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我何以羡慕刘备?

刘备,这个三国史上的贤明仁君,不仅崛起于汉末,辉煌于西川,而且经过罗贯中妙笔生花之后,更加成为了中国仁主的典范。所以物极必反,从鲁迅的“近伪论”开始,一直到网络时代,刘备从高空中摔落,被披上虚伪的大衣,和曹操换了一个头衔。人们宁愿暴而真,也不愿意仁而假,刘曹之间的矛盾从1800年前发展到今时今日仍未停歇,逐渐形成口水恶战。

不论别人怎么说,我是比较喜欢刘备的,除了本人思想传统,信奉中国儒教的“仁”、“义”之外,还因为刘备身上具有很多普通人不能及的光点,也就是我下面要说的:我为何羡慕刘备?

拥有关羽、张飞这两位情如兄弟、生死相依的猛将

先不说之后两位兄弟“千里走单骑”的事情,先说刘备最早期的发展。《关羽传》中说“先主於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这时刘备一无显赫声名,二无人才兵马,唯一有的不过是遥不可及的“汉室宗亲”的名号以及自己这个人罢了。关羽张飞何以慧眼识英雄,能够如此死心塌地地跟随刘备闯荡天下?我看不是看重他的身份吧,除了三人之间的“缘分”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刘备的个人气质和精神品质感化了关、张,使得二人理解刘备、信任刘备,随即成为经典的三人组合。

关羽、张飞其实上是持有两种性格的人,关羽较为稳重,张飞性格暴躁。(有人说张飞因为善工笔就应该是个文静的人,简直胡说,很多艺术家都是狂人,那位仁兄不会不知道这一点吧?《三国志》中有白纸黑字指出张飞性格暴躁,如何要妄下错论?)关羽出身低微,却饱读圣贤之书,所以他和没文化的人在一起,显得格外亲切,但是遇到知书达理的人,却又展现出自己的骄矜心理,从心理学上来说,这属于正常心理;张飞因为自身的急性子,所以不能够体恤士卒,经常出现为将大忌,但是由于自身缺乏文化素质却又乐于学习,于是就喜欢亲近“君子”。这在张飞的传记中做为一个对比句式来说,也是在说两人的败亡原因,很明显,他们的性格是相反的两种。刘备能够把两个性格存在很大分歧的人融合在一起,并且发挥各自作用,其最大的原因,就是三人有着相同的“公义取向”,也就是“匡扶汉室”、“以仁义治天下”等等。

谁不喜欢关张这样的男子汉?谁又不希望自己身边也有这样忠心又讲义气的朋友?做为一个现代人,肯定无法结成刘备那样的帮派,但是想一想,这样勇而义的朋友也不是很多。刘备在遇到孔明之前的前半生,基本上都是靠两位猛将贤弟的帮助,才能在乱世中打响名号,赚得名誉和地位,而且不至于在前期就像浪花一样被淘尽了。

关羽在前期是有过不菲战绩的,三国志没写,三国演义又夸大,所以导致很多人认为关羽的前半生就是跟着刘备到处混,接着守了个下邳,其实这都是妄断。之所以曹操“壮羽之为人”,之所以关羽得张辽之所亲,之所以和徐晃“宿相爱”,之所以程昱、郭嘉、刘晔等赞其“万人敌”,之所以魏国人认为蜀国“名将唯羽”,都是因为关羽在斩颜良之前就有过令人赞叹的战绩,虽然肯定不是斩华雄、战吕布。

有两位如此贤弟相助,刘备的前半生才能在各种势力中站稳脚步,才能得到广泛民众的拥戴,才能拥有大汉天子的认宗。

人若是成为独行狼,像吕布那样,没有真心知己相助,即便有了广阔土地,也是早晚拱手他人。只有像刘备这样,真心待人,才能得到其人的真心回报。我羡慕刘备拥有关羽,什么时候我的身后也有“稠人广坐,侍立终日”的“羽”、“飞”,那么我也离胜利不远了。

每到一处,都是热情款待,拜以上宾之礼,然谁又能真正征服他?

