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对于慈禧最大来说的事,那肯定是关于自身安危的刺杀事件了,事件中谭嗣同要刺杀慈禧,放着大刀王五却用他,未听他的劝告却导致失败,那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甲午之战后,惨痛的失败强烈刺激了清朝君臣,整个清朝掀起了一场“富国强兵”的热潮。痛定思痛的慈禧和光绪,深感武备实力落后是清朝的软肋,不惜血本引进大批引进西方先进武器,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观念,准备塑造一支面目一新的新式军队。袁世凯,就是这场兴建新军运动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袁世凯的才能和胆识,以及他较为开明先进的强军思想,与当时的清朝统治层不谋而合。袁世凯多次上书朝廷提出建议,提出“督练新建陆军之事,前程不可限量”,和十几条切中时弊的具体措施,深得朝廷上下信服。他在天津小站建立的“新建陆军”,是清朝第一支全面与西方先进军事体制接轨的军队,士兵精神面貌、武器装备、战术训练和战斗力,在当时的清军序列中首屈一指。
在戊戌变法中,手握重兵的袁世凯,也因此成为维新派和守旧派双方争相拉拢的对象,一度让他无所适从。1898年9月,袁世凯进京陛见光绪。9月18日夜间,维新派首领人物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想把他争取到维新派阵营中。
袁世凯的《戊戌日记》,记载了这次会面二人的谈话内容。谭嗣同把维新派的计划和盘托出,要求袁世凯鼎力支持。谭嗣同让袁世凯尽快发兵,“派一半围颐和园,一半守宫”。袁世凯大惊,问道:“围颐和园欲何为?”因为颐和园是慈禧太后日常驻跸之所,故而袁世凯非常吃惊。谭嗣同斩钉截铁地说:“不除此老朽,国不能保!”并声称他已安排好一个湖南好汉作为刺杀慈禧的执行人。
谭嗣同所说内容,就是戊戌变法中的关键一着:“围园杀后”。维新派的计划是:由袁世凯派兵包围颐和园,谭嗣同则另外安排一批人,闯入园中刺杀慈禧。慈禧一死,则守旧派群龙无首,光绪最危险的对手消失,维新变法就可十拿九稳大功告成。
然而为了确定这个刺杀慈禧的人选,谭嗣同可谓煞费苦心。首先,此人必须是维新派的核心骨干,深知变法维新的意义与重要性,与维新派休戚与共,同生共死,惟其如此才能保证在密谋筹划过程中不走漏风声。其次,此人必须胆勇过人,有超乎寻常的勇气与武艺,才能顺利击败慈禧身边的众多侍卫,完成刺杀慈禧的重任。
谭嗣同最终确定的人选,是一个湖南好汉,名叫毕永年。
生平经历
毕永年(1869—1902),湖南长沙人,中国近代爱国志士。幼时,毕永年随父在军中往来,练得过人胆识。他好读王船山遗书,深受民族思想影响。1897年,毕永年考取拔贡,与唐才常、谭嗣同结下深厚友谊,时常聚会议论国事,忧国忧民。1898年,积极加入谭嗣同、唐才常等在长沙举办的强学会,宣传维新思想。8月,毕永年追随谭嗣同抵达北京,拜会康有为。
康有为通过谭嗣同介绍,知道毕永年是运动会党好手,便令他留京相助。康有为策划围园杀后时,让毕永年率百人刺杀慈禧。戊戌变法失败后,毕永年东渡日本,会见孙中山,加入兴中会,走上革命道路。1900年,毕永年在上海与唐才常会面,组织正气会。此时唐才常在保皇和革命道路上徘徊不定,毕永年与唐才常辩论无果,痛哭而去。之后毕永年南下福建、广东,联络会党。7月16日,孙中山抵达香港,布置起义事项,毕永年被任命为民政部长。但惠州起义终因弹尽粮绝告失败。1902年1月14日,毕永年在惠州病逝,年仅33岁。
刺杀事件
毕永年,湖南长沙人。毕永年自幼饱读诗书,有慨然报国之志。谭嗣同在湖南组织南学会,宣扬变法维新理念时,毕永年深受影响,从此跟随谭嗣同,成为维新派的骨干力量之一。
同时,毕永年与谭嗣同等一帮文人还有个不同之处。他文武双全,祖辈父辈都是湘军中的武将,毕永年从小受家庭熏陶,练就一身武艺。他还广泛结交江湖豪杰侠士,并且是哥老会的龙头大哥之一,手下颇有一帮彪悍勇猛的兄弟,行动之时不乏羽翼相助。
因此,毕永年最终被确定为“围园杀后”刺杀慈禧的执行人,“至袁统兵围颐和园时,汝则率百人奉诏往执西后而杀之可也”。有很多人疑惑,谭嗣同在京师有个武艺高强的密友大刀王五,为什么不用他上阵?
其实原因很简单,大刀王五与谭嗣同虽然私交甚好,勇武过人,但并非是维新派的核心人物,可靠性比之毕永年稍逊一筹。一来可能会造成泄密的风险,二来万一失败,王五的全家老小、众多弟子门人难免被祸灭九族。让一个局外人来承担如此重担和风险,显然不妥。因此无论为变法大局还是王五个人安危,毕永年都是比大刀王五更为合理的人选。
遗憾的是,谭嗣同没有看清袁世凯的真面目,过早泄露了“围园杀后”的计划,被袁世凯告密,导致全盘皆输。毕永年在整个事件中的表现,比谭嗣同等人要高明的多。他听说谭嗣同要面见袁世凯时,强烈反对,他认为袁世凯“非可谋此事之人”,既狡诈多变也没有这种胆略勇气,去拉拢袁世凯必然坏事。
但谭嗣同和康有为等人见不及此,坚持走了这一步错棋。毕永年机敏过人,他听说谭嗣同已经去见了袁世凯,立即预感到要出事,极力建议谭嗣同“速自定计,无徒死”,尽快脱身,徐图大计,但谭嗣同不听。1898年9月21日,慈禧大举捕杀维新派,毕永年星夜逃奔南方,躲过了一劫。此后他流亡海外躲避一时后,重新返回国内,辗转东南数省组织联系反清势力,1902年病逝于惠州,走完了他的传奇一生。
只能说一步错,步步错,导致满盘皆输,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