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韩信背水一战,仅2万人马战胜20万敌军,刘邦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汉初名将韩信在我国历史上的战绩可谓是鼎鼎有名,其中背水一战也因他而来,可是你知道吗?2万人马战胜20万敌军的背水一战中,刘邦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暴秦初亡,诸侯纷争,豪杰并起,天下大乱,华夏大地狼烟滚滚,战火连绵不断,各路诸侯势力此长彼消,逐渐演化成刘邦与项羽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争霸战,史称“楚汉战争”。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得大败,摇摆不定的各国诸侯,趁势纷纷背汉就楚。刘邦被迫退守荥阳,一时陷入窘境,处境十分艰难。为了摆脱不利局面,刘邦采取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书·韩信传》)的建议,决定对楚实施战略包围。刘邦继续坚守荥阳正面战场;彭越在项羽大军的必经之路,开展南线右翼敌后游击战;韩信则率军北上,开辟中原北线左翼外围新战场,消灭黄河以北各路诸侯后,迂回敌后,包抄、夹击项羽军团。

肩负北上重任的韩信,果然不辱使命,一路过关斩将,攻城拔寨,节节逼近赵国的西大门—井陉关之际,刘邦的荥阳主战场却遭到项羽一波又一波的凌厉围剿,刘邦只得紧急抽调韩信攻赵的大部分精兵,投入荥阳主战场,仅为韩信留下不到3万新招的士兵。

历史上素以用兵“多多益善”而著称的韩信,此时面对以逸待劳的20万赵军,顿感兵微将寡,捉襟见肘。作为北线汉军统帅,韩信对这3万新兵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忧心忡忡,用“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来描述倒是很恰如其分。正如韩信后来亲口所言,指挥这些新兵,简直就是“驱市人而战之”。一旦战斗打响,士兵如何有效地组织指挥,军心如何及时地稳定安抚,士气如何充分地激发鼓动,都成为韩信不得不思索的棘手难题。

何况韩信即将要面对的赵国,也在厉兵秣马,积极备战。此时的赵国虽已不是一百多年前赵武灵王时期的东方霸主,但也是秦灭亡后的天下诸侯大国,是继楚之后六国中第一个复国的诸侯(昔日陈胜王为天下领袖时,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复国)。章邯(秦末大将)就是因为破赵不成,反而使项羽成名。赵国实力远远超过魏、代两国,其将帅也绝非魏、代之国的平庸之辈。赵王歇和主帅陈余短时间内就动员了20万大军,集结井陉口,深沟壁垒,严阵以待,专等韩信来犯。

赵军主帅成安君陈余,有贤人之称、纵横家之誉,曾为陈胜、吴广麾下大将,赵王武臣时的赵国大将军,击败过赵国叛将李良,与张耳曾经珠联璧合,横扫河北燕赵诸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

尤其是陈余军中的谋略家李左车,属赵国长老派军团将领,智勇双全,长期镇守井陉关,对井陉关的军事地理了如指掌,有丰富的军团实战及关隘防御经验,是战国名将武安君李牧之后,号称广武君,用兵如神,大有李牧遗风。

再者,汉军中线战场此时刚刚受挫,天时不利;韩信劳师远征赵国本土,人和难有,必然面临孤军作战、人缘失和、后勤补给困难等诸多不利局面。

尤其是横亘在韩信大军面前的这道太行天险—井陉关,牢牢控制在赵军之手。对韩信而言,赵军的地利之便,就是汉军的天险雄关。

巍巍太行山脉,从南到北绵延起伏八百里,横亘于河北大地的西部边缘,崇山峻岭绵延不绝,险不可攀,构成了赵国西部的天然军事屏障。八百里太行仅有八处断开叫做“陉”的谷地,可以东西相通,称为“太行八陉”。这“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形)”的井陉,位于今天的石家庄以西约四十公里处,是太行北部的重要军事关隘。《述征记》把井陉列为“太行八陉”之五,而《吕氏春秋·有始览》把井陉列“天下九塞”之六。

井陉不仅是沟通燕、赵、晋、秦的交通要塞,更是军事地理上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生死攸关”,成为历代军事名家们排兵布阵、雌雄对决的断魂谷、生死关和名利场。秦将王翦当年过关灭赵;后来的北魏拓跋圭闯关驱中山;唐朝郭子仪、李光弼,破关围常山,攻博陵。清末的庚子之役,民初的晋奉之战,抗战时的八路军百团大战,都在井陉关的深谷峭壁上,留下过枪眼弹痕。

“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太史公司马迁在记载这次战役时,形象地为我们描述了两千多年前井陉古道的崎岖和险恶。此时的大将军韩信和他的区区3万新兵,要跨越的正是这有20万赵军扼守的井陉天险。

