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如何客观公正评价曹操?曹操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三国时代的曹操,既奸诈、残暴、嫉忌,又机智、勇敢、正义,历届史学家对其争议颇多,许劭就称之“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如何客观公正评价曹操?曹操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曹操年少出名,官宦世家,祖父曹腾,大宦官,官至常侍大长秋,秩两千石,相当于现在地级市市委书记的级别,受祖父曹腾的荫庇,曹操年少出仕,二十岁的时候被推举为孝廉,担任洛阳北部尉,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北部城区警备部司令兼公安局局长,此时的曹操做出了一件另世人非常震惊的大事,曹操在洛阳北部尉官舍造了一条五色棒,用五色棒打死当时十常侍之一的蹇硕的叔父。这个时候的曹操我相信还没有猪鹿中原、争雄天下的野心,这个时候的曹操还只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一心想实现心中的抱负,所以曹操在后来拜受谏议郎官后曾多次上门谏言,痛斥阉宦之祸、贵戚当道、圣听闭塞,可惜不被皇帝采纳。从这个时候看,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心怀天下,志向远大的曹操,而不是一个暴虐诡诈的奸雄。

而后,曹操在征剿黄巾起义的过程中立功,担任洛阳西园八部尉之一,在此过程中,曹操参与了外戚大将军与袁绍主持的谋诛宦官活动,也看到了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的无能、以及以袁绍为首的士人集团的优柔寡断,最终诛杀宦官的活动以董卓入主洛阳而失败。曹操也空有“阉竖之官,古今宜有,当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的见地。

董卓入主洛阳之后大肆招揽士人,曹操预见到了董卓败亡的必然结果,拒绝了董卓的征辟,在衮衮朝廷诸公对董卓束手无策的时候,毅然挺身而出,以献刀为名,谋刺董卓,事情泄露之后逃至陈留,散尽家财,招募壮勇,组织义军,图谋讨董。此处我们可以看到曹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干主义者,想到就去做到。《演义》中曹操一句“衮衮诸公,日哭夜哭,能哭死董卓贼否?”问的司徒王允筵席之上的大汉公卿哑口无言,加上而后谋杀不成,托词献刀逃走的机智,此时的曹操敢问不是一个有担当、有大义的俊彦?

酸枣会盟,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以袁绍、袁术兄弟为首的其他军阀为了保存实力,各存心思,每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完全忘记了十八路诸侯会盟的目的,讨伐董卓。此时只有曹操率领部队进攻董卓,不幸被董卓部将徐荣杀败,身中数箭,匹马而还。在失败之后曹操回到扬州募兵,在得到扬州刺史陈温及丹阳太守周昕的支持后,又毅然向董卓集团发起进攻,可惜遭遇士兵营啸兵败。此时我们看到的曹操难道不是一个为了国家大义奋勇向前的将军?难道此时的曹操是一个奸遹诡诈的奸臣?要说此时的曹操是奸臣,那每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的其他十七路诸侯是什么?奸臣中的奸臣?此中就有我们小时候学过的三岁能让梨的道德模范孔融。难道说此时奋勇前进的曹操在国家大义上不如清谈高论的孔融?

而后,十八路诸侯瓦解,董卓被王允和吕布杀死,中原大乱,陷入军阀争雄的状况中。曹操先后在数十年间,迎天子幸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擒吕布、灭袁术、降张绣、破袁绍、逐马超、深入塞北,袭杀南匈奴、直抵辽东,三败乌桓、勇进深山,杀败黑山。曹操在此过程中立下了盖世奇功,几乎到了赏无可赏的地步。此时的曹操还能单纯的只当一个忠臣?难道后世的我们看不到“自毁长城”的檀道济,看不到“莫须有”的岳飞,看不到“碧血丹心”的袁崇焕?曹操此时立下的功劳已经由不得他单纯的去做一个纯良忠臣,且不说来自于帝王的猜忌,光是曹操的下属想要的那一份从龙之功就推着曹操必须做一个专横独断的魏王,后世的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宋太祖赵匡胤的“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明成祖朱棣的“靖难之役”不都是此般道理?要说曹操是奸雄,那弑兄囚父的唐太宗李世民不是?欺负孤儿寡母的宋太祖赵匡胤不是?还是追杀亲侄子的明成祖朱棣不是?

曹操是三国中第一个提出来屯田聚民、抑制豪强的领袖,通过屯田,曹操最大程度解决了当时中原百姓流离失所、易子相食的困境。东汉末年汉桓帝公元157年中国人口约5000余万,三国争霸赤壁之战公元208年中国人口只有140万,人口百不存一。曹操通过大举屯田、兴修水利等措施,恢复了黄河流域的生产力,最大限度的保存了民力,为中原地区的百姓谋得了生存之地。同时,针对东汉末年中原地区的军阀割据混战的状态,曹操采取了最为有效的以暴易暴的方式,结束了北方地区的军阀割据,统一了北方,为中国北方的经济发展奠定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

而且,曹操在针对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情况,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抵抗策略,两次打败南匈奴,三次打败乌恒,曹操的存在,遏制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马蹄。且曹操针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五部族分化,汉胡杂处的治理手段,保证了北方胡人在整个曹魏期间没有对黄河流域的华夏祖地产生更多的破坏。虽然此间有些学者认为,曹操在征服北方游牧民族之后采取相对怀柔的治理手段,导致了胡人在此后年间生产力进步,实力壮大,最终导致了神州陆沉的“五胡乱华”乃至唐朝的“安史之乱”,此处个人认为,五胡乱华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人口锐减的必然结果,没有曹操,另一个形式的“五胡乱华”只会来的更早,而安史之乱只是唐朝极盛转衰的必然。

