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关羽与曹操决裂真实原因:看中的女子被曹操霸占

在港台警匪片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一幕:警察在执行重大任务前先拜一拜关公,祈求保佑顺利擒贼归来;而他们的任务对象匪帮同样拜着关公,祈求保佑帮派壮大发展……黑白两道同时祈求一个神仙保佑,不知道关老爷在天有灵是否会左右为难。

影视作品中的这些场景虽然极具戏谑效果,但确实反映了关公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性。作为一个成天打打杀杀、刀口上舔血的血肉之躯,最后竟然能进入庙堂,走上神坛,成为世代供奉的“关圣帝君”,这就已经足够让人深思了。而更有趣的是,走上神坛之后的关老爷可以通吃儒释遒三界、黑白两道,乃至社会各个阶层。在儒教中他是“关武圣人”、“患义圣人”,在道教中他是“关帝圣君”、“关武财神”,在佛教中他又是“伽蓝菩萨”、“护院菩萨”。商人供奉他,图个招财进宝、日进斗金;普通人供奉他,图个镇妖辟邪、家宅平安;至于警察局和黑社会同时把他当做不二的偶像也没办法,他过五关斩六将义薄云天不近女色等等诸多优秀品质,实在是同时符合了警察和黑社会对保持团队和谐与战斗力的要求。

鲁肃比关羽更有胆色

最接近关羽的生活时代、最其有历史参考价值的《三国志》中,关羽和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同列一传,关于他的生平不过一千多字。应该说,尽管显得简略,但这一千多字基本涵盖了关羽的生平,既有对他的英雄事迹的描述,也有对他的缺点的呈现,应该说是最接近关羽真实面貌的。

关羽最为后世津津乐道的,首先是他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的勇猛无故。而当我们谈过《三国志》关于关羽的传记后会发现,关于他的勇猛,史书只记录了他“刺颜良于万众之中”,以及刮骨疗毒等少数几件事情,至于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等一概未曾提及。

事实上,华雄是被孙坚干掉的;文丑命丧于著名的官渡之战;水淹七军是“大霖雨,汉水泛溢”的功劳;蔡阳实为刘备所斩;至于著名的“单刀会”则是鲁肃邀请关羽前来谈判,双方兵马都驻扎在百步以外,谈判双方代表只准备带一把单刀,会上鲁肃侃侃而谈,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将关羽给说得哑口无言,唯唯而退。这么对比起来,似乎还是鲁肃更有胆色—一万一两人谈崩了动起刀子来,鲁肃怎么会是关羽的对手。

因此,关羽尽管有万众之中斩颜良的英勇,但他的很多武力值,实际上是创作《三国志平话》的说书艺人和《三国演义》的小说家加在他身上的。

华容道义释曹操为假,关羽劝刘备杀了曹操为真

千百年来,“桃园三结义”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这种具有江湖气质的行为,以及“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豪迈,成了后代黑社会顶礼膜拜的原因。不过,《三国志》中的关羽,是和张飞—起随着黑社会老大刘备起兵闯江湖的“别部司马”。他们三人关系很好,一张炕上睡觉,“恩同兄弟”,但是并没有桃园结义这种浪漫主义故事发生。《三国演义》中的华容道义释曹操,也是小说家为了突出他的“义”而巧妙地涂抹在他身上的光环。反倒是《三国志》中记载,刘备和曹操一起打猎时,关羽劝刘备杀了曹操,刘备没有答应,及至后来被曹操围困江渚时,关羽还生气地埋怨刘备当初没有听他的话。