当时的情形是,楚汉两家独大,其他各路诸侯大多是墙头草,你刘邦牛,我们就跟着你去打项羽的都城,你项羽牛,我们就背后捅刘邦的刀子,所以说这样的各路实力是很那被刘邦所用的,最多只能锦上添花,关键时刻谁都靠不住,刘邦能靠的只能是自己实力的强大,

这是在彭城之败后,天下诸侯大多叛汉助楚这赤裸裸的现实把刘邦打醒了,所以说在平定魏豹,灭了魏国,将魏国划分为郡县之后,刘邦采纳了韩信的战略建议。

《史记.高祖本纪》信使人请兵三万人,愿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粮道。汉王与之。

韩信的策略很符合刘邦的心思,那就是不和这帮墙头草玩了,留着他们背后捅自己刀子是必然,不如直接灭了以除后患,同时还可以扩充自己的实力,在这个大方向下,韩信挟灭魏之威,开始攻略代、赵两国(本来赵王歇封地在代,但是陈馀在击败张耳后,将赵王歇扶立为赵王,他自己则被封为代王)。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後九月,破代兵,禽夏说阏与。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在击败代兵后,兵出井陉之前,韩信所辖汉军精锐被刘邦调走,乍一看刘邦的确是不地道了,让韩信给你打天下,又调走人家的精锐部队,你让人家怎么打仗,不过个人觉得,刘邦此种做法并不是过分,一个是的确需要抽调各地的精锐汉军来和项羽对峙,而另一个原因,刘邦更多的是希望韩信张耳所部吸引赵国的主力部队,而刘邦则率主力部队趁虚攻灭赵国,只是没想到韩信果然是天才,在兵力不足,精锐被抽调的前提下,依然可以击败强势的赵军。

韩信和陈馀之间的决战,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天才和一个蠢材之间的对决,陈馀先是放弃了绝佳的机会,放韩信所部出井陉,之后在军心不稳时无力控制局面,被韩信杀得大败亏输,那么当时陈馀的脑子里都在想啥呢?

《史记.淮阴侯列传》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韩信牵制的作用已经体现出来,赵军主力都扑在了韩信这一边,毕竟韩信的名号已经打出来了,陈馀也不敢怠慢,而且陈馀手下有一位赵国名将的后代,李左车,这个名字你可能没听过,不过他爷爷你肯定知道,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当时李左车给陈馀提议了一个可以让韩信也会陷入苦战的策略。

《史记.淮阴侯列传》原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後,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於戏下。

李左车的战术是打蛇打七寸,打到了韩信所部的命脉上,的确只要陈馀坚守不出,韩信也没招,而李左车袭扰韩信的粮道,韩信所部首尾不相顾,进退两难,即便是天才韩信也是难以招架的,当然前提是韩信进入到被夹击的窘境当中。

不管怎么说李左车的建议是正确的,只是被陈馀否定了,历史记载中,陈馀是以“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为由,加上自持兵强,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不过个人觉得,这可能只是陈馀表面上的借口,他或许对于分兵很忌惮。

虽然陈馀曾重建了赵国,但他本来是魏国人,只是和张耳早期关系非常好,逐渐成为秦末动乱之际赵国的领导层,可是一件事让陈馀在赵国人眼中的地位急剧下降,那就是在巨鹿之战时,赵王歇张耳被围在巨鹿,其他各路诸侯援军观望不前,赵国人都可以理解,但唯独陈馀避战是不能容忍的。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张耳数使人召前陈馀,陈馀自度兵少,不敌秦,不敢前。

当时陈馀所部是在巨鹿外围唯一的有规模的赵军,其他诸侯不救,赵国人不会太有怨气,但唯独陈馀不行,多少有点被陈馀出卖的感觉,所以结果就是在项羽击败秦军之后,张耳赵王歇在赵国人心中的地位是要高于陈馀的,陈馀成为了胆小畏战的代表。巨鹿之围后,作为陈馀曾经的挚友,经历了生死考验之后,陈馀张耳也是闹掰了,张耳收缴了陈馀的兵权,陈馀带着数百亲随出走。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赵王歇复居信都。张耳从项羽诸侯入关。汉元年二月,项羽立诸侯王,张耳雅游,人多为之言,项羽亦素数闻张耳贤,乃分赵立张耳为常山王,治信都。信都更名襄国。

而在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显然大家更愿意说张耳的好话,张耳因此被封为常山王,陈馀则被项羽鄙视,只被封了三县之地,这是赤裸裸的侮辱了,陈馀曾经可做过赵国的大将军,掌握赵国的军权,只是在巨鹿之战时畏战的表现,很被项羽瞧不起,可想而知当时赵国人对陈馀的看法。

