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嵇康:三国时期风流绝代的悲情名士

嵇康(223年-263年),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人, “竹林七贤”的首领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玄学家。他出生高尚,是曹操的曾孙女婿,曾任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他“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做作”,以一种高蹈脱俗的姿势,标榜出一类别样洒脱的文化人格;以其悲壮唯美的人生方法,剧烈出一种独立自尊人文精力,成为名士中最具含金量、最具杀伤力的文化偶像。 仪范超常世所标 大抵称得优势流名士者,首先,要有名士的心胸风范。假如嵇康、孟浩然、李白都长得相似武大郎,对不起观众,那风流二字基本沾不上边,所谓的“风范”也得打个问号。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孟浩然 “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李白初到长安,著名诗人贺知章曾赞叹他像一个“谪神仙”,即天高低凡的神仙。而嵇康更是姿容出众。《晋书•;嵇康传》云:“康早孤,有奇才,super junior成员,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约1。87米),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天然。”其挚友山涛叹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嵇康死后十数年,super junior成员,他的儿子嵇绍来到京城洛阳,有人见到后就对嵇康的朋友王戎说:“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卓然昂首,如野鹤之在鸡群。”王戎答复:“君未见其父耳。”由此可推想嵇康的风采仪态又是美到何等水平。 可以说,无论是以古代传统的标准权衡,仍是以古代的或后现代的尺度断定,都能够用“帅呆了”这三字来形容嵇康外型气质。甚至今网上有好事者,把嵇康列为中国古代十大美男之一,与潘安、卫玠、宋玉等并列。我们常用貌比潘安、颜如宋玉来形容男子俊美;而卫玠是晋代一名“风神秀逸”美少年,由于长得太美丽了,一出门就“观者如堵”。 因为身材羸弱,有一次偷跑出门被围观得太久了,导致疲劳适度而逝世,遂有“看杀卫玠”之说。与以上三者比拟,嵇康的美不类卫玠病态的美,也不类潘安、宋玉文秀的美,更与当时上层男士所崇尚的敷粉施朱、熏衣修面的阴柔浮华之美迥异。他体格高大健美、“风度特秀”,崇尚天然而不刻意打扮,一举一动显示出超俗潇洒的品位跟美感,因而咱们也就不难懂得,为何当年嵇康进山采药时,会被赶上的樵夫惊呼为仙人了。 才干卓然天下仰 既是偶像派又是实力派的名士嵇康,除了俊美的体貌外,更领有不凡的才学,《魏氏春秋》说其“学不师授,博洽多闻”。他的诗、文、书法、琴艺都到达了很高的水准,是位多才多艺的全能式学者。《晋书•;嵇康传》云:“康善谈理,该不该拥抱 分享日志 《今年高考零分作文 看了我都笑,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他的诗气峻辞清,立意高远;他的文章威风凛凛,深入锋利;他的草书“精光照人,气格凌云”,被列为妙品。无论是作《高士传》,传上古高士之风流,还是作《太师箴》,明古今帝王之大道,super junior成员;无论是写《摄生论》,谈“清虚静态,少私寡欲”的导养之理,还是作《声无哀乐论》,辩“外内殊用,彼我异名”的音乐哲理,都闪耀着嵇康的远见卓识,令人线人一新。 在其充分的才情中,最具魅力指数确当数他在音律方面的深沉成就。他在《琴赋》序中说:“余少好音声,长而习之,认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味道有厌,而此不倦。”他熟习传统的琴曲,其中包含那首千古驰名的《广陵散》,据《太平广记》载,这首名曲是一个故人的鬼魂教他的,并让他不得传授别人。他还善于创作新曲,所作《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有名琴曲。当年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前提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大、造诣之高。