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张飞是个莽撞粗鲁的汉子,关羽是文武兼修、熟读兵法的战神。可更接近事实的是,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中,都记载了关羽的不识大体、刚愎自用。马超来降,关羽专门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这个人跟谁相似?”诸葛亮知道关羽小心眼,便回答他:“马超和张飞差不多,但还是比不上你关公绝伦逸群啊。”这么几句话说得关羽心花怒放,高兴得把信拿给宾客炫耀。黄忠官拜后将军,关羽竟然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公然侮辱自己的阶级战友,害得诸葛亮和费祎使劲安抚说好话。刘备、孔明都知道,唯有结好东吴,才有西蜀霸业,但关羽不贯彻军师孔明“隆中对”所制定的“东联孙吴,北拒曹魏”的战略,与孙吴屡有摩擦。孙权派使者替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不但不许婚,反而大骂“虎女怎么能嫁给犬子”,最终惹怒孙权进攻荆州。联合孙权抗曹操的大计,就这样被关羽轻易破坏。

盲目的骄傲自大、漠视阶级友爱和随意践踏别人的尊严,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关羽与同僚的紧张关系。《三国志·廖立传》中说“羽怙恃威名,作军无法”,在他死之前,已成为蜀汉阵营里最不利于安定团结的因素。这种无知也将他自己推上了绝路。他对刘备的妻弟糜芳和将军傅士仁平时就不当回事儿,在他出征樊城时,又嫌二人准备粮草不足,说待回军时便处罚他们,使二人最终因恐惧不安而投降东吴,最终断了关羽的退路,使他命丧孙权之手。

关羽的好色就连《三国演义》中一再渲染的关羽不近女色,其实也与真相颇有出入。《三国志》中记载,刘备和曹操曾经合力围攻在下邳的吕布,那时候关羽曾经向曹操要求破城之后将吕布手下将领秦宜禄的老婆赏赐给她。关羽对秦宜禄的老婆似乎垂涎已久,以至于三番五次地向曹操提出这一无理要求。曹操本来痛快地答应了,但关羽的一再请求反倒引起了更好色的曹操的好奇:让关羽如此上心的女子,定然是绝色美女。于是,下邳城破以后,曹操命令捉了秦宜禄的老婆先送来让他自己瞧瞧,这一瞧曹操立马全部忘记了对关羽的承诺,把这妇人自己留下了,自此之后关羽和曹操就有间隙了。从这一点看,尽管不排除关羽有痴情种子的可能,但大敌当前却乘人之危占人妻子,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好色”二字。谁造的神?

可以说,历史上的关羽虽然有勇力,但并非天下无敌;虽然讲义,但并非传说中那样义薄云天;虽然有智谋,但愚蠢和无知似乎更多一些;最然貌似正经,但花花肠子也不少。可以说,他是一个活生生的血肉之躯,他有着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也有着普通人的性格缺陷。

那么,是谁把关羽推上神坛的呢?

唐建中三年,关羽被列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放进武庙,配享姜太公。宋徽宗给他连升三级: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宁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从此誉清代,先后有十五个皇帝为关羽加官晋街,使其封号由侯而公、公而王、壬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真是步步青云。关公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成为战神、财神、文神、农神,简直是无所不能的全方位之神。他不但一举取代了岳飞”武圣”的地位,而且在关帝庙里,让岳飞给他当起了兵马大元帅。关公庙的数量甚至远远超过了孔庙。清代一朝,仅北京一地,关庙就有116座。从历代封建统治者,到揭竿而起的起义者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都把关羽奉为膜拜的英雄。台湾,关公信徒多达800万众,几乎备家各户都为关公设香案,立牌位,接圣像。台湾的关公画像年销售量,远远超过了他们最崇奉的神祗妈祖。

更重要的是,在历代统治者的不断封谥下,在文学艺术和民间传说的不断增光添彩下,一个“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的完美形象也在世人面前逐渐清晰起来。这成了古代统治者用来教育大众、引导大众的最好工具。大众在迷恋于关羽的神奇光环的同时,却都忽略了躲在这件事情背后的推手——统治者的真正用心:让大家都来学习关羽同志无限忠于皇室正统的先进事迹吧,这样就没人反对我们的统治啦。