先搜集点资料:(基本上都出自《先主传》)

1、公孙瓒:(刘备)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

2、陶谦:(陶)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屯小沛。谦病笃,(“再三让徐州”)先主遂领徐州。

3、吕布:先主求和於吕布,布还其妻子。诸将谓布曰:“备数反覆难养,宜早图之。”布不听,以状语备。

4、曹操: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

坐则同席。

5、袁绍:先主走青州。青州刺史袁谭,先主故茂才也,将步骑迎先主。先主随谭到平原,谭驰使白绍。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

6、刘表: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

7、孙权:先主遣诸葛亮自结於孙权,结同盟誓。(赤壁之战后)权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

8、刘璋: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至涪,璋自出迎,相见甚欢。璋增先主兵,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先主并军三万馀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

刘备一生南征北战,颠沛流离,所投奔之人大致有以上八人。最大相同点就是每到一处,都是热情款待,拜以上宾之礼:和公孙瓒是旧友关系,在孤微之际为其收留;救徐州后笑纳陶谦四千精兵,便转投陶谦,不仅被当作徐州的大英雄,而且还转而继承为徐州之主,这是刘备第一次有自己的割据地盘;因有救吕布之恩,所以当自己被吕布所破后厚着脸皮回来投奔投吕布,也同样得到吕布的信任,不仅呼之为弟,而且不顾手下的反对,一心和刘备打好关系;等吕布天真的梦想破碎后,刘备第一次“归顺”了朝廷,和曹操一同在京中任官,一样被曹操优待,连程昱郭嘉的话都不听了,也要对刘备好,没事还一起煮煮话梅喝喝酒,发发帖子投投票;不过一样经受不住考验,刘备转而背叛曹操,在败后投奔袁绍,得到了袁绍父子二人的大礼相待,因为刘备不仅曾是袁谭的举荐人,而且经常做为袁绍的盟友与袁术对抗,所以早被袁绍认为是自己人,早就发话和陈登、孙乾说“刘玄德弘雅有信义”,这次见到刘备终于来了,招揽天下名士的心情更激动了,田丰等人本就说话不好使,现在刘备一来,袁绍更是亲信有加,听从刘备的看法“与(刘)辟等略许下”,最后直接被刘备“阴离绍”;刘表算是比袁绍精明一些,接受了众多诸侯们的教训,不再完全信任刘备,“疑其心,阴御之”,在刘备在哪儿都能生根,在哪儿都能发芽,从平原到小沛,从小沛再到新野,包括后来在南徐和葭萌,刘备都是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拥戴,简直把他当成了刘邦再生,新野小儿还编儿歌来称赞他治理得好,这些都是刘备的本事;孙权对刘备也不薄,送了**借了城,依然得不到刘备的真心对待;刘璋就更是把自己的心房心室全送给刘备的人了,谁知道刘璋完全得不到父亲刘焉的枭雄遗传,他手下反对刘备的人最多了,黄权、张任、王累、刘巴等等一大堆,说刘备是大忽悠,忽悠了整个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现在又来忽悠四川盆地了,可刘璋偏认为刘备的本家的好哥哥,不仅给兵给马,还送钱送谋士,最后引狼入室,被狠狠地反噬了一把。

综上所说,可见刘备绝非久居人下之人,故而周瑜吕蒙陆逊都说其为“枭雄”,带有贬义,其实刘备从某种角度看,和吕布一样,属于多姓家奴,只不过因为刘备每到一处,都非被当作丧家之犬地呼来喝去,而是成为上宾、上客,得到百姓拥护,得到政权认可,得到新将领的效忠,故而和吕布又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刘备为何成为了“纵横之人”,而不像荀彧、周瑜、太史慈那样成为优秀的谋士或将领呢?这里面除了刘备本身的志向之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关键之处,就是有关羽张飞两人的跟随(前期)和诸葛亮庞统等人的辅佐(后期)。在200年徐州惨败走投袁绍的时候,刘备身边没有关羽,可能也没有张飞(我推算张飞也“失踪”了一阵,在芒砀山娶老婆),纵横之意已经渐渐瓦解,但“关羽(张飞)亡归先主”之后,刘备就马上有了大志,“阴欲离绍”,借助孙乾糜竺等人的口才脱离了火海,继续实行自己的霸业。话说回来,有人支持,有人附和,则心态也不相同。

