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皇权朝廷,而满族和汉族的语言不同,而有些大臣则是汉族,沟通上肯定是存在障碍的,那么,在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和官员之间的交流一般是用满语还是汉语?而且皇帝是满族出身,是不是每个皇帝都精通两种语言呢?
清朝早期,满语为主
皇太极时期 ,大部分权贵都是满族的亲贵,此时的清朝就像皇太极的家族聚会,所以不存在沟通障碍,大家都说满语。
顺治入关之后,朝廷官员基本上都是满族人。汉人还没受到重视,因此满语是官方语言,少数进入到朝廷的汉臣必须要学习满语。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汉族大臣对着满文学习时痛苦的表情,估计和现在中年人重新学习英语一样的心情。
不过此时的顺治对汉族文化很感兴趣,尤其是对汉族的诗歌词赋有一定的研究。在对待汉族文化上,和摄政王多尔衮发生了很大冲突,多尔衮认为学习汉族文化,会削弱满族势力,会被汉族慢慢同化,因此对他的汉族教育严加干涉。顺治皇帝很生气辩解道:假如我要是不学习汉语,汉族大臣跟我说的话听不懂,不知道他说了什么,即使我听懂了,我又不知道怎么说,叫我怎么当这个皇帝?因此在顺治皇帝时期,朝廷逐渐推行国语骑射,汉语成为私塾包括满军旗子弟的必修课。
清朝中后期,汉语为主
到了康熙时期,随着清朝统治者汉化程度的提高,汉族官员不断增加,康熙在召见大臣时,遇到会说满语的汉族大臣就说满语,遇到不会说满语的,就会使用汉语。不过此时受重用的汉族大臣一般都精通满语,如张廷玉父子。但朝廷为了缓解满汉之间的矛盾,要求满族官员也需要懂汉语,否则会被免职。
清朝中后期,汉语占了主导地位,随着汉化程度不断加深,满语逐渐被汉语所替代。满族人想长期统治汉族人,从皇帝到普通百姓,必须学习汉族文化,特别是汉语。
而皇帝说什么话,也是对人。需要说满语的时候就用满语,面对不会满语的大臣就用汉语。对于清朝皇帝来说,因为汉藏蒙是满清统治的重要根基,所以,他们必须会汉藏蒙三种语言。例如康熙皇帝,不仅会说汉语,还懂藏语和蒙语。不过,在清朝早期,皇帝当众百官宣布决策的时候,肯定是说满语的。而汉族大臣如果不会满语,可以讲汉语,反正皇帝听得懂。但是,如果是新进官员不懂满语,可能会被淘汰掉。
雍正本人从小被康熙请的名师教导长大 ,精通满蒙汉三种语言,因此在满语和汉语之 间可以流利切换。雍正曾推行官话改革,基本上就是说北京话,东南一带说不好官话的人甚至不允许参加科考。雍正本人也精通汉语,据说只有在骂人时候才说满语。
到了乾隆时期,雍正的这项命令被废除。但是毕竟已经推广一段时间,此时满族旗人已经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满族官员对满语的读写能力开始大幅度下降。乾隆虽然会写汉语诗 ,但是他推行满语不遗余力,因此在多个正式场合 ,乾隆都说满语 。
此后的几个皇帝在正式场合也都使用满语,甚至道光皇帝时期,还有侍卫因满语不标准而遭到责罚。而慈禧本人虽然满语不好,但是却给光绪找了个很好满语老师,光绪每次出席正式场合都讲满语 。到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据他晚年回忆,他只会说一个满语,那就是“起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