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功,可以说和韩信功不可没,可是他的麾下却有两位韩信,一个谋反被杀,一个未谋反也被杀,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个是兵法天才韩信,另一个是落魄王族韩信。为了辨别,后人称后者为韩王信。历史上两个叫韩信的人,都是刘邦手下,死于同一年,但是有不同的人生。
淮阴王韩信
韩信,淮阴人,早年时期家境贫寒,经常吃别人家的饭生活。由于不甘心去做苦力,每天背着一把剑到处游荡,被乡里的地痞流氓讽刺说,有本事拿剑刺我,没本事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当时就真的钻过去了。也就有了胯下之辱这个词。由于贫穷吃不起饭,韩信曾被一妇人接济,请她吃了几十天的饭。后来韩信功成名就,回来赏赐了她千金。
韩信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不甘心平凡,这从他不愿做苦力讨生活就可以看出来。秦末时期他投奔项羽,但是却没有得到重用。刘邦就投奔了刘邦,刚开始也没有得到重用。有一天韩信偷偷从部队跑出去。被萧何追上,后来举荐给刘邦。刘邦问他,你觉得项羽这个人怎么样?
韩信回答“妇人之仁”。随后刘邦就封他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很快占取了关中。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收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遣张良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韩信和项羽战于垓下,最后所有军人都被战死,项羽无颜回家,便自刎了。汉朝建立后韩信由于军谋过强,手中兵权很多,导致刘邦最后被解除了兵权,徙为楚王。
后来被告发意图谋反,被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借口韩信谋反将其骗入宫中,斩于钟室,终于结束了这样的一生。
韩信为刘邦效忠多年,最后却还是由于被猜忌不信任处于被动状态,被斩草除根了。回顾他的一生,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萧何称他"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一生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是一个军事才人,并著有兵法三篇
。
历史评价
冯衍:昔者韩信将兵,无敌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见,威执项羽,名出高帝,不知天时,就烹于汉。
曹操: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着千载。
刘邵:胆力绝众,才略过人,是谓骁雄,白起、韩信是也。
何晏:此两将者,殆蚩尤之敌对,开辟所希有也,何者胜,或曰:白起功多,前史以为出奇无穷,欲窥沧海,白起为胜,若夫韩信,断幡以覆军,拔旗以流血,其以取胜,非复人力也,亦可谓奇之又奇者哉,白起破赵军,诈奔而断其粮道,取胜之术,皆此类也,所谓可奇于不奇之间矣,安得比其奇之又奇者哉。
韩王信
韩王信是一个贵族,家境自然比韩信好很多。身高八尺五寸。今1.9m左右。在当今也是很高的人物。韩王信生于战国末期,《史记·韩信卢绾列传》有记载:“故韩襄王孽孙也”,即他是韩襄王姬仓的直系孙子,而且是庶出的。秦王统一六国之后,六国的后代被赶尽杀绝。韩襄王一脉被杀得只剩下这位庶出的韩信。由于全家只有自己了,韩王信从小就形成保命第一的准则。同时韩王信也是一个很有战略的将军之材。作战非常勇敢有谋略,虽然不能和跟他同名的韩信相比,也是一个很有才的人。在灭秦战争中期,出于对抗秦国的策略,项梁在六国拥立各国国君后代为王,目的是复立六国。其他五国的国君后代都被找到了,唯独韩国的国君直系后代一直找不到,几乎被杀光了。韩信一直在韩国故地生活,只是当时灭秦战争正处于烽火期,项梁因此才复立六国,在局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韩信选择继续蛰伏而不暴露自己,也是“保命第一”的需要。
韩国被灭后韩王信一直在韩国故地生活,后随张良入关任将军之职,不久又任韩国太尉,领兵攻取韩国故地。韩国平定之后受封韩王。并随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
天下平定后,汉高祖刘邦出于战略计划,把韩信的封地迁移到太原以北的地区,毕竟那边比较偏僻,不久后,韩王城的都城就被匈奴包围,因韩信出于保命第一,屡次向匈奴求和,朝廷怀疑其有谋逆之心,韩信将错就错,投靠匈奴真的反叛了。刘邦知道后,率军亲自征讨,韩信逃往匈奴,并多次率军攻打刘邦,还引诱了代相跟着一起造反,在其又一次带兵攻汉之时,被将军柴武斩杀。
对于两个韩信,他们都是拥有才能的人,最后在刘邦手下被疑谋反而杀,在当时的情况下,齐王韩信处于被动地位却被知晓想谋反,就算有很多功劳,最后又能如何,一个帝王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有人夺权篡位,对于这个韩信,这样的做法显然是有些自作自受了。而后者韩信,他过于自保,导致有些懦弱,在匈奴入侵时也是为了自我保护,被疑谋反,也是一个非常无奈了。
那么对此你又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