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黄巾起义的形成,导致黄巾起义天下震动原因

东汉季世,桓帝昏庸,灵帝尤甚。他不仅宠信宦官,而且奉之若父母。灵帝说:“张常侍(张让)是我父,赵常侍(赵忠)是我母。这在历史上确实是少见的。他又“每叹桓帝不能作家”,即不能积财致富。光和元年(178年),遂在西园(皇帝行宫)公开卖官鬻爵,以图敛钱发家。例如他规定地方官的价格是:郡太守食禄二千石,售价为二千万;食禄四百石的县令为四百万。而其他官爵如关内侯、虎贲、羽林等,也定有不同价格。至于朝廷内的三公九卿等高级官职,因为目标太大,不便公开拍卖,则暗中议定价格:“公”定价千万,“卿”定价五百万。

此风一开,许多贪鄙无耻惯以搜刮人民为能事的蝇营狗苟之徒,“或诣阙上书占令长,随县好丑,丰约有价。富者先入钱,贫者则到官,然后倍输”。这样,灵帝一方面财源滚滚,使自己的府库充盈;另一方面则放出大群饿虎恶狼,吞噬百姓。

随着外戚宦官之间的斗争加剧,清流派反宦官斗争的失败,朝纲紊乱,政治益加黑暗,阶级矛盾也进一步激化了。于是农民起义就不断发生,而起义的规模及参加人数均越来越大越多。例如桓帝在位前后二十一年,共发生农民起义十四次;灵帝即位后的十二年间,共发生农民起义六次,参加起义的群众,动辄数万人乃至十余万人不等。经过长期酝酿,终于在灵帝中平元年(184年)二月,爆发了规模浩大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这一年,诸葛亮只有四岁,自然不可能对这次农民起义有任何了解。可是后来持续多年的黄巾起义的余波,不论是直接的见闻或间接的转述,都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他后来在思想上形成以“安民为本”的政治观点的重要因素。

黄巾起义军的领袖张角,是冀州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境)人。他以传播宗教“太平道”的形式来宣传和组织群众,以治病为手段来接近身患重病而又无力医治的贫苦百姓。因信奉者日众,张角遂自称“大贤良师”,遣其弟子分往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进行传教活动,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信徒发展到数十万人。张角见起义条件日趋成熟,乃将教徒分为三十六方,大方有信徒万余人,小方则为六、七千人,各立渠帅。他还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来激励和鼓舞广大信徒。

公元184年恰为甲子年,张角号令一下,三十六方的四十余万信徒立即响应。他们头裹黄巾,高举黄色大旗,手持各种武器英勇地杀向各级政府,一时迩动摇,八州并起”。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黄中大起义就这样开始了。

急风骤雨般的黄巾大起义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席卷了长江以北直至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京师震动”。东汉朝廷惊恐万状,昏庸顽劣的灵帝深感自己的宝座岌岌可危。他一面大赦党人,以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一面又调兵遣将来围剿起义军。

黄巾军的主力部队经过九个月的英勇战斗,最后终于被镇压下去了。可是起义虽然失败,却大大削弱了东汉政权的统治基础,而在镇压黄巾军过程中壮大起来的地方军阀也乘机攫取各种权力、占据许多地盘,封建割据的局面迅速形成,东汉政权已经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至于黄巾军的余部在各地持续十余年的斗争,则进一步起了瓦解东汉政权的作用。

诸葛亮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天崩地坼的时代。本文不拟赘述黄巾大起义的前后过程,但有必要说明一下对他后来的政治道路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与事件。

当黄巾起义军严重震撼东汉王朝的统治地位之际,各地豪强则纷纷举兵进行镇压。曹操、刘备以及孙权之父孙坚,均参加了这些军阀队伍的行列。不过,他们当时的官职卑微,并未显名于世。曹操仅是一名“骑都尉”,嗣因战功才被任命为“济南相”。后来历经战斗,遂奄有黄河流域。刘备由于“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因为得到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等人的资助,“多与之金钱,先主(刘备)由是得用合徒众”,关羽及张飞亦于此时投入刘备麾下。刘备正是靠了这支小小的武装,“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旋又升任高唐县令。孙权(182—252年)之父孙坚(155—191年),少任郡县吏,曾随朱㑺镇压黄巾起义军,因功擢升长沙太守,后来进攻刘表时阵亡。其遗部就是孙策、孙权弟兄平定与统治江东的基本力量。诸葛亮说:孙氏“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就是针对这一情况而言的。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