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华,漫漫长河。伟大人物,晖同日月。他们叱咤风云,挥鞭断流。距今约1800年前的魏武帝曹操,正是这样一位中华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长达400多年的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它上承一统秦汉,下启盛世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过度期。
曹操对这一时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首先,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呼唤一位能力挽狂澜,统一中国的人,曹操顺应时代的号召,以其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统一了三分之二的中国,为以后西晋的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他为扭转东汉自党锢之乱以来士大夫阶层颓废的风气,率先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方略,此方针虽未被这一时期的大多数统治者采纳,但间接的影响了以后选官制度的改革——从察举制向科举制的过度;其三,他开创了建安文坛,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
我认为曹操主要有六大功绩:一,定鼎许都,保卫汉朝;二,大兴屯田,发展经济;三,驰骋中原,降伏河西;四,致届官渡,统一华北;五,审时度势,虚国远征;六,突破世俗,唯才是举。
曹操之所以取得这样大的政绩,得益于他颁布的三项措施:
第一,“奉天子以令不臣”。虽然当时的汉朝已名存实亡,但毕竟还拥有精神权威。曹操非常清楚这一点,“首启戎行”,占有了政治上的天时,为以后战胜政敌赢得主动权。
第二,“修耕植,蓄军资”。由于战争破坏,加之自然灾害,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大片耕地荒芜,生产遭到空前破坏。据史料记载,就连袁绍、袁术这样跨州连郡的大军阀都靠劫掠来维持军粮,可想粮食之缺。曹操诗云:“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就是对这一情况的真实写照。所以自打他定都许城之后,将荒芜的农田收归国有,组织屯田机构,招募流民,投入粮食生产。《三国志》载曰:“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第三,“唯才是举”,三发求贤令。他不计门第,不凭资力,不分亲仇,并以朝廷为号召,招揽天下才俊,使当时的智勇之士归之如流水,成为一项统治资本。
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操虽然拥有如此杰出的才能,造就了如此伟大的功绩,但终究有两项过失:他不惜一切代价提拔人才,有时表现的很极端,为了得到治国用兵之才,甚至连起码的礼义廉耻也不顾。诚然,在东汉末年那段特殊的历史时代,制定这样的规则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况且以曹操的干练,也不致产生严重后果。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扭转颓废的精神风貌,反而变本加厉。它使得人们为了追名逐利,都不顾廉耻。礼教原本是一个精神堤防,这一堤防一旦冲破,便造成了世风横流泛滥。以后的晋武帝时期上至天子,下至士大夫,更是疯狂的奢靡。
曹操造成的第二个隐患就是对待内迁的各民族上。建安十二年,曹操北破乌桓,将东胡各少数民族迁徙到河北地区;对北方的匈奴,则将他们安置在并州,分五部加以统治。这对促进民族融合,无疑具有积极作用。但这些民族仍保留他们争强好斗的习俗,又习得汉人的政治与军事韬略,一旦中原有变,便挥鞭南下,对都城造成直接威胁。
但曹操毕竟是功勋卓著,瑕不掩瑜。他虽对造成以上后果,但他的出发点是积极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过失横加指责曹操。
以上这些是我认为是对曹操比较中肯的评价,如有不当之处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我的QQ是423427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