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8月,因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北逃的咸丰皇帝病死热河,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继位。由于载淳过小,慈安和慈禧两太后垂帘听政。慈安太后即东太后,是咸丰之皇后。咸丰死后,她晋封为慈安太后,地位在慈禧太后之上。可是,年仅45岁的慈安突然暴毙宫中,两宫并列垂帘听政一下子变成了慈禧的一人独裁。慈安太后怎么会突然死亡的呢?
慈禧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这一点咸丰皇帝早就觉察到了。因此,他在临终之前,密授朱谕于慈安太后,并嘱咐,如果慈禧恃子胡作非为,就让慈安拿出密谕,按祖宗之法治罪于她。咸丰死后,为了告诫慈禧,慈安曾把密谕拿给慈禧看。慈禧对密谕感到惊惧不安,因此办事谨小慎微,不敢胡作非为。对慈安更是言听计从,关怀备至。时间长了,慈禧“安分守己”的外衣蒙蔽了慈安,开始对她放松了警惕。
慈禧为讨好慈安可谓煞费苦心,有一次,慈安患病,吃了太医所开的各种药,无奈都见效甚微。一气之下,拒绝吃药。没想到,几天之后,她的病居然奇迹般的痊愈了。大病初愈后的慈安兴高采烈地到御花园散步,恰巧遇见慈禧,只见其左臂缠着白纱。十分惊异的慈安太后就上前询问慈禧原因。慈禧回答道:“前几天,我见你病卧床榻,面色苍白,心里很难过,因此就从我左臂膀上割下一片肉,让人煮汤为你滋养身子,以表我的一片诚意。”这一席话,让慈安听了大为感动。慈安感谢万分地说:“想不到你竟然是这样一位好心人,先皇不应该对你有什么不放心的地方。”说罢,便回宫中,当着慈禧的面,烧了咸丰皇帝的临终密谕。
慈禧心上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她感到轻松多了,因为再也没什么值得她担惊受怕的了。没有了密谕纠缠的慈禧从此也一改常态,开始对慈安出言不逊,以前她的那种毕恭毕敬也荡然无存。朝中政事更是无论巨细,都是一人独揽,根本不把慈安放在眼里。知道自己上当的慈安,叫苦不迭,但后悔晚矣。
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十日戌时,这位比慈禧还小2岁的仁爱忠厚的皇太后突然暴毙宫中,朝野上下更是议论纷纷。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将她的猝死与慈禧联系起来。对于这段历史,历来说法不一。那么慈禧究竟杀没杀慈安呢?
一种观点认为,慈安死于疾病,而非谋杀。就此事《德宗实录》这样记载:“(光绪七年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疴,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可疑的是,这些记载最初来源于慈安的《遗诰》。但这本书完全是在慈安死后,按照慈禧的指示所做,很有可能慈禧为了掩盖某种阴谋而肆意编造死因。因此人们有理由怀疑记载的真实性。
另一种观点认定慈安就是被慈禧毒死的。这一说法基于《崇陵传信录》的记载:咸丰帝在弥留之际,曾密授一份遗诏给慈安,要她监督慈禧。密诏中授意,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已,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不谙世事的慈安却将此事告诉慈禧,并当着慈禧的面,将此遗诏烧掉。阴险毒辣的慈禧表面对慈安感泣不已,实际上已起杀机。遂借向慈安进献点心之机,暗下毒药,加以谋杀。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慈安的死与慈禧有莫大关联,但认为她不是被慈禧亲手杀死的,而是被逼死的。据《清稗类钞》记载:慈安与慈禧共同垂帘听政之时,慈禧权欲极重,相反慈安却倦怠少闻外事,并不与之争权,因此倒也相安无事。光绪七年(1881年)初,患血崩剧疾的慈禧卧病在床,不能总理政事。这段时间慈安独掌朝政,也因此招致慈禧的嫉恨。事后慈禧诬陷慈安“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言辞激烈以致慈安气愤异常。但慈安为人木讷,又不能与之辩,恼恨之下,“吞鼻烟壶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