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人的身体需要补充,而且作为一种调料也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古代的时候有些盐商便是靠走私私盐而发的家。
在古代盐不算贵,但属于专卖,甚至有的时候朝代顶替赋税。在唐代一斗盐大概20文钱.换算城现在大概5块一斤。但盐属于官卖。处于垄断地位,在两汉,唐宋盐都属于重要物资和边贸商品,可以抵赋税。拿盐与匈奴。吐蕃,辽金换取军马,因此也严禁百姓走私盐。
在清代,官府规定,渔民腌制咸鱼,必须采用官盐。当然,因为官盐太贵,平时当调料吃还吃不起,作为腌鱼的原料就更奢侈了。为了满足渔民的要求,清政府又特别规定,渔民腌制咸鱼,不准买私盐,可以买价格极其低廉的渔盐。
渔盐也是盐,与普通盐区别并不大,为了防止渔民冒领盐额,渔民出海捕鱼,必须向海关报明鱼数,凭官方发的凭证去领盐。渔盐全部染红,便于与食盐辨别。用不完的渔盐,放在专门的管理部门代管,下次需要再领取。
这样可能在中途也有猫腻,但基本上已经解决了源头问题。那么在过程中,如果还有漏网之鱼,政府也有相关的法律。
不管如何,既然是垄断,垄断者必然需要获得垄断利润。再加上古时制盐、运盐困难,所以盐的价格自然普通民众难以承担。但是,由于盐作为商品存在着高额垄断利润,自然就有人为赚取高额利润去贩卖私盐了。当然,这种挖官家墙角的行为,必然会被官家打压——逃过一劫就能发财,逃不过就面临牢狱之灾,全看个人运气。
私盐从产地到人们家里,价格能够翻几倍到几十倍,而且贩卖私盐就是暴利行业,据说乾隆七下江南都是由盐商接待,可见古代贩卖私盐是何等暴利。
一开始,官府并没有想要普通百姓掌握买卖食盐的商业渠道,只是允许官府独自运营买卖。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人口数量也与日俱增,食盐买卖也越做越大,官府感觉力不从心了。官员们商量决定,将食盐的部分买卖权力下放给一部分普通百姓,让他们成为盐商,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盐商还需要向官府缴纳税务,官府又多出一项收入。
于是,就有很多商人争相请求官府发放给自己买卖食盐的资格。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得到买卖食盐的资格,那些商人们都争相想要得到官员们的欢心,他们无所不用其极,用各种手段贿赂拉拢官员们。更有甚者,有的商人花费大量钱财建造各种可以供人玩乐的场所,千百百计的想出各种新奇的东西,进献给皇帝,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名正言顺的“盐商”。“盐商”的出现,多多少少影响了官场上兴起的骄奢糜烂之气。
之后,有一部分商人如愿以偿的得到了经营食盐买卖的资格,他们渐渐富裕了起来。
在古代想要做好盐的生意,那必须要和负责管理盐业的官员搞好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拿到销售盐的经营权,甚至还能够得到更多的盐。但由于这些盐商都是由官府任命的,所以他们所卖的官盐,其利润并不是很高。久而久之,这些盐商为追求更加高的利润,开始低价收购私盐,然后以官盐的价格卖出去。这样一来二去,他们从中获取了巨额的暴利。
富裕到什么程度呢?在古代走私私盐是要掉脑袋的,但是这些盐商仗着自己有官府撑腰,不仅走私私盐,而且还些无良的盐商为了谋取高额利润,甚至不惜往官盐中添加杂质,以此鱼目混珠。这样一来,就大大的降低了官盐的品质。因此,私盐就比官盐更受欢迎。但由于这些盐商早已垄断私盐、官盐的经营,所以他们赚了个盆满钵满,个个身家富可敌国。
大部分盐商都是和官府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很多人也都想着能和盐商们结交上关系。所以说,很多盐商不仅经济上富有,还有一定的政治势力。一些大胆的盐商还借此贪污钱财,偷税漏税,不小心还惊动了皇帝,这彻底惹怒了官府。很多盐商为了保命纷纷上交自己的钱财,希望官员们看在巨额的钱财面前,放自己一条生命。从这以后,就流传下来如果哪个地区发生自然灾害,盐商们就把自己的钱捐出来救急灾民。小编觉得,盐商们既然能够得到贩卖食盐这样一个很赚钱的生意的经营资格,就应该踏实做生意,不要有什么侥幸的小心思,不然吃苦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