在魏晋时期,许多人就像景仰圣人一样崇敬着嵇康,甚至到痴迷和猖狂的地步。钟会原也是其铁杆“粉丝”之一,赵至更是其中的典型。钟会的父亲是汉魏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钟繇。《晋书》评论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他对嵇康素来景仰,一度曾到敬畏的田地。青年钟会写了一篇《四本论》的文章,想请嵇康指教,以便借嵇康的点评来抬高声望。但又怕被嵇康当面非难,所以只得把文章偷偷地塞进嵇康家的窗户,就一溜烟地跑了。赵至(字景真)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先世为当地望族,汉末纷争,家景渐衰,到赵至的父母一辈时便家居洛阳邻近的缑氏县(今河南偃师县南)。赵至14岁时到京城洛阳,游历太学。他看到了当时正在太学里写石经古文的嵇康,惊为天人,就跑从前讯问嵇康的姓名。嵇康感到有趣,高瑞欣在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值班室,便问他:“小孩子家为什么问这个?”赵至小大人似的答道:“我看先生风姿翩翩,气度轩昂,非比寻常,所以想结识一下。”嵇康见这个少年出语不凡,就把自己的情形告知了他。赵至碰到嵇康这样巨匠级的偶像人物,喜不自胜。回家后竟对大师相思成病,甚至得了癔症,屡次从家出逃,“数数狂走五里三里”欲去追寻嵇康。赵至的家人苦劝谨防、就医扎针皆无效,终于在16岁那年胜利出逃,多少番周折如愿以偿地见到了渴慕已久的偶像嵇康,并追随嵇康回到山阳,做了嵇康的入室弟子。 品德孤标岂同俗 当然,嵇康最令人高山仰止的既不是他的天姿秀出,也不是他的才情四溢,而是其独破洒脱、不屈权、不折腰的人格伟力。嵇康所处的年代正值魏晋之交,当时司马氏为牢固统治,以名教的名义大肆杀害异己,诛灭了曹爽、何晏、夏侯玄等八大名族。《晋书》也多次提到当时“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可见政治环境之险恶。在这十分时代,摆在嵇康面前的仿佛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彻底归隐,另一条是投奔协作。当年竹林七贤中的山涛、阮籍、王戎走的都是这两条路。这些人后来岂但都得以顾全生命,而且有的仕途还相称顺畅。可嵇康“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保持不与司马氏合作,也不彻底归隐,因此深招忌恨。 仍旧是他的“粉丝”钟会弹冠相庆。成年的钟会屡建军功,逐步得宠于司马昭。据说嵇康在洛阳城外打铁,前去访问。据《魏氏年龄》的记述,这次来访是“乘肥衣轻,宾从如云”,非常排场。嵇康一见这局面就很恶感,连召唤也不打,只是抬头与向秀持续打铁。钟会呆立很久,悻悻然欲离去,这时嵇康发话了:“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说完扬长而去。受此礼遇后,钟会就深恨嵇康,并乘机报复。 嵇康的知交挚友山涛(字巨源),想推举嵇康接他的空白,出任尚书吏部郎(相称于中心组织部长)。平心而论,山涛的引荐既是出于公心,又堪称知人善任,更主要的是愿望嵇康能借这次机会转变与司马氏分歧作的立场,以便躲过血淋淋的屠刀。然而嵇康不假考虑地予以谢绝,他给山涛写了一封信拒交。在这篇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中,他一开头就对朋友进行绝不客气的批驳,怪他不懂自己,甚至用尖刻的比方,说山涛是“厨师羞于一个人做菜,就拉祭师来帮忙”,目标是要他也“手执屠刀,沾上一身腥臊气”。并指出自己憧憬的是“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述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的淡泊生涯。而后,嵇康又写了自己不合适仕进的“必不堪者七”和“甚不可者二”,并将锋芒直指权臣司马昭,公然宣传自己“非汤武而薄周孔”。要晓得,当时名士王肃、皇甫谧等人为替司马氏篡位制作礼教根据,杜撰了很多汤武周孔的名言。嵇康在这里说自己“非汤武而薄周孔”,即是公开反对司马氏篡魏,这无疑戳到了司马昭的把柄,据说司马昭读毕此文,对嵇康深为嫉恨,杀心顿起,埋下嵇康导致杀身之祸的隐患。 广陵曲绝天地悲

钟会报复的机遇很快就来了。嵇康的挚友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而入狱,嵇康懂得实情后愤而写了一篇《与吕长悌绝交书》,为友人洗涮冤情。但就这样一封断交信,使得一代大名士嵇康走上了不归路。司马氏集团以“舆论放纵,害时乱教”的罪名,将嵇康拘捕入狱,并与吕安同罪量刑,用纱布包好。嵇康无辜下狱后,京城洛阳为之惊动。数千名在处所上极有名誉的英雄之士纷纭上书,要乞降嵇康一起入狱。而嵇康在朝中的好友阮籍、山涛也先后面见司马昭,盼望能救嵇康一命。然而,主审嵇康案件的不是别人,恰是以司隶校尉(监视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钟会。面对着雪片一样飞来的请愿书,司马统治团体显然感触到嵇康非凡的个人魅力与强盛的政治感召力。于是,钟会趁机火上浇油。他对司马昭说 “嵇康是卧龙,不能让他起来。你想让天下无忧,就要顾虑嵇康。”他恐怕司马昭担负杀戮忠良的恶名,便诬告嵇康“想辅助毋丘俭造反” [毋丘俭于魏正元二年(公元255年)在寿春起兵反司马氏,兵败而死],还引姜子牙和孔子诛杀不愿与之配合名士的典故,促使对嵇康早有必杀之心的司马昭痛下杀手。 嵇康入狱时并没有料到会有杀身之祸。在其入狱时作的《幽愤诗》的结尾中,还提到一旦脱离窘境将 “采薇山阿,披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得悉嵇康行将在东市受刑,魏国各界大为震惊。三千太学生群体上书司马昭,请求拜嵇康为师,免得其死罪。魏国各地数千豪杰也从五湖四海涌入京城,支援嵇康。但所有这所有,反而加速了嵇康的死亡。临刑前,嵇康脸色自如,他回首看了看日影,知道时刻尚早,于是从兄长嵇喜手中接过了自己可爱的片玉古琴,最后一次弹起了名曲《广陵散》。一曲弹罢,嵇康慨然长叹说:“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从容赴死,年方四十。“国内之士,莫不痛之。” 这曲《广陵散》是嵇康“临当就命”索琴而弹出的绝响,更是嵇康最后思维和性命意识的凝固。在“寄余命于寸阴”之时,他也不忘去弹奏“感天地以至和”的音乐,让琴声超出人生的绝境,去创化一种本然,去拓展一种空谷传响、长啸久绝。这曲《广陵散》,把昏暗的死亡法场演绎成一种穆重的、悲壮的唯美,也给嵇康的毕生划上最完美的句号。在西风最烈处、在高远入云的琴曲中、在三千太学后辈及魏国数千豪杰眼前从容赴死,嵇康在本人人生这场戏的最热潮处实现了最完善的谢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正是司马氏的屠刀成绩了嵇康作为魏晋名士首席代表的千古风骚。 英国思惟家培根曾这样评述死亡的意境:“死亡不能改变巨大的灵魂,存在这种精神的人,直到最后一刻依然不会失其本质。”魏晋名士、“人中龙凤”嵇康正是以这样的灵魂,彰显了文士的强壮精神和独立人格,实现了中国文化史上令后人仰之弥高的人格形象。他的伟大人格与出色才干,激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士自我意识和文化自发,加强他们直面人生的勇气和信念,使他们在面临“幻想照不进事实”的困境时,可能挺起文人的脊梁,活出一种自主的、不屈的、动听的生命出色来。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