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朝刚刚建立之初,刘邦称帝,可是当时汉朝的国力并不强盛,在面对人人皆可骑射的匈奴大军入侵之时,还是“新生儿”的汉朝抵抗的十分吃力,迫于当时的局势,汉初的皇帝们对内选择修养生息的政策,对外,也就是匈奴,他们更多的愿意以和平方式来来处理。和亲,也就成了汉朝初期对匈奴政策方面很重要的一点。
在公元前两百年的时候,匈奴的单于率领大军进攻汉朝,当时匈奴方面率领的是四十万的从小就长在马背上的骑兵,与之相对的则是汉高祖刘邦率领的部队不仅人数少于匈奴,还是军种还是步兵,骑兵对步兵,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
在这一场战争之中,汉朝已经处于绝对的劣势之中,刘邦自己也做好了决死一拼的准备,为了不让匈奴得到更多的财富,刘邦甚至有了把自己随身带来的各种珍宝都做好了焚毁的准备,宁愿烧掉,也绝对不给匈奴,可见刘邦当时绝望的心情。
后来还是刘邦身边的谋士陈平献出了一个计策。
陈平就带着刘邦本来就要焚毁的财宝去拜见了匈奴的王后,陈平一边道歉,一边把带来的珠宝首饰都献给王后,不仅仅如此,他还无意中说道,如果汉朝战败了,那他们处于无奈之下只好把一个绝色美人敬献给单于,用来平息单于的怒火。
女人都是会吃醋的,单于的王后也不例外,听到陈平这么说,她也担心了起来,万一战败之后单于喜欢上了那位汉朝进献而来的绝色美人,那么自己的地位就不保了啊。这怎么可以呢,于是王后爽快的就答应了让单于退兵的请求,汉朝通过走夫人路线,终于是逃过了这一劫。
而汉朝也通过这一件事情认识到了就自己目前的实力而言,根本打不过匈奴,他们需要一段时间来休养生息,发展国力。同时,他们也看到了这种夫人政策的好处所在,于是汉朝就有了和匈奴和亲的心思。
可是,和亲只是暂时的退让,真要把公主送到匈奴去,不说公主自己不愿意,皇帝也舍不得啊,毕竟是和自己连着血脉的亲人。所以说,那些以汉朝公主的名义去匈奴和亲的女子,在此之前大多是宫女、和皇帝同宗的女子一类人冒充的。不是我们原本认为的皇帝的女儿——公主,等到需要和亲的时候,皇帝便下旨将她们册封获得一个很高的身份。
中国古代著名的美女之王昭君也是这样的,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则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赐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选掖庭,命其择吉日进京。其人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就因为她进宫后,因自恃貌美非常,拒绝给行贿画师-毛延寿,所以画师心里充满了怨恨,于是在给她画画像的时候画师就用“抽象派”的手法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
这样皇帝在看到昭君被特意丑化扭曲,完全不是本人面貌的画像之时,也不可能对她产生什么兴趣。不但如此,就因为那一颗丧父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三年,无缘面君。就这样从十八岁,在清冷的深宫之中一直生活到了二十一岁,也依旧是一个“良家子”。在她二十一岁那年,已经对自己在宫中的前途失望透顶,正好看到了去匈奴和亲的公告,便索性自愿担任当时去匈奴和亲的人。
公元前33年,昭君就这样肩负着汉、匈两国的使命成为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并被封为“宁胡阏氏”。
呼韩邪单于在迎娶了王昭君的时候就已经是活不了多长时间的老人了,所以,婚后没三年单于就死了,并留下一子——伊屠智伢师。根据匈奴的“父死,妻其后母”传统而言,丈夫如果死了,那么这个家庭中的男性就有权利将他的妻子收为自己的妻子,昭君也没有例外,没过多久单于的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就迎娶了王昭君,并生了二个女儿,长女名叫须卜居次,次女名叫当于居次。
朝廷方面也并没有把王昭君招回汉朝的打算,昭君就这样在匈奴那继续生活下来,结果十一年后,呼韩邪单于的儿子-雕陶莫皋也死了,这时正是汉成帝鸿嘉元年,王昭君已经三十五岁,正是绚烂的盛年。后因王莽篡汉,匈奴单于以“非刘氏子孙,何以为皇帝?”之名义,发动边疆战乱。眼看自己创造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愤怒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
昭君就这样在匈奴一呆就是四十多年,也因为如此,王昭君的和亲给汉朝带来了最为宝贵的修养生息的时间,在后世的很多历史评价中都认为,昭君为了汉朝的繁荣与和平所带来的巨大贡献,甚至是超过了百万的雄师,所以,王昭君本人也受到后世百姓的敬仰和膜拜。
可以说,汉朝通过将女子嫁给匈奴这一和亲的手段使得他们赢得了一个宝贵的缓冲期,期间汉、匈奴边境的互市,使两国的物资得以流通,促进了汉朝国力的进一步提升,没有和亲,就不会有后来繁荣的大汉王朝,那些为了汉朝和平远去而去匈奴的女子,为了这个国家而身处异域,付出了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