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国库内的金银众多,那些工作人员看着这么多的金银难免不动心,从而会出现偷盗的事情发生;那个时候的偷盗手段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如果把这个工作做的非常好,能够吃香喝辣的,娶上几房太太,甚至有可能一生享尽荣华富贵。但是,如果工作做不好,很有可能命丧黄泉,身首异处。职业就是搬运元宝,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叫库兵。
清朝户部各差使,以银库郎中最为肥美,三年一任,任满可得银二三十万,即使至为廉洁者,也能得银十万两。郎中手下的司库书役人等也都是肥差。户部大库(银库)搬运银锭的叫库兵,定额共四十员。每三年一换,也是必选旗人,即使有汉人想去充当,也必须冒名旗下。选库兵时要向户部满尚书及左右有关官员行贿六七千两,任满三年可得银三四万两。
清廷的中央财政,除皇帝的个人花销由内务府负责外,其余的部分均归户部管辖。而为了负责管理从全国各地征收上来的银钱、实物等税收,户部特设立了三个大库,即银库、缎匹库、颜料库,分别存储各省每年解往京师的税银,绸缎布匹,以及铜、铁、铅、锡、 颜料、药材等项物品,这三个库又合称“户部三库”。简而言之,户部是清政府的财政中枢,户部银库则是专门为皇上保管银子的机构。
库兵就是专门搬运元宝的。库兵全部是有八旗兵中挑选出来的,这主要是考虑到可靠性的问题。虽然他们也吃皇粮,但是一般的八旗兵还是非常羡慕这些库兵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挣钱”挣的多,这些库兵不但能吃好的喝好的,而且很多都有好几房太太。
清朝皇帝不信任汉人,所以看银子这事只能让满人做,而且只要选定了一家,就要把他家查个底朝天,就像现在的政审一样严格,确定一个管理员后他们家世世代代都要做这个管理员。但是就算是满人,每天看着白花花的银子,谁能不动心呢?清朝为了可以保障国库的安全,户部有明确的规定:不管春夏秋冬,所有的库兵都一丝不挂,出国库的时候必须摆平双臂,两腿微蹲,学鹅那样叫两声,通过这样的方法证明他们没有偷拿国库的银两。
俗话说,上有对策,下有政策。群众的智慧也是不容忽视的。库兵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对策。
最常用的有两种:第一种,冬天里,带壶茶进银库,把银子放进茶壶里。壶里结了冰,银子被冻在壶里。出库时把茶壶倒过来,银子是不会掉出来的。
第二种是把银子放在谷道里,所谓谷道,其实就是肛门。由于国库管理员是世袭的,所以他们从小就开始培养下一代的管理员,先把肛门打开,然后塞入蘸香油的鸡蛋,然后换成鸭蛋、鹅蛋。肛门直肠撑得更大之后则换为铁球,慢慢的就算是练成了。
一般的库兵每出入银库一次可以偷出五六锭,天赋异禀的可以在肛门里塞入十锭(一百两)。这些库兵偷银子,还必须是江西省解纳户部的“江西锞子”,十两一锭。因为这种元宝是圆润没有棱角的,也叫“粉泼锭”,这样的银子比较好偷,而且每次也能多偷一点。不过这些库兵到老了之后就很难过了,脱肛、痔疮之类的都来了。
库兵们把银子夹带出了,怎么通过银库的重重门卫呢?他们还有好办法。在银库门口有一茅厕,库兵到此后就将脏银卸出,然后埋好。等茅厕里的银锭累积到一定数量,库兵们就用水桶将其运走。因为每次入库前都要用清水洒尘,水桶是库兵入库前拿来的,他们事先对水桶做了手脚,将水桶改成夹底的两层,以便装银。等堂官散去,库兵们拿桶大摇大摆而出。
银库兵如此胆大妄为,其实管库的官吏不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这里面没有谁敢说自己的屁股是干净的。一旦谁敢拿库兵问罪,必然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难免会有人铤而走险,比如杀掉查案的官员,然后扔出一人来顶罪,顶罪人的家小由其他人负责养活。所以,一旦银库的全体人员同流合污,相互包庇,反而是平安无事。
道光二十三年,由于管理银库的大小官吏分赃不均,内耗起来,事情越闹越大,无法掩盖,终于传到了道光帝那里,酿成库丁张诚保偷盗银库案曝光。道光帝震怒,下令盘点银库,并亲自参加审问。据统计银库应有历年积余的正项银12182116两。而在逐袋查验后发现,仓库中只有存银2929354两,共计短少9252762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