且曹操的黑化,主要是在宋朝,唐朝时期,史书上曹操形象相对还是比较正面的。到了北宋,就已经出现了社会上的说书人一说到刘备败了,听书的人就流泪,一说到曹操败了,听书的人就大声较好的情况,此时的曹操出现在各种文艺作品中的形象已经是一个白脸大奸臣了。到了南宋则更为尤甚,简直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直至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秉承了南宋以来曹操的形象,彻底成为了白脸大奸臣。此时我们看看曹操形象黑化的这几个历史时期,我们可以看到此时中国都是处于一个外部游牧民族强势压迫的阶段,统治者及士大夫阶层需要一个歌颂王朝正统的艺术作品来聚拢民心,引导舆论。需要一个王朝正统的形象来巩固统治,号召民众的民族之心。

舆论服从于统治阶级,这是封建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言论的引导权都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不管是深宫九重的皇家,还是“与之共治天下”的士大夫阶层莫不如此。宋人黑化曹操,主要是从曹操大权在握,“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败不名”的魏王,及曹丕的称帝,加之杀吕伯奢全家的“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等多疑不定的残虐行为言论这几个方面来说的。那我想问一句,古代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有几个多情多义之人?斩白蛇起义,父亲被杀要分一杯羹的汉高祖刘邦?光武中兴,坑杀绿林赤眉的光武帝刘秀?弑兄囚父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唐太宗李世民?欺负孤儿寡母“陈桥驿兵变”的宋太祖赵匡胤?“玉斧烛影”幸小周后的宋太宗赵光义?杀害功臣的朱元璋?追杀亲侄子“靖难之役”的明成祖朱棣?不,都不是,但凡有点功绩的封建帝王无不是手辣心恨之人,唐明皇李隆基好不容易想跟杨贵妃来一个情真意切,不就出了一个“安史之乱”,最终杨贵妃不得不“马嵬坡下死”。

曹操,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来说,是伟大的,是一个英雄。抛开《三国演义》的艺术创造不讲,我们姑且可以把演义中的曹操和历史上的曹操看作是并列平行的人,历史上的曹操是阳面,演义中的曹操是阴面。不管曹操在其政治生涯中采取多少不光彩的手段,曹操在政治上、军事上、文学上的成就是惊人的。同一时期,魏蜀吴三国其他两国的领袖刘备、孙权那是拍马也赶不上的。而且曹操是一个心怀百姓的人,他的心中装着老百姓,不管是出仕初期的“造五色棒,杖死蹇硕叔父,不避豪强”,还是中期诗作“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乃至后期“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追求大一统的宏远,无不是心怀天下,心怀百姓之念。

曹操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一、 曹操生性多疑、狠毒残忍

曹操是一个天分极高、权谋极高的人,他好忌、缺乏安全感、容易冲动,所以造就了他生性多疑、狠毒残忍的性格。

曹操生性多疑这一性格特征,在忌杀杨修这一事件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曹操重视有才华的人,但是忌才。杨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后来杨修辅助曹植对抗曹丕,令曹操心生猜忌。曹操信奉的是“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准则,所以杨修不得不死。

而官渡之战中,曹操坑杀袁军降卒八万这一事件则又体现了曹操性格中的狠毒残忍。公元193年,曹操指挥了一场对无辜的“遭受战乱只苦的人民”的大屠杀,使无数百姓受牵连,其情其景,简直是惨绝人寰!

在《三国演义》中,体现出曹操生性多疑、狠毒残忍的事件还有:故杀吕伯奢、借头抚众、许攸问粮、焚书不究、梦中杀人、虚设疑冢等,这些事件,再现了曹操生性奸诈的特点。

二。超凡的豁达自信

《三国演义》的第一回里这样写到:汝南许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如何人?,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大喜,许邵概括了曹操的最大优点,那就是领导才能。这也为曹操日后成为真正的帝王之身埋下伏笔。更是对他的人格的一种肯定。他的领导气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行事果段②豁达自信③知人善任。初入仕途,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之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

三。 曹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

怎样使用人才对战争来说非常重要,得天下的战略就是使用人才的战略。三国中曹操是会用人才的典范。曹操实在是爱才,因此,唯才是举、知人善任也是曹操性格的一大特征。

以关羽为例。曹操对关羽算是找个有加,他知道关羽走了之后势必成为心腹大患,所以对关羽十分礼让。这也体现了曹操用才得雄才大略。

曹操的长子曹昂、爱将典韦,都是死在张绣、贾诩之手,连曹操也差点难逃一劫。可是当张绣贾诩向曹操投降的时候,曹操一样重用他们。可见,曹操爱才,多么急切。

除此以外,曹操还重用张辽、张合等人,由此看来,曹操的人才任用很冷静、客观,他唯才是举、任人唯贤,打破了世俗门第的观念。他的这一性格特征为他撑起了魏国的大半片江山。

四。狡猾奸诈

曹操的性格虽是多面的,但最突出的还是他的狡猾奸诈。《三国演义》中,曹操无论做事还是为人,无时无刻不体现他的这一个性。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