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历史迷雾中的曹魏第一将军:曹仁

大魏国,一个战功赫赫的国家,一个遍地英雄的国家,一个可以骄傲站立在历史长河中的国家。即使我喜爱让人伤感的蜀国英豪,即使我感伤风雨飘摇的蜀国,即使我无法改变追求忠孝仁义的本性而站在魏国的对立面,都无法让我不正视历史正视这个值得夸奖的国家。

闲话休提,将军们都站好了在那了,他们都好像活了一样,我的眼睛里,看到的是一个个英雄豪杰,一个个英武盖世的猛士。

如何评价一个将军,我分成五点:统率能力,兵法谋略,个人勇武程度,战功,其他才能。(具体到每一处拿出来讲我做不到,我自己心里清楚,如果你认真看完了每一个人,你也会清楚。然后你心里的一杆秤会有你自己的一个答案。)

本身想效法三国游戏,把武将的能力都以档次分化,但是怕大家较劲,我还是用言语表述吧。(后期武将不考虑了,人不多,事不多,也不好与前期的人比较。还有几个文武兼备但是武上很难讲的人不阐述,例如姓钟的。)

如果看到自己心仪的武将没有入围,请不要着急,后面我会阐述,因为很多武将很特殊!

入围: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曹真,夏侯尚,张辽,乐进,于禁,张合(别较劲字啊,图个方便),徐晃,李典,李通,藏霸,文聘,满宠。

先来说说那些特殊的武将:

天字第一号,夏侯惇。这个曹魏地位第一的武将,为什么传记就那么点字,为什么事迹少的可怜,从别的武将那里也仅仅一闪而过,我不知道是真的名过其实还是有政治内幕。那么我们能看到的东西里,前面是在夸韩浩,(这个人挺厉害的,但是没有厉害到顶级,不算上他,让我偷个懒吧。)后面在说他那个弱逼儿子。中间这少少的一段,只讲了一件事情,他是所有武将里,地位最高的,最亲信的,没有任何一个武将能比的上。为什么?原因很肤浅,情,每个人即使曹操一代枭雄,也不可避免。夏侯惇和曹仁是曹操的堂兄弟,是亲属关系最近的,但是夏侯惇不一样,他们是有血源的,曹操父亲是夏侯家子,过给曹家当儿子,他和夏侯惇的堂兄弟是血亲,曹仁不是。每个人将心比心的想一想,我唯一的这个好兄弟,我是不是最信任他,是不是要给他最大的恩宠,更重要的一点,我是不是要让他最安全!夏侯惇,大部分的事情是。。。(请允许我再次偷懒的这么用省略号)看家!以及。。。种地!除了大前期打一些仗,后来零零散散的最多算是领兵,领最安全的兵。地位很高,恩宠很大,也许夏侯惇最大的幸福是他是曹操最亲近的人,也许夏侯惇最大的悲哀也是他是曹操最亲近的人。被人记住的,只有刚烈的性格,好学的品性,清廉的官风以及那只瞎了的眼睛。也许元让很勇猛,也许元让很有统帅能力,但是没有体现的机会;兵法谋略,他丢过一次人,李典比他懂,其余还是没有体现;他的功劳很多算在看家和种地上,战功很难细说,有其他的才能,种地不是表面上那么肤浅和不值一提,他其实管了一件最重要的事,但也仅此而已,将军内政管的再好,也还是将军。一切的一切,让人只能惋惜,并且把夏侯元让当成曹魏的一个象征而已。

贴身护卫,许褚,典韦。这两个人,曹操的好基友,三个字形容,猛!胆!虎!但是,不得不但是,他们是贴身护卫,兼职干干先锋敢死队。将军,我说的是将军。他俩是勇武程度的第一梯队,A+顶级,还有格外的忠心,仅此而已。

儿子,曹彰。他很强,他还是一个有统帅力的将军,也是一个懂兵法的人,他在北方干架干的让人佩服。但是这个处在衔接段的后辈,他的人生,戛然而止。没有办法,历史就是这样,很残酷,没有假设,不是么?

