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篡汉”,大多数人就会想到“曹操搭桥,曹丕过河,篡汉建魏。”
如果没有“理”,瑜策不敢随便下结论。
那么今天,就说一个“百分百肯定”的结论:
这个“篡”字,实在是太不恰当了。何“篡”之有?曹操对汉朝无亏欠。是双方都有利,扯平了。
1。正统
说到“篡”字,就要先说“正统”。
我认为没什么永久的正统。如果你说刘邦的汉朝就是正统?那我说秦始皇统一全国,第一个正式称帝,这又正不正统呢?所以说嘛,秦,汉都可以说是正统,只是秦末的腐败,失去了正统的资格,至于汉末呢?跟秦末是没什么两样的。
也就是说,谁打下江山,消灭了一个腐败的朝代,他就是正统。
2。何“篡”之有?
本身就腐败到了极点的汉朝,又经历了黄巾之乱,董卓之乱,李,郭之乱。简直是从君到臣,惨不忍睹,毫无疑问,那时的汉朝,已亡,只剩下个“名”而已。
然后,我们把“挟天子以令诸侯”看作一笔“交易”。
曹操对汉朝:我让你多活一段时间,但是,要把你的“名”,借给我用用。
此时,出现两个问题。
第一。对汉献帝来说。看看他没到许昌来的时候,他过的那都是什么日子?天下局势已经由不得他选择了。再者,这只有好处没坏处。
第二。也许有朋友要说了,那曹操为什么不光复汉室,这样也不会落下“把柄”。
那我回你一句:秦末的时候,刘邦,项羽为什么不光复秦室?
其实这个问题吧,就是个选择,你愿意光复就光复,你愿意借此打自己的天下也行。
两者都没错,都值得歌颂。
再看曹操,曹操的确是选择了“后者”,就是打自己的天下。
错了吗?难道曹操不一心光复汉室,就是错的,不该歌颂吗?如果这样,那某些朝代的建国者,又怎么说?他们也是不一心光复“前”朝的,也是打自家天下的,那凭什么就单单让曹操倒霉呢?
3。改名
“魏国”的江山,是曹操打的。只是“欠”了汉朝一个“名”,而曹操他“还”了,就是让汉朝多活了点时间,双方都得利,扯平了。谁也不欠谁。
那曹丕建魏,这叫什么?这明明就是“交易”结束,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他要把他父亲给他打下来的江山的“名”,拿回来。就这么简单。何“篡”之有?
4。偷
相比之下,司马懿这个“小偷”,他的骂名居然比曹操少,真没天理了。
魏的江山?曹操打的。
晋的江山?也是曹操打的。这是事实,晋朝,不是司马懿八方讨伐打下来的,是曹魏给他打的基础,也就是曹操给他打的,但是打下来,不是让司马懿来当皇帝的。然却被他“偷”了过来。
如国有人说;三国归晋。曹操都灭不了蜀,吴。但是司马却能灭了。
那我再回一句:
你还好意思说,你的兵,你的粮,你的将,都哪来的?是曹操给你打下来的。明白?
结论:“正统”,“篡”。都分析过了,理由充分。
方敢下此结论:“篡”字不成立。曹丕“篡”他父亲给他打下来的江山,这也叫“篡”?另外,曹操和汉朝,双方都有利,扯平。
结束语:反而我要问一句,那些把“篡”字强加给曹操,曹丕的人,请问,你凭什么这么说?请讲理,希望你不要天下无敌,因为不讲理和抬杠者,皆无敌于天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