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的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套用此话的格式我们也可以这样讲,“有人的地方就有腐败”。不论是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还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尼日利亚,同样都不乏贪污腐败,当然,在距今两千年的烽火三国时代,也有不少“腐败分子”,接下来我们就来闲谈一下,三国时代的英明领导人曹操、刘备是如何“反腐倡廉”的。
应该说,三国这个时代承接了东汉末年。那时候的大汉王朝,统治了中华大地有近四百年,早已经“病入膏肓”,外戚宦官轮流“坐庄”,卖官售爵时起彼伏。“官二代”曹操就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登场了。因为有老爹曹嵩这个后台(1),曹操开始做官的起点不算太低,担任负责京城洛阳北城区治安的北部尉。当时洛阳治安已经很乱,就实行了宵禁,按现在话说就是晚上禁止一切户外“娱乐活动”,曹操为了根治治安问题,还制作了一批“五色棒”,分别被悬放在署衙和北部的四个城门上,以示警示(2)。可有人就是不信这个邪,比如蹇硕的叔父就是其中一位。“腐败分子”蹇硕是一个灵帝极为宠幸的太监。其叔父就是仗着自己侄子的地位,专横跋扈狐假虎威不说,还犯了宵禁。曹操秉着“不管牵涉到什么人,职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一律追查到底”的执法理念,顶住各种压力,硬是把这位大爷给活活打死。至此,“京师敛迹,莫敢犯者”。后来曹操外调济南相,当地官吏依附贵戚,贪赃枉法,听说曹操前來,害怕受到惩罚,全部逃入其他郡县。
像蹇硕叔父这样,被曹操以“反腐”名义收拾了性命的还大有人在,例如汉中割据势力张鲁的谋士杨松。当年,曹操率军征讨汉中,因对易守难攻的阳平关无把握,就派人贿赂杨松,使他陷害张鲁手下大将庞德,使其被迫投降曹操。在曹操攻打汉中城时,杨松为贪财而协助曹军,令曹军得以制压汉中。他怂恿张鲁出战,结果张鲁战败,而杨松因为收受了曹操的贿赂而闭门,不使张鲁进城。曹操攻取汉中后,张鲁和其部下由于“认错态度”较好,均得到曹操的厚待,唯独杨松因“贪污受贿”被斩于街头。
当然,曹操不仅大刀阔斧地拿“腐败分子”开刀,另一方面,他的“廉政宣传”工作也做的相当到位。曹操诗歌《度关山》中就有提到,“侈恶之大,俭为共德”,他亲身践行其廉政主张,生活朴素。《三国志》记载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在曹府,后宫之人不穿华丽的衣服,他本人使用的帷帐屏风和穿的衣服也是“缝缝补补又三年”。曹操还严格要求家人生活必须简朴,甚至他的女儿出嫁,嫁妆“皆以皂(黑色)帐,从婢不过十人”,这和如今某些富豪嫁女宝马车列队开道形成相当鲜明的对比。如果有家人违反禁令,曹操一律严惩不贷,有一次,他的儿媳妇,曹植的妻子因违令穿了锦绣衣服,被曹操看见了,竟下令其自杀。曹操还将简朴做法推行全国,将节俭作为官吏选拔的一个标准。同乡好友丁斐,因私自调换官牛被曹操撤消职务;路粹因违禁低价买驴,也被他处以死刑……一时间,公务员们不穿新衣、不坐好车,有效地“刹住”东汉后期以来奢靡攀比的腐败风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下被曹操称为“天下英雄惟使君和操耳”的刘备。应该说,同曹操显赫的“官二代”背景相比,编草鞋的刘备的身份要黯淡的多。因此,刘备的从政之路要相对坎坷一些。当年黄巾党人叛乱,朝廷招募英雄,刘备加入了“义勇军”,立了军功,被任命为安喜县太尉,后来朝廷派了个督邮来视察,当时官场早就腐败成风,上级领导索要“好处费”已经是个“潜规则”,可惜刘备是个清官,没钱打理“公关费”,于是索性捆绑了这个贪官,用棍棒打了二百下,解下了印绶,挂在督邮的脖子上,弃官逃亡而去。可以看出,早年刘备的“反腐”,还颇有水浒好汉逼上梁山的味道(3)。
如果说,“好脾气”的刘备“打击贪官”的行为是给逼出来的,那么他“为官清廉”的理念却是实实在在发至内心的。《三国志》里有记载的:刘备在新野失败后,有十几万老百姓自愿跟着他走。老百姓都是用脚“投票”的,能够背井离乡给着刘备跑路,说明了刘备“以人为本”的廉洁执政做得也是相当到位。不光是刘备,刘备身边的官员也是相对廉洁的:诸葛亮“蓄财无余,妾无副服,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关羽“封金挂印”,令曹操蹉叹不止;赵云以霍去病“匈奴未灭,无用家为”劝阻刘备分田宅赐将,把田地房宅归还百姓……
也许,正是曹操、刘备等人亲力亲为大力推广“反腐倡廉”的执政理念,使得三国时代这短短数十年间名士辈出分外精彩罢。
注:
(1):桓帝末年曹嵩就已官拜司隶校尉,到了灵帝即位,又升任大司农、大鸿胪,先后掌管国家的财政礼仪,位列九卿,位高权重。
(2):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
(3):《三国演义》为体现刘备仁厚,因此“鞭打督邮”这事让小弟张飞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