那入围的这些人,我们怎么分析才不至于各持一端混乱的无法评述呢。必须建立一个主线,然后在主线的基础上把其余的添加进去,之后再得出结果。这个主线,是战功,是封赏,是实实在在可以对比的一个内容。这个内容分三种,第一,爵位,第二,将军位,第三,封邑。

细细分析过这三点的人,一定能得出一个结论,爵位基本不用参考,将军位辅助参考,封邑实际参考。爵位是恩宠,虚封形成的那时,爵位经常是因为一件事情而赏赐,一个不能用来评判一个将军一生功绩的参考依据;将军位是地位,资历也会决定将军位,如果条件相当的话,可以用来参考,尤其将军位之后附加的权力,但不能盲目的以将军位决定功绩;封邑,一个明确的数字,因为功劳而封赏的具体的数字,不管资历,最终都会有一个数字。

具体问题一定要具体分析,我并不是拿封邑来决定这个将军的全部,而是从这里入手!看好了,是入手!

曹魏立国,公元220年,封邑:

元让:2500(死在当年,没有立国封邑)

秒才:800(死在219年,没有立国封邑)

曹仁:3500(死在文帝年间)

曹洪:2100(和曹丕的问题死的时候1000)

曹休:2100(文帝年间增到2500,死在文帝年间)

曹真:未知(明帝年间增到2900,死在明帝年间)

夏侯尚:1300(文帝年间增到1900,死在文帝年间)

张辽:2600(死在文帝年间)

乐进:1200(死在218年,没有立国封邑)

于禁:1200(立国前被擒,没有立国封邑)

张合:3300(明帝年间增到4300,死在明帝年间)(文帝年间的微功不大,3300这个数字应为立国封邑,200左右的出入)

徐晃:2900(明帝年间增到3100,死在明帝初期)(文帝年间有破上庸功,2900没准包含文帝年间因上庸功加封,但是应该数字不会太大,300左右的出入)

李典:300(英年早逝,且很特殊的不与人争功,很谦让)

李通:800(英年早逝,这个是死的时间早)

藏霸:3000(明帝年间增到3500,死在明帝年间)(文帝年间的微功不大,3000这个数字应为立国封邑,200左右的出入)

文聘:1400(文帝年间增到1900,死在文帝年间)

满宠:未知(活的时间长,统帅一方时间长,打的仗多,比曹睿早死一年,死前9600!)

(括号后面的内容对辅助大家自己评判和分析有帮助,时间空间都是不得不考虑的)

淘汰:

先说没有加进来的两位将军,张绣,郭淮。张绣雪中送炭,并且打袁绍很有功劳,封邑冠绝诸将,他一步步战斗了那么些年,还是西边来的人,应该很能打,但是,死的那么早,排除他,没有异议吧?郭淮,虽然从戎的时间也不算晚,有武力,有统帅力,有谋略,也打了一辈子仗,封邑也不少,请允许我偷个懒直接省略了可以么?这个人什么都好,但是什么都没好到让你觉得厉害,郭将军别怨我。

然后让我们看看满宠这个封邑之王。(曹爽快点滚蛋,洗洗睡吧别来找我)第一件事,(早期管司法的事不谈了)跟着曹仁守孤城,坚持坚守不可放弃,他起到了在三国这个拐点上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他的坚持争取了足够的时间,是他的睿智看清了局势,他是一个帅才,早早的就体现了。

最终到他死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辉煌的战绩,为什么辉煌,第一因为时间长,第二因为打的多,第三因为他的谋略,统帅,战斗三种能力都得到完美的呈现。孙权兄,你自己掰开手指头数数,你自己打仗,打过胜仗么。。。

