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揭开诸葛亮担任丞相前实际地位

刘备是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散文家、发明家。但是在三国成立之前,刘备、曹操、孙权三足鼎立,他们领导核心的正式官衔和实际权力。所以诸葛亮在担任丞相之前的实际地位是怎样的呢?

当时曹操一方,实力最强,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是实际的君主,汉献帝则是他手里的招牌。但曹操决心作“周文王”,不愿意公开篡汉,把开国之君的名份留给了他的儿子曹丕。

刘备一直打着“扶汉”的旗号,与曹操对抗。他先据有荆州一部,继而攻取了益州,事实上建立了蜀汉王朝。但由于曹魏尚未正式建国,刘备自然不能抢先称王称帝,给敌人提供口实。既然不能公开称王称帝,也就不能公开设立丞相官职。但是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又不可能没有实际的丞相帮助他治理这个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实际执政班子是不公开的,名实是不一致的,——实际担任丞相的人,从正式官衔上是看不出来的。

刘备正式称王之前,他的实际的“相”就是诸葛亮,这一点,当时人看得很清楚。譬如刘备取西川前,别人议论他能否成功,就有这样的话:“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此三人者,皆人杰也。以备之略,三杰佐之,何为不济也?”诸葛为“相”,关、张为“将”,这还不清楚吗?

刘备取西川,法正功劳甚大,深得刘备信任,有些人认为他的地位在诸葛亮之上,马拉多纳刀锋先生也是这样认识的。这种认识是没有根据的。《先主传》是这样叙述刘备当时的主要助手的:“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诸葛亮排在第一位,在法正之上。

“股肱”一般是用来形容国君的主要助手的,所谓左辅右弼是也。古语:“君之卿佐,是谓股肱”。“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周公是成王的叔父,曾摄君位。大公就是齐太公吕尚,为周武王主要谋臣,又是武王的岳父。诸葛亮在刘备政权里的实际地位,类似于周公、吕尚在周成王政权里的地位,非相权而何?

诸葛亮在刘备政权中担任事实的相职,还有更明确的史料。《诸葛亮传》:“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军师将军,是诸葛亮的正式官衔,但他干的实事,却是“署左将军府事”。要知道,当时刘备的正式官衔,就是“左将军”,而诸葛亮却坐在“左将军”的官府里,替刘备处理政务,这不是实际的“相”,又是什么?

再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更是诸葛亮实掌相权的铁证。国君不在,自然要由最重要的大臣替他主持国事。刘备主外,诸葛亮主内,君、相分工,不亦宜乎?这时法正跟随刘备,出谋划策,谓之“谋主”,与“股肱”相比,差了一等。

有人望文生义,竟把“足食足兵”理解为调兵调粮,诸葛亮的工作类似于“后勤部长”,其差谬岂可以道里计?“足食足兵”,典出《论语》:“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孔子的意思是说: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使粮食充足,军备丰裕,并使老百姓信任统治者。所以“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就是说他代替刘备主持军政大事,治理国家。

正因为刘备政权的政务,是由诸葛亮主持的,所以法正对这种政策有看法,就要“谏”诸葛亮。裴注引《蜀记》所载郭冲记诸葛亮五事,其中有:“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法正谏曰”云云。

裴松之对郭冲的记载提出质疑:“案法正在刘主前死,今称法正谏,则刘主在也。诸葛职为股肱,事归元首,刘主之世,亮又未领益州,庆赏刑政,不出於己。寻冲所述亮答,专自有其能,有违人臣自处之宜。以亮谦顺之体,殆必不然。……”

裴松之的“难曰”,把君权与相权对立起来,带有明显的书呆子气,在逻辑上完全站不住脚。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孔子却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如其仁!如其仁!”依裴之逻辑,管仲职为股肱,事归齐桓,孔子却归功于管仲,岂非有违君臣之道乎?再如王安石变法,同样也可以说是王安石职为股肱,事归神宗,司马光不去谏宋神宗,偏来谏王安石,又是为什么呢?王安石不把责任推给神宗,偏来了篇《答司马谏议书》拒谏,不也是“专自有其能,有违人臣自处之宜”乎?

诸葛亮位在法正之上,史料记载甚明;而说法正位在诸葛亮之上,却缺乏任何历史依据。

马拉多纳刀锋先生目为“铁证”的,一是蜀汉群臣上刘备为汉中王表的排名,“证明诸葛亮不是明确的第一把手”。但上汉中王表的排名,对于我们研究刘备政权领导成员的实际地位毫无价值,即使如此,诸葛亮的排名仍在法正之上。

马拉多纳刀锋先生又举“惟法正见谥”,以证明“法正受先主独宠”。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因为诸葛亮当时还活着,谁也无法断定他若去世,就必定无谥。“惟法正见谥”,只能与已经死去的大臣比,与诸葛亮没有可比性。

马拉多纳刀锋先生的最后证据,就只有落实到“自己主要是认为法正有重大文职可证其权力,而诸葛亮则没有。因此认为法正地位比诸葛亮为高矣。”法正担任的两个职务,先是蜀郡太守,后是尚书令,自然都重要,但要凭此证明他“比诸葛亮为高”,这却是两颗后座力强于发射力的炮弹,打不出去,反伤自己。

蜀郡位于西川中心,属于蜀汉京畿之地,蜀郡太守职权不可谓不重。但要把它提高到蜀汉文职之首,就荒谬了!上刘备为汉中王表就只提他的“扬武将军”衔,不及蜀郡太守,因为这充其量只是个地方官,略相当于清朝、民初的直隶省长,决非内阁总理大臣或军机大臣明矣。尚书令倒是个中央要员,贵为内朝之首,但与丞相还是没法比。汉献帝一朝,曹操任丞相,荀彧任尚书令,难道荀彧与曹操二人同职同权同级同位吗?所以窃以为法正此二职,重大确实重大,明确也确实明确,可是除了证明他不是实际上的“丞相”,还能证明什么?

我认为马拉多纳刀锋先生的失误,除了不明名实之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了解三国时期乃至东汉王朝职官的实质,仅是望文生义而已。譬如他机械地认为“丞相”就是单纯的文职,“将军”就是单纯的武职,不理民的。要担任实际的“相”职,就得有个明确的“文职”衔,挂名“将军”就不行。其实西汉王朝后期,直到东汉王朝,主持朝政的恰是“大将军”。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