最先看透刘备这一心理的应当是曹操的几位谋士,所以劝曹操不容刘备却可以容关羽,甚至利用关羽杀颜良而分化其兄弟感情,接着周瑜则设想了最完美的计策,明确提出了刘备不为人下的原因是“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然后把方案呈上“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最后说了不这么做的后果“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可是孙权认为刘备不容易控制,况且刘备可做为屏藩抵抗曹操,所以听从了鲁肃的建议而没有采纳周瑜之策。其实是个败笔,因为周瑜的计很险,属于破釜沉舟的类型,但是如果成功,则吴国有相当乐观的局势,而鲁肃的大略是稳重的、平庸的,有利于和平发展三方关系,有利于东吴内部政治及割据帝业的建设而不利于天下一统。

刘备可能表现出了很多的“忘恩负义”,算不上什么仁人义士,但这不是我想讨论的,我只想说的是,我佩服刘备,羡慕刘备,这种人缘及受欢迎的程度在三国里不多见的。换作曹操孙权到处投奔别人可能早就被杀了吧。一靠厚黑学的智慧,二靠广泛的社会名声,三靠出色的演技和口才,再加上一点点“的卢飞跃”这样的运气,刘备不得不让人羡慕。

刘备真正的本事:信心不坠,绝处逢生——乐观的心态的运用

秉去那些外部条件,刘备真正的本事应该是他的乐观心态,这一点和汉高祖是一样的,无论经过多少挫折风雨都面不改色、嬉笑面对,最终只要胜那么几场,就能扭转局势、一战成名。故而项羽至死都不明白刘邦为什么能赢,曹操被刘备打败一次也怀疑是有人所教,这就证明刘备和祖宗一样,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态,所以不怕山穷水尽。

现在人研究刘备、分析刘备、活学活用刘备,都是在寻找他胜利的原因,寻找那字里行间的智慧。除了他广施仁义之外,最应该学的是那种不怕失败的乐观心态。

于是乎贩卖席子的同时,还能开心地听音乐、养小狗;老婆丢了还能谑称为“衣服破了”;与“虎”同山时还能种菜晒太阳;大军压境还能编织草鞋送孔明等等,无不是其人生哲学的表现。是以在国内外的一些漫画及影视剧中,刘备都被一反常态,塑造成了一个性格开朗、游戏人生的喜剧角色,多少和他的这些精神主旨分不开的。而历史上的刘备“喜怒不形於色”却又是另一种风格了。

与刘备失之交臂的人才

我看有人说刘备没能最终收降吕布、张辽,甚是可惜。其实我认为,刘备当时的那个状态,空有一个“豫州牧”的头衔,是不具备收降“叛臣”吕布、张辽的资格,生杀大权在曹操手上,人才的归属也当属于曹操,刘备没这个权力。倒是有几位人才,是真的和刘备失之交臂了。如果他们能够像糜竺、孙乾、赵云、陈到那样在那时就加入了刘备阵营,以后的地位必不会小。

