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关于唐伯虎的影视剧有许多,大部分都提到了他风流的一面,那么真实历史上大明王朝第一浪子唐伯虎的一生又是如何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唐伯虎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位才子,在电影中,唐伯虎的形象是接近完美的。可是电影毕竟是电影,在历史上,唐伯虎的人生是充满了坎坷的。不可否认的是,唐伯虎的才华是很厉害的,可问题是他的一生,非常不顺,几乎全是悲伤的故事。
在历史上,唐伯虎的一生几乎没有什么喜事。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唐伯虎出生了,此时的唐伯虎还想不到,自己的人生竟然会有很多坎坷,其次更加想不到的是,唐伯虎竟然会成为一代风流才子。在青年时期,唐伯虎的人生是非常好的。
公元1470年3月6日,历史上极为寻常的一天,一个普通的孩子在苏州城出生了。
因为是庚寅虎年,又是长子,孩子父亲便给他取名“唐寅”,取字“伯虎”。
唐伯虎祖上五代都是公务员,而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家道中落,开一家小饭店营生。因此父亲望子成龙,希望儿子将来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这孩子也争气,从小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诗书琴画无一不精,被人称为“孺子狂童”, 16岁就考上秀才,18岁找到真爱,有了小家庭。
这位天才少年还被当时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看中,认为孺子可教,主动给他传授画技,简直运气爆棚。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4岁这一本命年,父亲中风去世,母亲郁郁而终,妹妹撒手人寰,老婆难产而死,襁褓中的孩子出生不足三日便夭折……
还有比这更惨的吗?二十出头的年纪成了孤儿,尝遍了生离死别,老天爷对他不可谓不残忍。
好不容易从悲伤中恢复过来,他在好基友祝枝山的鼓励下开始读书备考,立志完成父亲的遗愿。
万万没想到,这只是悲惨的开始。
过完中秋的一天夜里,妻子徐氏临产遇到了困难,连续两天昏迷不醒,第三天,终于拉着丈夫的手悄然离世。才问世的婴儿,仅仅维持了三天,便匆匆追随亲娘而去。
唐伯虎因父母妻儿等去世的打击,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刺激,一度消沉,终日与友人饮酒消愁。后经好友祝允明劝戒,精神重新振作,遂又埋头读书。
1498年,唐伯虎去参加应天府乡试。二十九岁高中第一(解元),而他的好友文徵明却落第。
次年去京城参加会试,在途中结识了同去参加会试的同乡富二代徐经,出于崇拜,徐经请求和唐伯虎同行,并愿意承担路途中的一切开销,这搁谁会不愿意?
徐经过的是富二代生活,考试还带着戏子一起,两人在京城非常招摇,高头大马,高谈阔论,受到其他考生的嫉恨,并且在某一次喝酒时,唐伯虎说了一句:“会试第一,非我唐伯虎莫属”。
这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十岁就被称为“神童”)和李东阳(明朝茶陵诗派代表人物)。两人都是学识渊博之人,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伯虎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
这两句话分开看没什么奇怪,一个名满天下的天才,中状元也不稀奇。可是问题是还没有公布名次,主考官和考生都知道第一是谁,不怀疑才怪。
于是给事中 华昶给皇帝上奏章,弹劾程敏政受贿把试题泄露给唐伯虎和徐经。
皇帝鉴于影响(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泄漏),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李东阳复阅后才知被程敏政称赞的卷子其实不是唐伯虎和徐经的。
但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伯虎。
唐伯虎见徐经已经招供,无话可说,并且自己曾经找过程敏政,请他给自己的诗集作序,所谓瓜田李下,说不清了。
事后,两人均被削除仕籍,发为小吏。
至于唐伯虎有没有作弊,我想答案是没有,徐经呢,莫须有。
唐伯虎只不过是运气差点,受了牵连。 唐伯虎只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说了错误的话,结交了错误的人。
但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对唐伯虎来说是极其严重的,从此唐伯虎绝了仕进之心。
顺便说一下,这一次的会试第一是伦文叙,王阳明考了个二甲第七,相当于第十名吧。
徐经的后代徐弘祖,在参加了一次秀才考试没有考取之后,便放弃了考试,游山玩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游玩时还不忘把它写下来,编成《徐霞客游记》。
仕途无望的唐伯虎,游遍名山大川,直至弹尽粮绝才回到家中,回到家中,见家物俱被妻子典卖。夫妻争吵后,妻抛他而去,再也未回。
史载,唐伯虎曾和祝枝山等扮为乞丐,沿街唱莲花落讨钱,钱讨来了,就上酒楼喝酒。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已经36岁的唐寅续娶患难中的红颜知己沈九娘为妻,随后在苏州金阊门外桃花坞筑屋,取名桃花庵(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
卖文卖画之余,唐伯虎逐渐从人生低谷走出,他不再消沉,决定开始新的生活。唐伯虎对科举、权势、荣名等封建社会所尊奉的价值体系开始采取蔑视和对抗的态度,并有意识地强化了自己“狂诞”的形象。他写诗嘲笑利禄之徒“傀儡一棚真是假,髑髅满眼笑他迷”,自称“此生甘分老吴阊,宠辱都无剩有狂”,凡此种种,很显著地表现出一个脱略缙绅阶层行为范式的市井文人形象。后世产生了许多关于唐寅的虚构的传说,也正表明了他的性格存在与市民情趣相契的特征。
唐伯虎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伯虎去世,享年54岁。唐伯虎身后很萧条,他死后归葬于横塘的宗族墓地,还是靠了好友祝枝山的相助。唐伯虎为世人留下了大批书画诗文,与唐伯虎有关的地名,在今天苏州地图上还能找到不少,如桃花坞大街、桃花坞桥弄、唐寅坟巷等。
关于唐伯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名的由来,有人认为,唐伯虎出于对自己才华的狂傲自负,确实刻了一枚“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但也有学者考证认为,唐伯虎从未自刻过“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图章,存世之印系别人伪造。后世学者普遍认为,唐伯虎“江南第一才子”是名副其实的,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艺术造诣高超,唐伯虎才气横溢是真的,他完全称得起“江南第一才子”。若说“风流”二字,也只是说唐伯虎文风飘逸,为人洒脱,落拓不拘,举止有放浪之行,仅此而已,实际情况并不是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描写的那等“风流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