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繁盛朝代,然而在唐末时期经历的安史之乱却让它走向了衰败,那么安史之乱对于唐朝的影响有多大呢?为何在此之后,唐朝还能续命一百五十年?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安史之乱,唐朝衰落的起点。唐朝是一个繁荣的时代。因唐朝皇室姓李,因此这个朝代又被称为是李唐。唐高祖李渊开启唐朝的大门,唐太宗李世民紧接着就是贞观之治,唐高宗继承上一朝的优秀传统,开创了永徽之治,之后,武则天一代女皇出现,让江山改名换姓。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唐玄宗继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政治清明的开元盛世。从唐高祖李渊到唐玄宗这一时期,这是最鼎盛的时期,但是在盛世背后包含着无限的危机。李唐统治时期较好,天宝末年,唐玄宗荒废政治,完全没有治理好国家的积极想法,政治愈加腐败。在重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引发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可以说是一场地方与中央争夺统治权的战争,既然是战争肯定就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所以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期。安史之乱长达七年,由三代皇帝平定,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文化、对外经济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又巨大的影响唐朝就此变得平庸,再无大唐雄风。
诱发安史之乱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其中主要包括非常多的矛盾,例如统治阶级内部,统治阶级,民族以及中央等等。其实经济矛盾是诱发战争的最根本的矛盾。唐玄宗开元时期,虽然经济非常的发达,但是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土地兼并的现象,让很多老百姓流离失所,苛捐杂税让老百姓喘不过气来。另一方面,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奢靡的生活,杨氏一族,权力越来越大,甚至欺压皇室一族。例如杨贵妃姐妹脂粉钱就上万,杨氏兄弟姐妹五家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统治阶级的日益腐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唐朝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唐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是导致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后期口蜜腹剑的奸臣李林甫当政,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然而,无人阻止,继他之后,杨贵妃之兄杨国忠上台,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徇私误国之人,他公然行贿,奸臣当道,加深了唐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的争权独立,更是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此外,边界局势也非常不稳定,让内外重重交错,使唐玄宗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臣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在这种局面下,唐朝统治者却不能及时及时制止这一局面的继续恶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上升,往往会导致一个国家政治越加走向黑暗的深渊。
隋唐以来,河北北部居住者非常多的少数民族。唐太宗打败突厥人以后,又迁入许多突厥人在这一地带居住,他们的习尚与汉人有着明显的不同,汉人与少数民族之间互相歧视,胡人安禄山正是利用这一点,拉拢当时的少数民族上层作为反唐的亲信。安禄山提拔当时的少数民族武将,任命他们为军中的将军和中郎将。他这样的做法极大的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战斗力,于是安禄山反唐的队伍越来越庞大。
