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特务监视臣民的皇帝,是周王朝第10任君王姬胡,即周厉王。他为了禁止臣民对他的“诽谤”,从卫国找来一个巫人,让他四下打探,发现谁背后说他老人家的坏话,立即向他报告。这个卫巫,便是充当特务的角色。
周厉王仅用一个卫巫来监视臣民,当然算不上什么大手笔,而他也未封卫巫什么官职,不过是让他做自己的私人侦探而已。到了三国时期,周厉王的手段被乱世枭雄曹操拿来,并且设置“校事”一官以“广耳目,察群下”,监视臣僚。以往的皇家私人侦探,从此成为朝廷的正式官员,开始公开为主子效劳。
校事的职责是侦探、检举、处置对曹操心怀不满或有反叛嫌疑的文臣武将,他们只对曹操个人负责。校事的头目为卢洪、赵达等人。起初曹操只让他们担任侦探工作,并未授予他们拘捕、审讯和判决的权力,故这帮家伙开始还算守职,所谓“检御有方,不至恣纵”。后来,曹操令他们“上察宫庙,下摄众司,官无局业,职无分限”,也即朝廷百官皆在他们的监视侦察的范围之内。有了这帮特务,曹操便可身在宫中而明察臣僚的一言一行,而大小官吏一不小心便要倒霉,甚至掉了脑袋。
曹操为了整顿臣僚的风纪,曾下过禁酒令。一天,尚书郎徐邈闲来无事,在家中喝酒至醉,被赵达发现,即对他进行盘问。徐邈不说自己喝醉了酒,而说自己“中圣人”。赵达认为他不但违犯禁酒令,而且出言傲慢,自比圣人,立即向曹操报告。曹操得知后大怒,要拿徐邈治罪。徐邈的朋友、大将鲜于辅闻之,急忙到曹操那里为徐邈求情,他解释说:“那些爱喝醉酒的人平时称酒清为圣人,酒浊为贤人,并非以圣贤自比。徐邈为人一向谨慎,不过是喝醉了酒偶尔说了句醉话罢了。”徐邈这才免于刑事处分。
曹操早年有一个朋友叫许攸,后来到袁绍处做了幕僚。官渡之战后,许攸背叛袁绍,投奔曹操,为曹操击败袁绍献策献计。许攸仗着与曹操以前的交往,又为打败袁绍立下了不少功劳,便有些居功自傲。曹军破冀州后,他喊着曹操的小名,开玩笑说:“若不是我,这冀州城恐怕你难打下来。”曹操听了,大为不悦,但又不好为这一句话治他的罪,便强笑道:“说得是。”后来,许攸随曹操离开邺城,出东门时对别人说:“这家若不是我,焉能出入此门?”一个校事立即把他的话报告曹操。这一次,曹操不再客气,给许攸捏了罪名,将他逮捕入狱,随后将他处死。
曹魏时期,因曹操和他的儿孙们任用校事,致使告密成风,因校事告密而获罪的,当然不止上述数人。功臣名将尚且如此,一般官吏可想而知。《三国志·魏书》中关于曹操发怒的记载,可谓多矣。曹操一怒之后,不是有人下狱,便是有人掉脑袋。至于曹操发怒的原因,大多由于有特务向他报告某人之言行所致。
曹操以猜忌好杀著称于史,而公开委特务以官职,利用校事监视臣僚,也为中国历史第一人,可谓是搞特务政治的鼻祖。而他搞特务政治的手段,被后世许多帝王采用,且与时俱进,不断发扬光大,直至明朝的朱元璋统治时期,将其发展到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