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陈群廷诉郭嘉的缘由是什么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后世也有对他的其他评价,说他“不治行检”。那么世人争论郭嘉的“不治行检”究竟所指何事,已经颇有些时日了。陈群廷诉郭嘉的缘由是什么?

个人以为,一为无稽之谈,二三有些可能。

先看正史记载,十分言简意赅。“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由此,我们大致可知,事情发生在曹操的公署,陈群几次在公开的办公场所向曹操申诉郭嘉不治行检,郭嘉不以为意,我行我素,曹操十分欣赏郭嘉的作派,同时也表扬持正的陈群。(并非翻译,大致意思吧)

由于正史并未具体描述“行检”所指,要了解陈群为何廷诉,须知陈群是一位怎样的官员。虽然不少嘉迷对陈群的好感都不大,但看过《三国志》中他的传记,也应对这样一位清正的能臣颇怀敬意。

陈群出身名门,幼负才名,后与孔融相交,孔融素来高才倨傲,对陈群却极为敬重。孔融何等样人,由此可知陈群德才兼备(当然,绝对不是弥衡那一路,汗)。正史还有颇多事例,如后来皇女曹淑(?应该是吧)死去,皇帝异常哀痛,丧仪过奢不合礼制,他便上书劝谏,由此可见是正直敢言,极重礼法。其后他制定的九品中正制,也可见他对礼法的重视。另外,其父陈纪任大鸿胪时,曾议司法典刑之事,陈群也深通于此,从后来阻谏曹公恢复肉刑可见一斑。

那么,这样的一个人,可能会廷诉郭嘉什么呢?

首先,否定仿佛讨论最热的嗜酒好色说。朝堂或者公堂之上,一位深明礼法德行良好的士大夫,可能对同僚的私生活言之凿凿,并作为弹劾的理由么?即便现在,倘同僚的私生活确有瑕疵,凡知书持正之人,也决不会偷偷找领导打小报告。所谓嗜酒好色的说法,用粗俗地话说,是上不得台面的话,怎么可能在曹公的廷议中由陈群提出。

另外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从各朝的流传的古典文学作品乃至民间传说,对士人蓄妾婢,狎优伶妓女,多数都以为风流韵事,平常至极,个别还传为佳话。除非荒淫无度,否则一般人不会对此提出异议。试想郭嘉若够得上此等标准,曹公留之何用,史官也不会完全缄默的。至于酒,那更无可厚非,观魏晋时期的文人雅士,对这杯中之物的态度便知。

其次,礼仪失当说。我个人以为最有可能,当然也可能出于对郭嘉的喜爱,我备崇此说,有欠客观了。陈群廷诉郭嘉时,官职大约是司空西曹掾属。但及乱世,曹操的权利自然远不止此司空,他下属权辖范围,也很难确定。比照后汉书对东西曹掾的解释,“东曹主二千石长史迁除及军吏;户曹主民户、祠祀、农桑;奏曹主奏议事;辞曹主辞讼事;法曹主邮驿科程事;尉曹主卒徒转运事;贼曹主盗贼事;决曹主罪法事;兵曹主兵事;金曹主货币、盐、铁事;仓曹主仓谷事”等等,可谓包罗万象了。为何单提礼仪失当,实际上也是从郭嘉传记中以排除得出。

郭嘉传中,能推为过失的描写很少,有嘉迷常喜推想演绎的一句话,便是曹操自述的“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从曹操的角度,是谦恭下士,礼遇郭嘉,无可非议。但从郭嘉的角度,受之泰然自若,不思改进,似乎有点失礼。当然仅仅如此,似乎也不值得廷诉,只能说曹郭都不拘小节。

《礼记》所概括的“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的伦理规范,我们都很熟悉。东汉班固编纂的有伦理学法典之誉的《白虎通义》,记载“……所以制朝聘之礼何?以尊君父,重孝道也。夫臣之事君,犹子之事父,欲全臣子之恩,一统尊君……”,足见当时士人对君臣之礼的重视程度。只是郭嘉的不拘礼法之处或许不只曹操列举的这些,曹操的出身及气度或许并不在意,但传统些的士大夫是不能容忍的。郭嘉对于君父的礼节,尚且如此,更何况官仪官体。曹操创业初期立足未稳,集团内部也需依典章礼法,确立严整的统治秩序与权威的统治核心,郭嘉的行为,似乎就足以让陈群廷诉。(当然这也仅是猜测)

最后,官风不正说。此事关乎郭嘉的为官操守,大概比一更令人不愿接受,但也不能否认这种可能性。陈群入司空西曹掾属后,做的一件载于史书的事,便是向曹操进言,新进的王模周达秽德必败,曹操未加采纳,后二人果然作奸犯科被诛,曹操事后才知陈群有知人之能。倘若陈群察觉郭嘉官风不正,也有可能在做司空西曹掾属时提出,而且这样的问题,较之礼仪失当,似乎更有可能诉诸廷诉。

但是这种说法,遍观郭嘉传,更找不到相关文字足以作为佐证。与郭嘉同传的程昱,与同僚争威仪而被处分的事都写入了史书,郭嘉若真的像某些网友推测的什么贪污受贿,乃至侵占民宅或者欺男霸女,曹操怎么可能在陈群多次申诉之后,仍然放纵郭嘉,甚至“愈益重之”?虽然曹操用人不计其德行,但也不可能宽容到昏聩的地步。毕竟不是每人做官都能企及荀令、诸葛的境界,郭嘉可能多数官员一样行有微瑕,但为何会屡被陈群指责,也确令人不解。以我个人看来,只能保留这种可能性吧。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