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镇压太平军的曾国藩为什么不能镇压同时期的捻军?

曾国藩创建湘军以来,此后的十余年间内,湘军一直是对抗太平军的主力。1864年,经过反复厮杀,长达14年的太平天国之乱终于被曾国藩的湘军平定了,不过此时北方的捻军却仍然令清廷坐立不宁。捻军是一个活跃在长江以北皖、苏、鲁、豫四省部分地区的反清农民武装势力,与太平天国同时期。曾国藩被朝廷封为为钦差大臣,统率湘军、淮军及其他部队镇压捻军,可惜一年多下来,战果有限,己方却数次大败。曾国藩为什么剿灭不了捻军呢?

首先,是捻军英勇善战,首领赖文光是个经验丰富、文武兼备的将领,经他改编后的捻军在很多方面超过太平军;而另一领导人任化邦最称骁勇善战,曾国藩称他在捻军中的地位和作用于太平天国后期的陈玉成相仿。在他们的领导下,捻军行动迅速,使曾国藩屡遭挫败,在很长时期内找不到有效的战守之策。

其次,由于湘军纪律松弛,日趋腐败;淮军又不甚听从指挥;再加上湘、淮军不和等因素,这就大大降低了部队的战斗力。据说,剿捻期间,曾国藩颇悔不该过快裁撤湘军,说:“撤湘军一事,合九州铁不能铸错”。

再次,是战略上的失策,曾国藩的查圩战略没有得到当地团练的配合。曾国藩出发之前曾问赵烈文,北上剿捻应用何策。赵烈文对他说:“北方团练遍地皆是,抚之则为吾用,疑贰则为吾仇”,要他联络各地团练,实行坚壁清野之法。但从后来的情况看,北方团练明显不买曾国藩的账,并成为曾国藩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极为不利的因素之一。

然而,上面所说的这些都不是主要的,曾国藩剿捻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清政府方面。

在剿捻战争中,曾国藩面对的捻军和太平军虽有相同之处,但在组织、装备、作战方法扥方面又有不少新的特点。其实,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军时,也是一边打仗一边摸索经验,前后花了十余年的时间才总结出一套对付太平军的办法,而这套办法对捻军则完全不适用。

实际上,曾国藩在剿捻战争中也确实在不断摸索经验,寻求成功之路。但是清政府却不给他总结经验的时间,在曾国藩初次受挫时即下严旨斥责,怂恿御史上奏弹劾,逼他下台,并迅速以李鸿章取而代之,使他不得不中途退出战场,形成半途而废的局面。

清政府所以对曾国藩采取这种态度也是有多种原因的。

首先,清政府高层无人了解捻军的真实情况,认为镇压捻军是轻而易举的事,因而从一开始就急于求成,责效过切,对僧格林沁即是如此。僧格林沁败死清政府仍不接受教训,对曾国藩依然如此,一有挫败,就严词责备,连章弹劾,随之撤去钦差大臣,由李鸿章取代。

其次,同围攻天京相比,形势也发生了变化。当时,清廷只能依赖湘军,而湘军又非曾国藩不能指挥调动,所以曾国藩虽然一再要求另派钦差大臣,甚至为争取江西厘金而撂挑子,清政府也只好对他让步,满足他的要求,依靠他最后把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下去。而此时的湘军大部裁撤,主要用淮军剿捻,当然可以用李鸿章代替曾国藩,于是清政府对他也就没有那么大的耐心了。

最后,由于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和他的湘军集团已经立下再造之功,在朝野内外的名声已经太盛,如果再将剿捻的大功全部归于曾国藩,这显然也是清政府不愿看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