登基实际上是建立在朔方军事集团的支持之上的。

可见,太子李亨北上灵武后,唐朝的行政中枢得以迅速构建,而在中枢得以构建之后,唐帝国盘踞在西北地区的庞大武备力量,便可以发挥真正的作用。

历史上“马嵬驿兵变”后,太子李亨北上灵武的举动,可以说是成为了“安史之乱”的一个重要拐点。因为,当时唐朝的西北地区实际上还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存在,而在太子李亨到达灵武称帝之后,使玄宗幸蜀的这一政治真空得以有效地弥补。这样的情况下,便使得唐朝得以集中力量应对安史叛军,而局势也自此随之稳定了下来。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