所以说这一切,让陈馀面对韩信张耳联军的时候心里有顾忌的,不得不说韩信张耳的组合的确是令陈馀头疼,韩信能征善战,而张耳则可以笼络人心,那么就多少可以理解陈馀分兵给李左车,去井陉断绝韩信粮道的策略了,有张耳在,以其的影响力,不排除李左车直接带兵归顺张耳的情况存在,毕竟赵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死心塌地追随陈馀的人不多。

《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後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於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諠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後实者,此之谓也。」韩信曰:「善。」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

有意思的是李左车在战败被抓后,也是很快就位韩信出谋划策了,没准李左车当时也是真的看好刘邦这支“股票”的,加上有张耳在,怎么的也比在陈馀手下混要好得多。

总的来说,陈馀没有断绝韩信的粮道,自大是有的,但是绝对没有仁义的想法,他要是仁义能够坐视巨鹿之围而按兵不动,那个时候都没想过仁义,打韩信的时候就想过了?个人认为,陈馀更多的是因为,忌惮张耳的存在,害怕自己并未完全掌握的赵军,在临战之时倒戈,所以驻守井陉口,以逸待劳,并不采取分兵的策略,对陈馀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一切求稳嘛。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於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最终还让韩信以2000骑兵,攻下了后方的大本营,苦战不下的赵军在回城时,误以为汉军主力已经抵达,发生了大规模骚乱,陈馀也是被斩杀于乱军之中,而这也可以看出,当时陈馀在军中的影响力并不大,不然韩信的计策也不能那么完美,虽然当时赵军陷入了前后夹击的境地,但毕竟还未完全了解情况,如果陈馀的威信力足以掌控全军,怎么也得是和汉军苦战后才会发生溃败,不至于看到汉军旗帜就乱了。

话说回来,可是为何陈馀最终没有选择坚守,而选择了出击呢?他是被逼迫出战的,因为刘邦已经趁赵国国内空虚攻城掠地了,在韩信和陈馀对峙的同时,刘邦也没闲着。

《史记.傅靳蒯成列传》蒯成侯緤者,沛人也,姓周氏......东绝甬道,从出度平阴,遇淮阴侯兵襄国。

《史记.傅靳蒯成列传》(靳歙)别之河内,击赵将贲郝军朝歌,破之,所将卒得骑将二人,车马二百五十匹。从攻安阳以东,至棘蒲,下七县。别攻破赵军,得其将司马二人,候四人,降吏卒二千四百人。从攻下邯郸。别下平阳,身斩守相,所将卒斩兵守、郡守各一人,降鄴。从攻朝歌、邯郸,及别击破赵军,降邯郸郡六县。

《史记.曹相国世家》韩信与故常山王张耳引兵下井陉,击成安君,而令参还围赵别将戚将军於邬城中。戚将军出走,追斩之,乃引兵诣敖仓汉王之所。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攻曲逆,最。还守敖仓(曲逆是燕国城池,也就说周勃也参加了平定赵国的战争,甚至是北上攻略燕地了)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表》召欧“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为连敖,入汉,以骑将定燕,赵,得将军,侯,二千二百户。

可以从当时的历史记载中看出来,在赵军主力被韩信吸引后,刘邦率军给赵国来了一招黑虎掏心,周緤、靳歙相关的记载中,都有一个“从”字,显然是跟从刘邦平定赵地的意思,曹参周勃召欧都有参加相关对赵国的战事,而且最终刘邦和韩信回师于襄国,更是能体现当时韩信刘邦夹击赵国的战略很成功(襄国不是诸侯国,而是当时赵国的都城名称)。

而这也就是为何陈馀不坚守井陉口,坚守不战的重要原因,赵国后院已经起火,留守的部队难以抵挡刘邦强大的汉军,所以陈馀必须要尽快解决眼前的韩信,才能撤军回援,结果反倒是掉入到了韩信布置的圈套之中,所以说陈馀的战败,不仅是指挥能力远远比不上韩信,更高层面的,赵国和汉国国力之间的对决也不是在一个层面,毕竟汉军精锐主力在和项羽对峙。

所以总的来说,汉灭赵之战,韩信并不是孤军深入,也不是韩信独自灭了赵国的,实际上,当陈馀率20万主力赵军被韩信吸引的时候,在战略上韩信就已经完成任务了,可能当时刘邦的策略是,趁虚攻占赵国大部分城池后,和韩信围歼陈馀所部,但是刘邦没想到韩信在劣势下还能在无需自己帮助的前提下灭了陈馀,刘邦也得以在很快的时间内平定赵地,之后反手将赵耳立为赵王,最反对自己的陈馀挂了,让张耳去安抚人心,赵地也就相对成为刘邦的后方基地了,为韩信进一步灭燕齐,为刘邦和项羽对峙打下了基础。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