这些辉煌,为他赢得了9600这么牛逼闪闪的数字,我们是不是因为他的鹤立鸡群可以直接颁发曹魏第一将军的名号呢?我很想就这么送给他,但是不成。为什么?我可以用命运来形容么,他一辈子基本上都在欺负孙权,他没有遇见可以和他匹敌的对手,陆逊你跑到哪里去了啊。他是曾经在时代转变的战争中发挥了很重要作用的人,但是大部分高手,都在那时告别了他们的光辉岁月。而剩下的那些耀眼明星们,互相有过交手,在西方,在东方,唯独不在他这个中心地带。曾经联袂登场的高手们,在这里上演了一次次精彩的交锋,把世界的目光都拉到了这里,但是曲终人真的会散,即使再不舍。留下一个寂寞的身影,活了很久很久,满宠走的时候,深藏功与名,也许一生无憾,也许。我猜测,这个老人,离开这里的时候,一定会有不舍和遗憾,因为他是一个无双的将军,可惜没有机会证明自己是最好的那一个。

另一个相似一些的人是曹真,他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就是将军位后面那段虎虎生风的话,都督中外诸军事。那个时代,是1v1的年代,诸葛亮和曹真都是一个人掌管整个国家的军队。他阻挡了诸葛亮大部分的进攻,是他,不是那个司马懿,他孤注一掷想要替魏国解决问题的一战,被老天爷叫停了。命运,有时候就是那么让人玩味。子丹诚佳人,也仅仅佳人而已。

说了两个人,我们不得不面对分析这个问题时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命运。有些人,很厉害,但是没有办法去体现自己的丰功伟业,没有办法证明自己可以拿下更多的赫赫战功。很遗憾的说,最终脱引而出的人,不见得真的比那些被淘汰的人强,但是他们的命,一定让自己创造了足够的功名去战胜了别人。

凡事,创业最难,起步最难,现在这个社会也是这样,人们在工作中抱怨不公平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那些舒舒服服坐在高位上的貌似无才之人,他们当初所给予老板的帮助,是创业艰辛时的救命之力。乐进,于禁,李通,李典,都是带着自己的乡党随从周旋的,都是自己搞到人马帮曹操起步的人,之后一路为曹操立下了很多战功,这种人,还特别能打仗,如果一切顺利,我相信,他们是有机会耀眼于世的。

李典死的年少,李通死的早,他们连向五子良将看齐的机会都没有,如果给他们时间,或许吧。

特殊的二子,左将军于禁投降了,这么样一个无法饶恕的罪过,他也没二爷那么好的命有曹操这么样一个知己,是真正的投降,一切的一切,注定了五枚宝石做成的棋子中的这枚,缺了一角。如果他还有机会选择,他一定会鼓起勇气选择死,但是历史依然不可以假设。

另一子乐进,这也是一个奇怪的人,他死的确实算早,但也不是很早,有影响,但是并不影响太大。他的传记内容少,有点夏侯惇的意思,陈寿也说他和张合“或注记有遗漏。”(张合的问题后面再说)这是为什么?这是魏国,不是不写历史的蜀国,陈寿才差多少年的人,怎么会可能遗漏,他大不了说乐进死的早,所以内容少得了。这段批注真的特别画蛇添足,让人感觉特别的别扭,不知道各位看客有没有同样的感觉,可能我想的太多了,可能仅仅是我的推断而已,但是我得出了反问历史的推断。我不是一个完全信奉史书的人,我有自己的思想,所以我认同大部分,而质疑少部分。我的看法是他对这两个人的记录,是故意遗漏的。