大唐王朝之后的朝代,都在吸取唐朝因藩镇割据灭亡的教训。然而,我们不可忽视的是:藩镇割据是唐朝走向灭亡并引发很多战争的最主要原因。唐王朝一直实行府兵制,但是到后期,由于唐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遭到了破坏,唐玄宗起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在府兵制这样的制度下,这些招募而来的士兵受到了地方军阀的收买和笼络,与地方将领形成一种特殊的盘根错节,牢不可分的关系。并且在开元以后,实行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受到中央的制约比较少,于是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到天宝元年,边防军队不断增加,达到了49万人,占全国总兵数85%以上,而这一部军事力量又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握的范阳等三镇,即达15万人,而中央军队不仅数量不足,而且军队的质量太差,战斗力低下,平时毫无作战的准备,若是战争起来,实在是不堪一击,节度使的日益强大与中央的矛盾日益激化。直到天宝末年,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曾利用了人民对唐王朝的反抗情绪,以及民族矛盾的因素,然而这并不能影响这次叛乱的根本性质,另一方面,在战乱中,由于安史叛军对人民的残暴曾引起了象常山太守,颜真卿,平原太守,颜真卿以及张巡许远的死守和反抗斗争,这些局部地区反暴政的斗争是正义的,但是也丝毫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安史之乱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
首先是经济崩溃。
在古代王朝中,一般这样经济就会崩溃:
一是遇到连续不断的自然灾害。古代是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靠天吃饭。如果出现连续不断的自然灾害,老百姓吃不起饭,必然会造反。这种情况,各个朝代末年都有,明朝末年这种现象尤其严重。
二是政府的苛捐杂税繁多。
如果皇室要修建大型工程,或者是要穷兵黩武,必然苛捐杂税繁多。同时,官员常常又借机搜刮老百姓,因此造成矛盾激化,老百姓当强盗或造反,也反过来破坏农业生产。比如秦末修万里长城,隋末征高丽等等。
其次是外交崩溃。
我这里说的外交崩溃,主要说的边关问题处理不好,地缘政治失衡,造成外族入侵。比如西晋末年,两宋末年,明朝末年等等。
第三是政治崩溃。
在古代王朝社会中,政治崩溃说的是,由于宦官干政、后宫干政、外戚干政、权臣转正、藩王造反、诸侯造反等等问题,引起的王朝皇位不稳定,被替换的现象。这样一种情况,也会引起王朝的更迭。比如王莽代汉、曹魏代汉、司马代曹、武周代唐、北宋代周等等。
这三种崩溃对民间的影响,经济崩溃排第一,外交崩溃排第二,政治崩溃排第三。
那么安史之乱后,为什么唐朝还能够续命一百五十年呢?这其中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就是安史之乱没有破坏唐朝的根基,其次就是唐朝后来的皇帝消减了藩镇。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的时间,这虽然让唐朝的国力受到了限制,但是没有影响唐朝的根基。
节度使虽然成为了唐朝的阴影,但是由于节度使众多,其次就形成了很多藩镇。在唐朝时期,藩镇过多,也形成了互相牵制的作用。唐朝中后期,出现了四十多个藩镇,这些藩镇势力像棋子一样散落在国家地方的各个角落。
安史之乱前,唐朝的军事格局是外重内轻的局面,原因就是唐朝重视边疆的防御,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么这样的情况下,唐朝的精锐士兵都在边疆,也就是在节度使的手中,反而唐朝的中央军实力不强。这就给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由于藩镇势力的不断出现,所以安禄山和史思明才有机会发动安史之乱。不过,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朝的藩镇变得更多,皇帝开始重视藩镇的影响。藩镇是唐朝执掌地方军政大权的重要职务,权力类似汉朝的诸侯。更为重要的是,唐朝的藩镇也影响了唐朝的稳定。
由于藩镇变多,那么这些藩镇势力的权力就不断缩小。安史之乱发生前,唐朝皇帝没有重视藩镇的影响力。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朝皇帝开始重视藩镇。在这时候,藩镇之间内部不稳,每个节度使为了个人利益都变得不择手段。
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了安史之乱,不过最终的安史之乱失败,从这一点来说,印证了地方藩镇势力有想要篡位的想法。看到这样的情况,唐朝皇帝肯定不会坐以待毙。安史之乱后,唐朝藩镇兵变现象屡见不鲜,为了个人利益荣华富贵,杀主篡权者大有人在。
更为主要的是,唐朝安史之乱后出现了很多“明君”,正是有了这样的明君,唐朝才得以续命一百五十年。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对其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进行了很多的改革,由此让安史之乱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由此唐朝得以续命一百多年的时间。
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唐朝有一个忠实的盟友,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回纥。安史之乱爆发之际,唐朝没有能力平定,于是就想到了回纥。可是回纥也不是平白无故帮忙的。回纥也有着自己的多方利益考虑。回纥兵的勇猛善战使得安史之乱得以迅速平息。
安史之乱虽然爆发了,但是唐朝的基本国力还是存在的。换句话说,唐朝的经济基础是非常好的。唐朝中后期藩镇格局很散乱,这不代表所以的节度使都不听从皇帝的调动。相对北方藩镇,南方藩镇就顺服的多了。这一点也是唐朝能够续命的原因之一。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