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诸葛亮要学王莽加九锡篡位?——再评胡觉照教授诬诸葛亮想当皇帝的谬论

胡觉照教授另一诬诸葛亮想当皇帝的所谓根据是说诸葛亮想加九锡,是要学王莽之流篡位。这只能是一种文字狱式的诬陷。

什么是九锡?锡就是赐,九锡就是九种赏赐。九是个位数中的第最大数,九锡就意味着最大的赏赐。最早出现这个词是在汉武帝的一份要求官员们荐举人才的诏书中,说能举三个适当的人才“谓之有功,乃加九锡”。可见那时所谓九锡,即九种赏赐,和擅权篡位毫无关系。加九锡的名声变坏是在王莽篡位前加九锡。九种赏赐包括车马、服饰、乐器、三百人的卫队、弓箭、斧鉞、特殊的祭祀用酒、允许大门漆为红色、上殿时设一特殊通道等。

在诸葛亮集中有李严劝诸葛亮“宜加九锡”记载。对此也许有人会认为,诸葛亮应立即将李严作为奸佞处置,或怒斥,甚至罢官。但是,至少在两个原因,诸葛亮不能这样作。

其一是李严不是一般人,当刘备去世时,遗命诸葛亮和李严二人受遗诏,共同辅佐刘禅。李严任尚书令,也是极高级的职务,诸葛亮北伐时李严曾署丞相府事。诸葛亮是不能随意训斥他的。

其二是虽然由于王莽加九锡后篡位,使九锡名义变得甚坏,但其原意并非如此。李严虽说到加九锡,但并没有暗示擅权篡位,诸葛亮若发作起来,就有点过分了。

诸葛亮的回答很策略。他说自己:“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达”。认为获得更高的赏赐和封爵是不适当的,是没有道理的。其中“知己未达”应是指未报刘备三顾知遇之恩。

对李严这样的高级同僚,就这样给碰个钉子是不行的。诸葛亮还有更妙的说法:“若灭魏斩(曹)睿,帝(指刘禅)还故都,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什么是十命?九锡也可说成九命之锡,所以,十命就是九锡之外再加一种赏赐。谁是十命的接受者,诸葛亮有意说的有点模糊。话中提到诸子,就是说功劳是大家的,等到统一中国的那一天,极高的赏赐大家都会有份的,都是可以接受的。看诸葛亮多会说话,多会作思想工作。

诸葛亮说十命,而不说十锡,也是为了和王莽、曹操的九锡加以区别。只指最高奖赏,和擅权篡权划清界线。

总而言之,诸葛亮是客客气气的拒绝了李严的劝告,也就是他根本就没有一点加九锡的念头。以诸葛亮当时在蜀国的地位和威望,他如要给自己加九锡,是不会有大阻碍的。如他想加,为何不当时加,而要等达到一个未必能实现的“灭魏斩(曹)睿”目标后再加!?所以,说诸葛亮想加九锡是没有道理的。

李严劝诸葛亮加九锡,诸葛亮并未把李严看作知己或私党。后来,李严犯了错误被贬。李严被贬后,认为只有诸葛亮才能让自己东山再起,所以,诸葛亮死于五丈原,李严绝望了,不久也就发病死了。

这段记载于诸葛亮集与正史中的有关的李严劝诸葛亮加九锡及诸葛亮回答内容的史实,一千七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读过。封建时代文人对于有不臣之心的文字素来是十分敏感的,但却没有人从这里看出诸葛亮要篡位,很可能反而看出诸葛亮反对给自己加九锡。像杜甫那样以忠君著称的“读书破万卷”诗人,不但没因此而对诸葛亮有丝毫怀疑,反而热情地歌颂他为“万古云霄一羽毛”,评价不可谓之不高。

可见人们都是以正常心在读这一段文字。以此为根据说诸葛亮有不臣之心,只能是一种文字狱的手法。文革中以此类手法诬陷无辜的案例太多了。党校教授本应拨乱返正,为彻底抛弃文革中坏风气起积极作用,实不该拣起当年故技去诬陷古人,这太落后于当前改革开放之时代了。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