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曾静是谁?为何他列出雍正皇帝的十大罪行,雍正最后却放了他?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大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曾静是谁?为何他列出雍正皇帝的十大罪行,雍正最后却放了他?

曾静,何许人也?相信很多看过《雍正王朝》的读者,都能知晓一二。其实在《雍正王朝》中的曾静与历史中的曾静,基本无二。

作为一个有着造反之实的罪人,雍正六年,他派遣弟子张熙前往岳钟琪处,列举雍正数条罪状,希冀岳钟琪能够反清。随后,岳钟琪具表以陈,并将张熙、曾静抓获,押赴京师,若是按照《大清律》谋反之罪,定然会判处死罪。可是雍正帝却一反常态,并没有诛杀曾静,反而是结合与曾静的问答之词,编《大义觉迷录》,先是派曾静到各地宣讲,最后选择将曾静、张熙免罪释放。而也就在雍正帝崩殂之后,乾隆帝却又在上位伊始便重翻旧账,将曾静处以凌迟之刑,两位帝王做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决定,这又是为何?

曾静,清朝永兴县人,号蒲潭先生,从小家境贫寒,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日子过得十分的清苦。成年之后,曾静努力的参加科举想要出人头地,奈何屡次落榜,最终心灰意冷,发誓不再参加科举考试,同时他也对清朝的统治产生了怨恨。

一个偶然的机会,曾静接触到了清初思想家吕留良的文章,顿时对吕留良佩服得五体投地。吕留良的哥哥曾经跟随明朝将领史可法镇守扬州,吕留良也散尽家财招募义勇抵抗清军,不过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吕留良的文章深深的影响了曾静,曾静决定:反抗满清,光复汉业。

于是曾静从“华夷有别”入手,在民间宣传抗清思想,并且写出了《知新录》一书,在书中曾静宣传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华之与夷,乃人与物的分界,并且一口气列出了雍正皇帝的十大罪行,说雍正乃是历史上少有的大暴君。

为了实现推翻清朝的目的,曾静将目光投向了大将军岳钟琪。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在大将军年羹尧被雍正处理后接任陕甘总督,拥有实权很有实力。曾静派自己的学生张熙送去书信,力劝岳钟琪反清为明朝复仇。

岳钟琪此时正官运亨通,春风得意,深得雍正的信任,根本没有心思反清。当张熙劝他反清时,他立即派人将消息报告给了雍正,雍正得知消息后大怒,下令找出幕后主使人,将事情查个水落石出。

于是岳钟琪假意接受张熙的说反,还和张熙歃血为盟,并且谎称要起事必须得有一个能人谋士相助,张熙果然上当,立即将自己的老师曾静说了出来,并且大肆炫耀自己的师傅是如何的厉害,定能成就大事,结果曾静很快被抓。

按理说,曾静是犯了谋反的死罪,可是不久后雍正皇帝却赦免了曾静,放了他,这又是为什么呢?

当时雍正帝通过九子夺嫡成功继位,而对于自己的政治对手,雍正帝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亲兄弟十四子胤禵被他幽禁看守康熙帝皇陵;至于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则削其宗籍、圈禁,也让我们见识了雍正帝严苛的一面,对于胤禩的同党则都发配广西。而即便如此,八爷党也并不甘心,于是便在沿途散播雍正帝乃是靠阴谋才得以荣登大宝,一时间人心异动。这无疑对于曾静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而欲成大事,当然要有一个带头人。这个人则当属时任川陕总督岳钟琪最为合适,一来有传闻雍正帝对他并不信任;二来,岳钟琪本人据说乃是精忠报国的岳飞后人,手握军政大权。倘若岳钟琪能够率先而起,泱泱华夏扫除夷族,定然是手到擒来,汉人江山可复。

于是,张熙便身怀其书,前往面见岳钟琪。事情并没有按照他所构想的那般,岳钟琪面对曾静的书信说词,虽然不久之前他确实因为有疯子谋反之事,而被雍正有所怀疑,但他还是不为所动,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最终,张熙、曾静也便被羁押,造反事实清楚,但是雍正帝为何又要网开一面呢?其实这决然不是雍正的慈悲心肠作祟,而是受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做的折中选择。

持续了几十载的九子夺嫡,本便在社会之中有着不好的影响,而胤禩等人的流言蜚语也亟需浇灭,至于曾静则只不过是一介迂腐之流,恰可以用他的嘴来为自己正名,更为大清王朝的“正朔”地位正名,也可以利用这样一个“叛离者”的身份,来驳斥吕留良的华夷之分论述,来为自己华夷一家的辩护。

而在雍正帝对曾静、张熙的“仁慈”之上,更是对吕留良一家的残暴无道。早已去世49年的吕留良被开棺戮尸,吕留良的子孙、门人被斩杀殆尽,亦有流放宁古塔为奴者。堪称清朝文字狱之首。

而对于有人以他下旨的“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求诛戮”来试图力证其仁心,显然是一种做给别人看的把戏而已,帝王心中哪里又有仁心一说。

雍正十年(1732年),早已经去世的吕留良被判处大逆罪名,吕留良的子孙、亲戚、弟子等都被雍正帝处死,唯独曾静还好好地活着,被放了出来,但曾静却被吓得不行,担心雍正帝日后变卦,处死自己。

曾静就抱着雍正帝的大腿痛哭流涕,雍正帝想要尽早处理完这件事,不想多应付曾静,几次告诉曾静不会杀他,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曾静提出让雍正帝下诏,绝不会杀自己,于是雍正帝就下诏:子孙绝不可杀此人!

曾静这才安安心心地回了老家,当起了教书先生,但京城百姓却不曾忘记这个厚颜无耻之人,1735年冬,乾隆帝即位,获悉曾静案,以“泄臣民公愤”为由,将曾静凌迟处死了。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