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陆良县彩色沙林景区有一座墓葬,碑额为“南蛮王孟获之墓”,细看碑文,文中充满对诸葛亮的反感和怨恨,与常人熟知的《三国演义》中“七擒七纵,孟获乃心服”大相径庭!原来,此碑文源于原陆良县旅游局局长、现任曲靖市科技局局长的李国强之笔,他为增加旅游区的文化内涵,结合史料和民间传说,杜撰了这样的碑文,他称是为孟获“平反”。 人们熟知的“七擒孟获”的故事主要源于小说体的《三国演义》。而陆良县这块碑文却对此大唱反调:左边主碑的繁体文字记载,主要是写孟获生平,对于常人眼中的“七擒七纵”,碑文认为是因为部落之间的不团结,才导致七次被擒,只好忍气吞声与诸葛亮订了盟约。 右侧横碑,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孟获示儿曰”记述:“吾遭诸葛亮辱,实乃族心不归所至也。支筷易折,一捆竹筷难折,吾人一心捆筷难折矣。子孙当具傲骨,宁站死,勿跪生,斯吾族俊杰也。” 整个碑文,无论是生平简介,还是旁人叙述,都对诸葛亮怨气冲天,并称对方发起的战争是“无道”的。 经过询问,对于该墓的碑文,陆良县旅游局原局长李国强承认是他亲自写的。50岁的他现为曲靖市科技局局长兼知识产权局局长,简历显示其近6年来拥有19项发明专利,是一个严谨的科技工作者。 他表示,10多年前开发彩色沙林时,自然景观不错,但文化内涵还很缺乏。经过文献资料和民间线索,他们在山上找到一处墓葬,开挖之后,发现不少遗物,证实了部分传说。为了开发旅游,景区就把该墓认定为“南蛮王孟获之墓”。 李国强自称是“站在孟获的角度为他说话”,他始终认为,诸葛亮以南蛮叛乱为名南征,是“强词夺理”。 (都市时报) 时评: 碑文杜撰是文化的三聚氰胺 ■张天潘(华商报) 云南陆良县彩色沙林景区五峰山有一座墓葬,碑额为“南蛮王孟获之墓”,细看碑文有 “吾遭诸葛亮辱……宁站死、勿跪生”等字样,文中充满对诸葛亮的怨恨。在忽悠了游客十来年后,今被证实其实是某官员杜撰的,他自称目的是 “增加旅游区的文化内涵”。(10月9日《都市时报》)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惨遭七擒七纵的孟获,如今终于有人为其“扶正”了,立石碑承托起“他良好的形象”,还美其名曰“增加文化内涵”。这的确很雷人。如此杜撰,相信那些怀着对历史崇敬心情的游客们,知道这则消息后,一定会感觉如同在旅游中被灌了文化的“三聚氰胺”。 不过,这也不是个案、特例,联系到前些日子的活大师故居、南北分界点等等,策划者本意是为增添旅游景点,提升文化内涵的举动,却让人觉得索然无味。一边是各地的重建、复古之风盛行,用现代手段牵强附会大规模建设 “文化古街”“历史遗迹”,而一边又是对真正具有文化内涵的东西,开发得荡然无存。就在这一来一去之中,文化已经严重三聚氰胺超标了。 这就是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引起争议的文化事件最可笑的下场:用最缺少文化内涵的人工产物,标榜着文化拿来当作招牌。而就在对文化的随意摆弄中,对真正的文化却熟视无睹。这样的做法不是对文化的重视,而是在文化中添加过量的三聚氰胺,是对文化的摧残,也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到头来那些精心的筹划就会适得其反,这样的景点、这样的文化内涵,只会让更多的游客避而远之,使得文化也得上了“结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