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两征徐州”的导火索,是曹操父亲曹嵩的被杀。对此事,《三国志》及附注提供了两个版本。
一是“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即陶谦秘密派数千骑捕杀了曹嵩。
一是“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韂送,闿于泰山华、费间杀嵩,取其财物,因奔淮南。太祖归咎于陶谦,故伐之”。既曹嵩从避难地琅玡(今山东临沂北)赴兖州曹操处团聚,陶谦派部将张闿率200骑护送。曹嵩随带的家财使张闿心动,于是起了杀人越货的想法,并于泰山华、费间杀死了曹操的父亲曹嵩及兄弟曹德,劫取曹氏家财,逃往淮南。曹操迁怒陶谦,因而征伐徐州。
不论哪一种版本,曹嵩被杀都于陶谦有关。《三国志》写得很明白:曹嵩“避难琅玡,为陶谦所海,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
但是,我觉得以上的东西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疑点:
首先,陶谦为什么要密遣数千骑捕杀曹嵩?
其次,曹嵩是大诸侯曹操的父亲,即便财产众多,区区张闿又何敢于被诸侯仇杀为代价而杀人越货?
再次,事实上,曹嵩死后,曹操并没有任何追杀张闿的行动。(至少史书中无处寻找)
按现在的破案推理来看,最大的受益者应最先受到怀疑。曹嵩之死,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呢?如果不出陈宫的叛变、刘备当上徐州牧的意外,曹嵩之死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别人,正是曹操。他师出有名,可以借机扩大势力范围。
那么,曹父是何人所杀,则多了一条思路。是否是曹嵩途中被贼人所害,曹操栽赃陶谦,以获得出兵徐州的借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