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取得益州之后,为了招揽官心,刘备集团做了许多努力。比如对待公开表示厌弃刘备的荆州高士刘巴,先是由张飞出面邀请,然后诸葛亮写信劝说,最后刘备亲自出马热忱欢迎。就算是当时的刘备心中对刘巴千万个不喜欢,但是在非常时期,刘备也只能把个人的情感深深掩藏。诸葛亮也表现出色,只要是蜀中人才,往往能够不计较背景,第一时间委以重任,让一些官员很满意,很感动。整个益州官场都洋溢着浓浓的和谐气氛。
可是,在外表和谐的大环境下,有一个人却干了一些很不和谐的事情。这个顶风作案的人就是法正。
有人向执掌益州政事的诸葛亮汇报:“法正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法正本是益州官员,可是靠着出卖前任老板刘璋,获得了现任老板刘备的欢心。在当时,法正担任蜀郡太守,担任益州省会城市一把手,同时又是帮助刘备出谋划策夺取益州的主要人物,权势很大。法正在得志之后,完全是一副小人的嘴脸,当年对自己有恩的,就破格赏赐;和自己有仇的,想方设法陷害,甚至擅自杀掉了几个抨击、伤害过自己的人。作为益州的实际执政者,诸葛亮有责任,也有权力对法正进行调查。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这个人是执法如山,主张以法治蜀的。在第一次兵出祁山,街亭战败,诸葛亮就不顾许多人的求情,坚持按照军法,杀掉了违背军令,导致整个战役失败的马谡。诸葛亮和马谡之间不但没有过节,反倒是很欣赏马谡,甚至想过让马谡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可是,只要马谡违法,诸葛亮依然挥泪斩杀。(当然,斩马谡还有很多隐情,此文不做讨论。)
可是,诸葛亮对法正横行不法事件的批复让很多人不解。诸葛亮说:“如何禁止孝直,使不得少行其意邪!”为何诸葛亮对法正如此放纵,看到法正不法竟然公开表示不会调查,认可法正的种种恶行呢?
诸葛亮说了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诸葛亮说:“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诸葛亮在为法正评功摆好,在为乱法的法正开脱。诸葛亮说,当初刘备在荆州的公安的时候,北边有强大的曹操,东面有孙权的威胁,就算是身边也要时时担心孙夫人在家中暗害自己,每天提心吊胆的生活;可是现在呢,法正成为刘备的翅膀,帮助刘备夺得益州,让刘备可以在益州这边沃土上展翅翱翔,不用再受制于人了。这样的法正,我怎么能够禁止呢?
诸葛亮的逻辑就是不成立的,难道功劳大的人就可以横行不法吗?晋代的史学家孙盛对诸葛亮这番话很不以为然,认为倚仗威权,横行不法,往往导致政局混乱。因为受到君王的恩宠,就罔顾法律,更是国家败亡的根源。汉末大乱不就源于汉灵帝过分宠信十常侍吗?一个真正的明君贤相,就算是对宠臣,对亲人也应该应当以法律为准绳。诸葛亮如此行事,是明显的不作为。
不过,我倒觉得诸葛亮的表态正体现了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和学者的不同。诸葛亮看重的是大局,而孙盛看重的是大义。虽然说遵守大义必将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但是情势不同,若拘泥于律法大义,或许结局反倒不美。
当时益州的大局是稳定人心,让刘备的统治迅速稳固下来。法正的行为看似是破坏和益州的和谐氛围,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会推进刘备的统治。也就是说,法正擅杀很可能是刘备批准,诸葛亮默许,法正出面的一场政治阴谋。
为何怎么说?