乐进的这短短一段,其实并没有删除他在战场上的表现,非常奇怪的把可以写很长的战斗细节全部压缩,(和夏侯惇不同)而是尽量用最少的字叙述经过,陈寿把一切都写出来了,但是,全部是最平淡最简洁的方式。杀淳于琼,别人的传记写这一段都写的不少,亲手干了淳于琼的乐先锋就俩字,力战。。。寿哥你不要逗我好不好,是我笑点太低么。包括乐进打跑二爷好几次的事,寿哥你突然降低了文学水平了是么?(我理解一个史官的无奈,你只能尽力,你也尽力了,还留下了一段突兀的摸不着头脑的耐人寻味的话让我这个后人琢磨。包括张合。)

短短一段,基本都是乐进的战功,很多,按数量算,跟张辽徐晃差不多,但是每一战都是一句话,这不叫遗漏,这叫简化。如果想的简单点,是乐进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比如曹丕,想的深入点,联系三国历史最难以了解真相的曹家内部夺位的事件,那就是乐进参与了这件事。这个人打仗是爱冲前面的,但是性格上是很有城府的,很深,以曹操对手下的了解,以及让乐守城,张,李出城的这个决定能看出一些端倪。不是无缘无故的,一定是因为对性格的了解。一个历史谜团中的人物,我无法说任何一个人比他强,因为他和高手对决多次并且无一败绩,但是,太难了,我只能了解他的战功和猜测一些性格。但我也无法证明他最厉害,对么,无论哪一点。218年,右将军乐进薨,细节无,内幕无,五子良将最迷一样的一个小个子。

夏侯渊,你能从他一切的记录里看到他的强大,他是一个全才,如果没有死,他可以开创自己的时代,他不会像现在这么受争议,但是没办法,他死了,他注定成为了一个兵败身死被藐视的人。本身人就不多,他分了一半的人去救张合,曹魏战线拉的长长的已经不可避免夏侯渊的悲哀。但是对于一个临阵战死的将军,请给予他足够的尊敬,看看他十三岁的儿子那份烈气,父子同赴黄泉,将军威名,不愧后世。

夏侯尚,文聘,两个人的封邑都不高不低,而他们的战功也是这样,有功,不错,仅此而已。

为什么我觉得乐进张合的记录有内幕,不是瞎猜的,而是慎重推断的,历史书一直是这样,当然,前四史好的多,从南北朝的内容开始,越往后越被统治者影响,(比如清史?)不可能谁都是司马迁,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压力,每个人的无奈,无法逃脱无法避免,大部分平凡的人,都没有司马迁那样的耿直,我们都活的很圆滑,并且知道什么时候该妥协。所以,曹洪注定只有这么点字,他的事情是表面上的,掩盖不了,而有政治原因的人在魏史上都会缩短记述。曹休和曹洪一样是2100,不少了,但和剩下的那几位比,又差一点,他俩都是功劳不小,但是,到不了顶级。

如果没有封邑的事情,我还是会留下剩下的那些人,淘汰上面的这些人。因为结论是从各各角度得出来的,(是一张画,不是画的任何一片)我从封邑中看出来的规律,是后来分析得到的。封邑这件事情虽然不能绝对的分出高低,但是完全可以用来把顶级将军们筛选出来,那是实实在在的战功奖赏。

满宠可以不服气,满宠可以感叹自己为什么出道上台的这么晚,但是封邑冠军无法把自己勉强挤进来。

晋级的A+级名将:曹仁,张辽,徐晃,张合,藏霸(有什么东西混了进来)

没有失节的五子良将乐进,封邑冠军满宠,这两个人一定不服气藏霸混了进来。藏霸被放在文聘前面,归类在镇卫州郡的将军里面,没有五子良将的威名。(这个威名是曹操死之前军营里面所已经拥有的了,称呼是寿哥评价的,威名是军营里自己树立的)但是藏霸是特殊的,特殊到我们都习惯性的忽视了他。

哪个名将不是镇卫州郡的,为什么我把他区别于满宠文聘曹真,而把他挤进了顶级,因为满宠等人的功绩主要都是220年之后的鼎立年代,价值和成分,都无法与220年以前的相比。

