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还原历史真相:周瑜从未打过黄盖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描写最精彩的片段之一,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长达六回的篇幅把曹、刘、孙三家的矛盾和斗争描写的淋漓尽致,可谓是让读者大饱眼福。

事实上,作者这样写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从历史上看,这一战之前,曹操挥师南下,锐不可当,大有灭刘备、取江东之势。经过这一次战役,孙、刘联合击败了曹操,遏制了他的锐势,孙权得以安居江东,刘备也得以先占荆州,后取西蜀,从此确立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一战直接关系到孙、刘二家的存亡,可以说,这一战如果曹操获胜,这一段历史可能就不叫“三国”,我们看到的写这一段历史的小说也就可能叫别的什么演义,而不叫“三国演义”。既写“三国演义”,对决定三国命运的这样一次关键战役,当然不愿轻描淡写,一带而过。

这一次战役也是孙、曹、刘三路英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大会师。这三家的主要英雄人物大多参与了这次战役,斗智斗勇也献智献勇。作者当然也不会轻易放过这样一个展现各路英雄人物性格的绝好机会。

不过,史书上关于这一战役的记载毕竟有限。《演义》作者充分利用有限的史料,又发挥了无限的艺术创造力。很多地方都依据史实加以扩充。黄盖苦肉计就是这样写成的。

三国历史上黄盖并没有什么苦肉计,但黄盖诈降实有其事。《三国志·周瑜传》有记载,说战役开始后,黄盖经周瑜同意,用轻利之舰数十艘,全部装满柴草,浇上膏油,裹上帷幕,树起牙旗,又在大船后系上小船。随后派人送书曹操,说要向他投降。然后浩浩荡荡驾船向北而去。曹操的军吏、士兵纷纷从营房里伸出头来观望,都知道是黄盖投降来了。离曹营还有二里,黄盖放开大船,同时发火,当时东南风正急,一时往船如箭,火烈风猛,不但烧了曹操的水营船只,火势还蔓延到岸上,烧了岸上的营落。周瑜率轻锐之军随后进击,曹兵只好大败而退。

《江表传》还记载了黄盖的诈降书。诈降书大意是说,黄盖受孙氏厚恩,经常为将帅,待遇并不薄,但从天下大势看,江东六郡人马抵挡中原百万大军,实在寡不敌众,这是海内所共见的。江东的将吏,不论愚智,都知道这一点,只有周瑜鲁肃偏怀浅憨,固执己见。从现实考虑,实在只有投降。到交锋之日,我黄盖便为前部,当随机行事,为曹公效命。《江表传》记载,曹操得到书信,还特地召见了送信的人,秘密盘问了许久,说:“只怕其中有诈,黄盖如果真的投降,建立大功,来日封爵受赏,一定在众人之上。”看来,曹操虽有怀疑,最后还是相信了黄盖。

曹操性多疑,为什么这一次那么轻易地相信了黄盖?可能与他对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有关。百万大军南下,轻取东吴,他是很自信的。事实上,当曹兵南下之时,孙权营内上下,确是闻风而惧,敢提出抗击曹操的,只有周瑜、鲁肃少数几个人。曹操肯定认为,黄盖也是为他的锐不可当之势所震慑,不得已而投降的。

依据这些史实,《演义》作者进行了增饰再创造。

先增设了一个苦肉计。孔明当时有句话:“不用苦肉计,如何能瞒过曹操。”这其实也是作者的想法。他大概认为应该用个什么计,骗过曹操,诈降才更合情理。于是,便让周瑜与黄盖商议好之后,在一日诸将聚会时,借口怠慢军心,将黄盖打个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昏绝几次。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连厚道的鲁肃也差点被瞒过了。

又增设了阚泽密献诈降书一节。历史上黄盖诈降,确有一人献书曹操。不过这人姓甚名谁,史无明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人不会是阚泽。因为赤壁之战后的十一年,即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为骠骑将军时,阚泽才辟补西曹掾,到孙权幕下。在这之前,他先是为钱塘长,后为郴县令,既远离政权核心,也远离孙曹对阵的前线。这个人家世农夫,贫而好学,受人雇佣,所写之书,写完便能背诵。这么一个人,作者把他写成黄盖好友,从边地请来,提前做了孙权参谋,不但参加了赤壁之战,还让他充当了重要角色,扮作渔翁,驾一叶小舟,来到北岸,献诈降书。靠作者给他的胆气和才辩,经受住了曹操的威胁和细细盘问,一番慷慨巧辩,瞒过了曹操。

还增设了蔡中、蔡和诈降的一节。历史上并无蔡中、蔡和其人,当然也不会有他们诈降一节。《演义》里,作者则写他们是被曹操误杀的水军头领蔡瑁的族弟,曹操许以重赏,让他们带五百军士,驾船数只,望江南而来,口称投降是为报杀兄之仇。二蔡的作用就是受周瑜利用,将计就计,把黄盖受刑而降的消息报告曹操。这两个人是为黄盖而写的。完成这一使命,他们就等着大战一开,被周瑜斩了祭旗。

经过精心增饰,较之史实是更为精彩动人了。有苦肉计,有阚泽献书,二蔡诈降作内探,原来比较简单的情节变得曲折动人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黄盖的忠诚、阚泽的胆略,还有周瑜、孔明,各种人物性格也都在曲折的情节里又一次得到展现。曹操相信黄盖投降也就更合情合理,他的失败当然也更有根据。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