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都知道,在亲戚朋友遇到红白事的时候,都要随个份子。这个风俗是怎么来的呢?
据民俗专家分析,古时候,生产力比较落后,遇到盖房子、娶媳妇的大事,一家一户往往力不从心,亲戚朋友也不能坐视不管啊,于是就每家出点钱,帮助这户人家渡过难关,这其实是一种原始的互济互助的形式。
天长日久,这种互济互助的形式就走了样了,不仅给穷人家随,也给富人家随,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随份子的风俗。后来甚至皇帝家办红白事,王公大臣们都要随份子。如果不随或者随的少,那皇帝发起火来,是会出大事的。
据史书记载,在汉朝就有专门一种法律,要求诸侯在皇帝祭祀宗庙的时候随份子。当然啦,人家皇帝家不叫这个名字,称为酎金,意思就是买酒钱,咦!为什么大鹏要说是买酒钱呢?
原来,这个酎(zhuo)是一种优质酒,自四月至八月分三次追加原料反复酿成。汉文帝时规定,诸侯王和列侯在参加每年八月的皇家祭祀时,不能白吃白喝,而要按封国人口数献黄金助祭,每千人贡金四两,最后剩下的零头四舍五入,由少府验收。
为了防止诸侯不随份子、少随份子、以次充好,皇帝有时甚至会亲自充当账房,如果发现黄金的数量、大小、颜色、成色等不符合规定,就要受罚。你不是不愿意按自己封地的数量随份子嘛!那好办啊!诸侯王减少封地,列侯直接撤掉爵位。
据记载,元鼎五年(公元前112)九月,汉武帝刘彻因为手底下这些列侯无人愿意去南越领兵打仗。就借收份子钱的机会,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借口王侯们随的份子钱不够,一口气削掉了一百零六个列侯的爵位。
大将军卫青的儿子阴安侯卫不疑和发干侯卫登才十几岁,也因为随份子不够丢掉了爵位。和卫青出击匈奴有功的公孙贺、韩说等也因为这事丢了爵位。甚至,.丞相赵周也以知情不举的罪名下狱,被迫自杀。
此后,也时见坐酎金失律免侯的记载。比如在《三国演义》中曾说“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支在涿县”。也就是说,刘皇叔祖上也是因为随份子不够丢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