为什么220年曹魏建国的时候他有3000之多,他没有像曹,徐,二张那样立下绝世战功,没有在人们最关注的精彩纷呈的舞台上表现自我,最多只是一个配角,配角一下张辽什么的。(而且很少被人注意)曹操坐拥北方,俯瞰孙刘的时候,曹魏的战线像拉着一条长长的银河,上面繁星点点,从西到东,将星云集,每个人都雄姿英发的统领着自己的队伍。这条线上最东边有一颗星的光芒太暗了,人们往往忽视了他。

十几年前,曹操还没有这条线呢,他只有两块蛋糕,一块他自己一边吃着,一边带着他的这些将星们,南征北讨,为什么没有西?因为西边没事,为什么没有东?曹操会说:“因为东边有一个我信任的人替我管着,他办事,我放心。”一共只有两个蛋糕大地盘的曹操,把一半交给了藏霸。“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这是多么大的权力,对于当时的曹操来说,这个权力大到藏霸自己都觉得太大了,希望把自己的家属和手下兄弟们的家属送到曹操那当人质。曹操是信任藏霸的,曹操虽然真的生性多疑,但是对于自己信任的人他又有一种完全的放心。(这种人往往都是纯粹的人,也可以说是江湖气很重的人,也可以说是义字当头的之人,曹操很喜欢这种人,和这种人交往的时候,他会是一个重义气的普通人的形象。)曹操对藏霸的答复,各位看客可以自己去看看,真情真义。藏霸之后就这么给曹家守了一辈子后院,北方有仗,他去帮帮忙,南方有仗,他去帮帮忙,别人耀眼,他陪衬。自己那有乱党,他还得收拾收拾小角色。那些将军们一个个越爬越高,越来越出名,藏将军就那么无怨无悔的看了一辈子后院,(不是安稳的后院,是一直帮忙打仗的后院)只有3000这个简单的数字昭示着他的杰出。十几年前曹操给了他半边天下,十几年后,不知道看着请教他的曹丕以及如今诺大的曹魏天下,藏将军是什么感受。我不清楚,但是他一定会是欣慰的,士为知己者死,一世功名转头空,只如浮云一般!天下第五,老子配的起。

请允许我在这里停顿一下,因为在最后的总是最艰难的抉择。在这个抉择里,人们往往会夹杂自己的情感。我不由的想起小时候,对于这四个人的印象来源于三国演义,曹仁和周瑜周旋了一回,最后输了跑了,张合被张飞打着跑,徐晃在汉中玩背水一战,张辽在合肥把孙权打成了小孩。结论是在我的印象里,张辽是曹操最牛逼的武将,然后张辽还是二爷的好基友,讲义气,身为二爷的脑残粉,不得不把张辽放到了第一,既然没有喜欢的,那就二爷的好基友最厉害吧。

但是我现在是一个成年人了,世界并不是我小时候想象的那样,这个世界很大,这个世界有数不清的人,这个世界会有很多事情,很多道理,无法明确的定义,对错都不是孩提时那么的绝对。有些事,明明是对的,可实际上却是错的,有些事,明明是错的,可实际上却是对的。人,也一样,人比事,更复杂。

那么我得到这个结果:在曹魏的世界里,曹仁天下第一,张辽,徐晃,张合并列天下第二,藏霸第五。

是否正确,是否真的公正客观的反应了一个千百年来没有结论的问题真正的答案。辗转反侧,最后扪心自问,我虽然卑鄙,但做到了公正以及认真,这个结果,我对的起这些前辈英豪!