第一位就是陈登。

此人“忠亮高爽,沈深有大略”,对徐州的农业经济做了很大的贡献,而他本身又有体恤百姓、视民如子的高德,做为本地士族,他才是徐州真正的守护神。不论是曹操、吕布、刘备、孙策,谁想真正得到徐州,都必须过陈登这一关,所以他实际上在里面做了很多文章。曹操有屠城的暴行,吕布私德人品不好,袁术、孙策都以暴取天下(陈登的观点),真正他认为是英雄的只有刘备一人。可惜陈登心系徐州,当刘备在建安五年败归袁绍处时,陈登没有继续追随,而是留在徐州,成为“徐州暴徒”曹操的手下。我想刘备当时的心情应该是很难过的吧。我写过几篇小说,都涉及了刘备与陈登之间依依不舍又相互敬重的主仆关系,也因自己心里有这么一个“备登情结”。不久后因病而死,也是落叶归根,没有出徐州范围。(不论广陵还是东城,汉末都属于徐州,吴时才有改制)

若是陈登能够随皇叔一起北投南避、东征西战,日后地位当出于糜竺等人之上。

第二位是陈群。

刘备担任豫州刺史的时候,征聘陈群为别驾。这个地位从当时来说就比糜竺简雍高了,陈群也是以德素称的贤才,祖父三代都是大贤,自己及儿子陈泰也都人品较高尚,符合刘备口味。并且在刘备与袁术交战之前就进行劝谏,提醒刘备堤防吕布,不能投入太多兵力进军淮南,结果被吕布袭击下邳,陈群也身遭战乱之苦。刘备因此感到愧对陈群,但以后却再也找不到他了,还以为陈群死于吕布之乱。其实陈群命大逃了出去,并且得到曹操的赏识,从此成为刘备的敌人。

如果陈群的政治头脑(比蒋、费要高一些)能够移植到蜀汉,我想他和孔明一起治理西川,是不是给孔明省去很多负担呀?孔明出征汉中是不是要省去很多烦恼呀?北伐胜利的把握是不是大了一点呀?故而,陈群和陈登一样,都是遗憾地被失去,可惜了当初这份感情。

第三位是田豫。

《田豫传》:刘备之奔公孙瓒也,豫时年少,自讬於备,备甚奇之。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

田豫是和满宠、郭淮齐名的魏国智将。最初是公孙瓒手下,和刘备有忘年交的友情,互相敬服。可惜,当刘备“背叛”公孙瓒改投陶谦时,田豫没有像赵云那样,有追随之意,而是采取了徐庶般地“为孝舍义”,其实田豫算不上是“舍义”,因为公孙瓒对自己不错。后来还帮助公孙瓒平定内叛,并出了很多计策。一直到魏国初建的时期,田豫不论北讨胡地还是南对江南,都有过不凡的谋略和战功。所以,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武将,不仅有缘,而且有才,少小相知,却无法白头在后,可见又是一个遗憾。

最后说说太史慈、张任。

太史慈与刘备一同救北海,也有过一面之缘,可惜太史慈初始找明主,主要从家族籍贯入手,孔融、刘繇都是和自己本家本土有些关系的人,而刘备当时“未有纵横”,而且不是乡里人,所以被子义错过,双方都很遗憾。刘备好像还有些不识子义,心里只想着“原来我刘备的名字连孔北海都知道了!”却无心赏识人才。

张任因为重气节,所以在西川不降而死。由于演义的渲染,张任历来被蜀国支持者认为是刘备未能得到的大将之才。我认为,虽然张任可取,却没那么夸张,善于打防守战,也善于利用地形,和魏国郝昭类似。

结束语

看了《火凤燎原》和《苍天航路》等漫画后,我对刘备的喜爱与日俱增。他与我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心怀大志,施行仁义,得到低下阶层的欢迎,中老年人比较喜欢等等,我也有同等殊荣。但缺少了他的纵横天下的本领,至少演技就没他好,厚黑学又没学过,运气也时高时低,又苦无关羽张飞这样的大保镖,更无诸葛亮帮我经营,故而到现在还是海中舟、风中叶,往哪飘往哪摇,话语权不在自己手上。不过,我还是要以刘备为榜样,学习其“致人之道”、“治世之道”、“制胜之道”,乐观对待挫折,积极面向明天,争取新的辉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