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汉太尉之职。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是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县人。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初平元年(190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家人移居舒县 。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交好。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英年早逝,那么高管周瑜英年早逝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先来说说周瑜的故事。
孙策作战很勇猛,在周瑜的帮助下,经过几次战斗,扫平了江南的一些地方势力,孙氏集团开始繁荣昌盛,成为一方诸侯。可惜的是,孙策英年早逝,临死前,让其弟弟孙权继承他的事业,并要周瑜辅佐孙权。周瑜含泪答应了,其实,心里郁闷的,好不容易找到知音,就这样匆匆离去。
孙权当老板时,因为年轻,集团内部对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此时,身为江东三军都督的周瑜,穿着整齐的将军服,以大礼参拜孙权,态度极为恭敬。群臣见周瑜如此毕恭毕敬,以后便没有人敢再非议孙权了。呵呵,这一招就叫以其之威,伏其他人。周瑜一方面积极培训员工,另一方面向孙权提出了问鼎中原的合理化建议,并推荐社会上的鲁肃、诸葛瑾等有才华的人来辅助孙权,共同参与集团管理。江东集团一时出现人才济济、兵广将足的良好局面。
公元208年冬,曹操率领几十万大军南下,击溃刘备,陈兵长江北岸,直逼江东。群臣大都劝孙权投降曹操。正在孙权犹豫时,周瑜星夜赶到柴桑,面见孙权。在第二天的办公会上,主和派提出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不可与曹操对战,最好进行和谈。周瑜听了,厉言反驳道:“曹操虽名为汉相,其实是个欺凌天子的汉贼,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而孙将军以神武雄才,又承父兄的基业,占据江东,拥有数千里的疆土,军队精良,良秣充裕,目前正应一显身手,为朝廷除去奸党才对。英雄无不乐于在此创造一番事业,为何表现出如此软弱的姿态?如今曹操前来送死,为何还要去迎接他呢?”厉害呀,两句诘问,有道理。主和派怎么去反对?统一了思想,集团就有了行动的方向。统一了认识,步调一致就形成了合力。因此,政治思想工作是行动的法宝。
周瑜接着进一步分析,指出曹军的四大弱点:第一、北方的内部不安定,曹军有后顾之忧;第二、天气已冷,曹军的粮草势必不足;第三、北方的士兵来到南方,水土不服,战斗力势必减弱;第四、北方的士兵大多是“旱鸭子”,不善于水战。最后,周瑜总结说:“将军,您想捉曹操,最好就在今天决定。”孙权听了分析,非常高兴,当即把破曹的全部军队交给周瑜统一指挥。要想说服人,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周瑜的演讲口才给我们上了生动得一课。
公元218年11月,周瑜用计命黄盖诈降曹操,巧用火攻,一举火烧了曹军的大营。曹操狼狈逃走,赤壁大战以孙刘联军的胜利而告终。决策英明是成功的关键,强强联合是抵御市场风险的有效保障。
赤壁之战后,周瑜率军攻取南荆州。在与曹仁军队的作战中,周瑜的右肋中箭受伤。但他为鼓舞士气,令人用木棒支撑身体,使自己能坐镇于大本营指挥作战。周瑜的伤势一直未愈,加上战事频繁,无法静养,病情渐渐恶化。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可惜,周瑜因缺乏健康意识,导致悲剧的发生。
对于周瑜的才干,刘备、曹操、孙权都非常清楚。刘备曾私下挑拨周瑜和孙权的关系。刘备对孙权叹息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曹操则有意贬低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战,正赶上我的将士们染病,于是,我自己烧船退却,没想到,这下倒使周瑜成了名。”
不过,不论别人怎样议论,孙权心中自有一杆秤。周瑜去世,他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看看,只要是优秀的人才,当老板的谁不喜欢?
毛泽东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一文中指出: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了他,结果打了胜仗。
现在的社会既复杂又简单,学会舍得,主动抛弃掉一些身外之物,内心会平静许多。换角度看风景,便有不一样的风采。换角度看人生,那便有不同的景致。有勇气换角度,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转一个角度看世界,世界也许会无限宽大;换一种立场对待人和事,人事就会变得不再复杂。您说是吗?
周瑜之死留给后人警示颇多。尤其是现在社会正处于全方位的转型时期,新旧体制在并存中交替,社会矛盾在交错中转化,利益关系在调整中波动。人们难免无所适从,甚至偏激处事。妒贤嫉能、气量狭小、思想偏激、精神郁抑等不良心理状态是损害身心健康的杀手。高管周瑜英年早逝告诉我们: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欲万事要以身体为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