曹仁作为统帅的时间最长,大司马长久以来守卫天南,战功赫赫,最重要的事情是独守孤城,成功替曹操挡住了射向胸口的箭。徐晃,张辽,张合作为统帅的时间差不多,没有曹仁那么高级,但是高级只体现地位,不体现能力。徐晃最重要的事情是奋战二爷,直插心腹,解了樊城之围,可比亚夫。张辽最终要的事情是以少胜多,雄踞合肥,成功替曹操挡住了坎向后心的刀。张合就显的没那么嚣张,在夏侯渊死后重树魏军威名,在诸葛亮出山的时候,阻挡诸葛亮多年。

他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每个人都是独挡一方的绝世之将,字里行间所体现的,我们无法给他们具体化,但是我实在分不出谁的统帅能力更强,谁的兵法谋略更强,感觉张合稍微弱一点,但是张合有他的专长,并且张合有一些内幕,外加张合活的时间长,拿功劳的数量来弥补这方面的稍显不足,应该不为过,毕竟活的长的总能比活的短的多捞些功绩。(张合的秘密,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他和司马懿有隐藏在内部的矛盾私怨,要不然就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在那时候就已经想除掉魏国的脊梁了。以司马懿的智商和谋略,他不可能不了解诸葛亮的反杀能力以及用兵的忌讳,不可能不认识到这个军令是让张合通往死亡的令牌。张合自己也明白,但是身为一个将军,再高级他也是一个军人,他别无选择。夏侯渊,我欠你的,我这就来陪你。)

战功,曹仁张辽徐晃死的比张合早,但是我用张合后面的功劳抵消了他前面的败绩以及稍显弱一点的统帅能力

还是用220年的封邑来看,曹仁3500,张合3300,徐晃3100,张辽2600,其中张合徐晃会虚高一点是他们在文帝年间可能会有封邑,扣除一点的话,结果是曹仁在封邑上确实要比他们3个高一点点,而他们三个差不多。如果说裙带关系曹仁比他们多的话,不认同,但我也不反对,什么原因都有可能的,不是么。我认为曹仁高一头,是我认为而已。

那么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勇武程度。怎么看?除了从书里的描写和评价看,还能怎么看。绕了一大圈,得到真理的方式,原来仅仅这么简单。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我们寻寻觅觅找寻真相的时候,真相早就摆在我们眼前了,怎么算,你都无法算出,那看似无关其实有关的真理。因为凡事都是相通的,我们考虑了各种因素各种条件,是为了得出最准确的事实。而最准确的事实才是把这些东西展现给我们的源头!源头产生了细化的很多东西,我们把细化的东西拼凑出了源头,却发现,源头就在起点。

比较勇武,比较的就是曹仁和张辽谁更强,徐晃和张合没有描写,也没有像张辽一样的机会展现,应该是和张辽持平的,除非你让他们复活起来干一架,要不然你永远不会知道。

决定胜负的仅仅是一句话,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

如果这句话是曹操说的,那我一定不同意,因为他和曹仁是亲戚。如果这句话是曹仁的手下朋友亲信说的,我也不会同意,因为还是会有各种情感色彩加入。

因为一句话就决定了胜负,肯定又有很多人不服气了,但是这种胜负本身就是那么虚无飘渺和不切实际。因为从古人告诉我们的字里行间,你唯一能得到的感觉就是,怎么会有这么出色的将军,并且还有另外一个,两个,三个。

但是曹仁每一项都比别人多那么一点点,每一项都比别人多那么一点点的结果,就是他就是那个当之无愧的魏国第一将军。

我希望的是我看不到这些一点点,然后告诉你们四个人并列天下第一,这样所有人都满意了,或者所有人都不满意。

将军们还是将军们,我还是我,你们还是你们。我写这篇文章不是来夸奖曹仁的,我夸奖的是所有将军们。那一串将星的耀眼,让人充满崇敬。我写这篇文章也不是来比高低的,我是来对他们所有人发出赞叹的,我是在歌颂所有的英雄们。

最后,就让我们欣赏他们中的佼佼者的表演:

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甚,谓左右:“取马来!”矫等共援持之。谓仁曰:“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余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余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太祖益壮之。

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朝,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

二位将军的胆气,勇武,一切尽在不言中,纯爷们儿!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