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君主,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楚文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究竟有多厉害?执法严明,使楚国成为了强国,为楚国的未来铺路。
楚武王死后,儿子熊赀(zī,音孜)继位,是为楚文王。
楚文王其人,史传其强硬如挟雷带电,诡谲如翻云覆雨;又传其七分雄鸷,三分昏庸,常人之资而已,如果顺着他的天性发展,很可能会倒过来,变成三分雄鸷,七分昏庸。幸好他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和楚国比较完善的政治制度,才没有沦为一个昏庸的君王。
那么楚文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变化?他又有何过人之处?能得到了文的谥号,是否名副其实?上台之后又将把楚国带向何处?带着一系列的疑问,让我们通过下面几件事情,以点带面地来了解一下楚文王。
继位之后,楚文王干得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
他把楚国国都从丹阳迁到了郢(yǐng,音颖),从此以后,郢成了楚都的专利名称。后来,楚都虽然还有多次迁移,但是它的名字却就此定格。
迁都,虽说只有短短两个字而已,实际上却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复杂烦琐。据说早在楚武王时期,楚国人已经开始着手迁都事宜,而正式完成于楚文王手中。不过,由于年代久远,楚都多迁,又是同一个名称,现在也搞不清楚文王时期的郢都究竟在哪里?
绝大多数人认为在今天湖北江陵附近,但也有人认为应该是在今天湖北宜城一带。
如果排除其它因素,单从当时楚国北上东进的战略角度出发,宜城似乎更合理,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更靠近中原,无论北上还是东进都更方便、更容易。当然这仅仅只是猜测而已,算是提供一种寻找真正郢都的参考线索。
自从郢成为楚国的新都之后,也确实为楚国提供了不一样的保障,楚国从此不在偏安一隅,很快突破了汉阳诸姬的围追堵截,迅速北上,没用几年时间,楚文王就实现了他老爸当初欲观中国之政的豪言,开始角力中国政治。
第二件事,消灭(南)申国和邓国。
继位三年之后,也就是鲁庄公六年,楚文王借道邓国,征伐申国。
邓祁侯(邓国国君)一听外甥楚文王(邓曼是楚文王的母亲)要借道路过,高兴坏了,大笔一挥:支持。
不仅如此,他还专程设宴好吃好喝地招待这个外甥。可是,当大家喝得正欢时,邓祁侯的三个大夫骓甥、聃甥和养甥跑来献计了:君上,据这些年来楚国的表现来看,吃掉我们是迟早的事,今天正好楚王在此宴饮,防备薄弱,不如趁此机会干掉他,或许还能挽救或是延缓大家被吃掉的结局,你看怎么样?
三个大夫都带甥字,估计也是哪任邓侯的外甥,只是这几个外甥都在邓国任职,是站在邓国立场上说话的。
你们是外甥,楚王也外甥,同是外甥,相煎何急!你们要好好的,楚王也要好好的。
邓祁侯表示不同意这样干。
三甥也不气馁,继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如果现在咱们不干掉他,那以后干掉我们的一定是这个人,您要趁早打算,要不然将来恐怕会噬脐莫及,眼下改变主意还来得及,过了这个村,可就没了这个店罗(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图之,此为时矣)!
可是邓祁侯还是不答应,认为自己不能趁人之危,否则百姓会看不起他,唾弃他,将不吃自己祭神后的食物。
老板啊!我们这可都是为了大家着想,你咋就拎不清呢?
好说歹说还是不听,三甥心里极度郁闷。对于邓祁侯说的理由,他们毫不客气驳斥说:如果今天不听我们的,以后会连祭祀神明的资格都没有,还从哪里去取祭神后的食物。总之一句话:不是他死就是我们亡,你自己看着办吧!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可邓祁侯还是舍不得对这个宝贝外甥动手,最终楚文王逃过一劫。
然而,在伐申回来再次路过邓国时,不出三甥所料,宝贝外甥翻脸不认人了,对邓国大打出手,直接演变成假虞伐虢。
外甥到底姓外不姓内,邓祁侯算是白疼这个宝贝外甥了。
楚国灭邓亡申之后,完全控制了中原门户,可以说进军中原之道畅通无阻。这样,下一个目标就是郑国了。当然,攻打郑国也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而这个由头早在二十年前就已奠定了。原郑厉公诛杀专权的大臣祭仲失败之后,就逃离国都,在蔡国国君的帮助下,暂寄居于郑国一边城内。在楚国灭邓两年前,郑厉公又积聚力量再次起兵攻占郑国王宫,重新夺得君位,但他的这一重大政治行动并没有告知雄踞一方的楚国。于是,楚国决定对郑国这一所谓无礼行为进行惩戒,攻打郑国。
当然,这明显就是一种强盗逻辑,但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逻辑是可以成立的,也是很正常的。称霸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一种思潮或政治追求。楚文王成功地实现了楚国“始通上国”这一政治梦想,又向称霸中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楚国人民心目中,楚文王是一位有魅力、有雄心、值得依靠的国君。这并不是说楚文王是完美无瑕、至高无上的,他起码是一个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弱点,但他成功了,因为他有一批忠臣在辅佐他,有热爱楚文化的国民在拥护他。
历史赋予了这位伟大的楚国之君诸多丰富的神话与传说,或许这是上天赐予他的一份荣耀。有一次,楚文王得到一条良犬和几支上好的箭,于是兴致勃勃地到云梦去打猎,一去就是三个月。同时,他还得到一位美如天仙的女子,对其宠爱有加,竟然一年都不上朝。面对这样的国君,他的一位忠臣不高兴了,劝诫楚文王道:“先王遗命我辅助大王,大王如今有过错,自然要受到惩罚。”文王答道:“师傅你就不要那么认真了,寡人已经长大了,如今成为江汉诸侯列国之长了,寡人可以改正不合适的做法,至于惩罚就免了吧。”
这位大臣继续说道:“臣受命于先王,如果大王不接受惩罚,那么臣就是违背先王之命,但臣宁愿得罪大王,也不能负罪于先王。”文王无奈,只好认罚,于是趴在地上,大臣让人拿来一些细荆条捆成一把,自己先跪下,轻轻地把荆条放在文王身上,然后又重复一次,完后请大王起身。文王还没有回过神来,就结束了,他觉得这样无关痛痒的惩罚,根本没有必要嘛。而这位大臣听后,很难过,向大王诉说道:“君主以受笞为辱,小人以受笞为痛,大王您怎么就没有感受呢,服侍您这样的国君,我还不如跳河寻找先王呢。”
文王一听,才觉得大臣说得对,赶紧请回这位忠实的大臣,亲自认错伏罚,同时杀死了那条心爱的良犬,折断了那些良弓利箭,以表勤政理民,还远离那位美女,专心于朝政。相传,楚文王长相丑陋,他的这位大臣乃驼背,就是这样不起眼的相貌,却很好地治理了楚国,使得楚国蒸蒸日上。楚文王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善辨良臣与佞臣。他身边有这样两位大臣,一个让他觉得在身边时不自在,离开则悠然自得;另一个让他觉得在身边时欣然自由,离开则浑身不舒服。
但在实际中,他却对前者委以重任,而后者,他却吩咐其离开楚国。楚文王选贤任能,不分民族,不分贵贱,只要有才,能辅佐治理好国家,他都会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