在刘备取得益州之后,史书上没有写法正到底打击甚至杀害了哪些人,只是讲到那些人曾经“毁伤”法正。法正本是益州中下级官员,在刘璋手下混得很不好,只有益州别驾张松和法正比较谈得来,于是二人联手向刘备献策,阴谋夺取益州。当刘备取得益州之后,法正得势,他会打击那些人呢?一是他在担任基层干部的时候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二是在大家知道法正已经背叛了刘璋,做了奸细的时候,嘲笑、讽刺、甚至向刘璋献计斩杀法正的人。第一种人都是小人物,既然因为法正不得志而看不起法正,自然也会因为法正得志而追随、吹捧法正。很可能当初说话最恶毒的人会变成现在说话最谄媚的人。
但是第二种人就不那么简单了。他们属于坚定的反刘派,对于刘备入川,很多官员很早就曾经公开表示反对。当刘璋明白过来的时候,也斩杀了法正的恩人兼朋友张松,刘璋对于益州第二号汉奸法正自然也是欲除之而后快。这些人在刘备夺权之后,有的人选择了归顺,虽然归顺的态度可能会扭扭捏捏一些,但毕竟是归顺了,可还是有一些人会顽抗到底。这些人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或许是他们的名气不够大,或许是他们的名字被刘备人为掩埋,但肯定会有这么一批人。
刘备对待归顺自己的人也是有看法的。在自己起兵之初,主动来投的法正一流,自然视为心腹;在双方交战胶着时期,投降的也好言相待;对待那些兵临城下,才投降的就有些看不起了。类似的想法曹操也有,曹操就曾经下达过一道命令,叫做“围而后降者杀”,在被自己大军包围之后才投降的人,即便投降了,也要斩杀,这种人不值得收留。在当时的益州也出现了这么一个人物,益州的第一名人许靖。当刘备包围成都的时候,情势危急,许靖选择了翻城墙投降,可是很不巧被刘璋发现了。刘璋很心寒,但是念着许靖多年帮助自己,何况早晚益州也要失守,于是放了许靖。
等到刘备进入成都之后,许靖表示自己在城破之前就主动投降过,虽然不成功,但是希望刘备明白自己的心意。刘备看着趴在自己脚边瑟瑟发抖的许靖,心中很有几分鄙视。
可是这时候,法正说话了。法正以为天下有许多人是有名无实,许靖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刘备现在刚刚创立大业,不能让天下人非议。许靖这个人还是有点小小的名气,如果对许靖不够好,天下人或许就会说刘备不看重贤人。法正建议刘备“宜加敬重,以眩远近”,对许靖不妨高高的供起来,以蒙蔽天下人的眼睛。
古来君臣之间,上下级之间,就算是关系再融洽,也很难交心,彼此地位不同,利益不同。可是法正却说对待许靖不妨敬重,敬重的目的不过是“以眩远近”,话说的这么直接,可见二人关系非常不一般。
刘备采纳了法正的建议,在任命自己的属官的时候,许靖以益州老臣的身份名列第一。
刘备对待围而后降的许靖尚且如此鄙视,对待那些一心追随刘璋的死忠分子会如何呢?答案估计只有一个,毫不留情的斩杀。
可是,仁德之君刘备不能出面,贤明睿智的诸葛亮不会出面,算来算去,法正是做刽子手的最好人选。
于是法正杀了自己的仇人,大家议论纷纷,但是矛头都指向法正,把法正的行为看成是他个人横行不法。可是刘备却任命这位擅杀私仇的法正为尚书令,和诸葛亮一起打理益州政。若非法正为了刘备冲锋陷阵怎能如此?
法正斩杀的不但是法正的私仇,更是阻挡刘备入川的敌对势力。一个政治家,允许文人们有点个性,有点出格,但是绝对不允许在政治路线上和自己对着干。这一点,刘备如此,曹操也如此。只是相对而言,曹操做在明处,而刘备做在暗处,借法正的手斩杀。
法正和诸葛亮的关系并不好,对于诸葛亮在蜀中严格执法,法正也公开表示异议,不过彼此之间还算尊重。我看并非是什么相互理解,更不是什么惺惺相惜,或许有些像两个刺猬,有时候彼此保持距离,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