胡适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关羽就是这样一个在历史的无穷烟雾中被推上神坛的人。只不过,一旦走上神坛,他就很难再走下来。

正史上的曹操与关羽:其实他们俩是情敌

在元末参加过农民起义,经历过战场的罗贯中后来在写《三国演义》时,七实三虚,对正史做了不少改动,为了戏剧性,着重刻画了三个人物:曹操、关羽、诸葛亮。其中关羽虚构的几件大事,如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很有意思,全是和曹操有关的,而且都是有情有义:曹操为关羽保驾护航,即使被斩将夺关也不在乎。关羽为曹操违抗军令,宁可被斩首也要报当年知遇之恩。小说写到这个份上,这两人就算牢牢的给联系在一起了,也给了今天的电影创作者和有特殊癖好的文艺女性们关注的素材。不过历史上的关羽和曹操,是否真的这么和谐呢?其实,事实和演义有着很大的差别。

曹操和关羽的真实关系其实是——情敌。这可不是乱讲,在正史《三国志》中有记载,““朗父名宜禄,为吕布使诣袁术,术妻以汉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围,关羽屡请于太祖(曹操),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意思就是说,刘备和曹操围吕布,关羽向曹操请求,破城后娶吕布部将秦宜禄之妻杜氏,曹操见关羽这么着急,疑心这个杜氏有多么漂亮,于是打败吕布之后,“自纳之”了。后来,刘备为曹操所败,关羽投降曹操(土山约三事则无,是创作出来的),曹操待关羽极厚,但关羽还是挂印封金,找刘备去了,大概这个“夺妻之恨”不能忘也是原因之一吧。

关羽人生军事史上的辉煌,也是关羽和曹操的最后联系,是关羽晚年的北伐襄樊之战,打得曹军精锐尽丧,曹操几乎想迁都以避其锋,然而《三国志》对关羽的评价“刚而自矜”使其功败垂成,死于背盟的孙权之手。

其实看过《三国志》的朋友都已经知道了这个事实,但是毕竟《三国演义》通俗易懂,又是名著,在民间的影响力巨大;而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解读《三国志》那种文言文的朋友也着实不少,我们也无权剥夺这些朋友对历史的探讨兴趣,但毕竟三国演义不是历史。

历史上并无华容道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是世人皆知的一个故事,《三国演义》中的重点篇章。小说写赤壁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小说又写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三国演义》的上述描写,并非全是凭空之笔。曹操从赤壁败退,走的确实是华容道,但并没有关羽;曹操在途中确曾大笑,但不是三次,而是一次;曹操笑的也不是诸葛亮与周瑜智谋不足,而是笑刘备虽有计谋却迟缓;曹操笑后确也出现了敌情,但已无惊无险。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赤壁中了周瑜的火攻之计,索性又一把火烧掉所剩战船,率军经华容向江陵一路败退。孙刘联军则水陆并进,尾随曹军,紧追不舍。

其实,当时曹操虽然战败,但面临的形势并不十分严峻。因为在赤壁交锋之前,是曹操强大,孙刘弱小,孙权和刘备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挫败曹操的强大攻势,使曹操不得渡过长江,以保全自己的势力范围,或保证自己不被曹操消灭掉,在胜负未卜的情况下,他们没有也无力抽出部分兵力去在曹操可能败退的路线上去设伏。所以,曹操在败退的路上,虽后有追兵,却前无伏军。可是,在通向华容的道路上,却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说:曹操战船被烧,率军从华容道步行而归。华容道上一片泥泞,根本无法通行,加之那天又刮大风,行走更加艰难。于是曹操下令,命羸弱之兵割草垫路,大军才得以通过,而羸兵被人马践踏,深陷泥中,死亡无数。眼看大军就要全部通过华容道,曹操不由哈哈大笑。诸将本已狼狈不堪,见曹操大笑,十分不解,问曹操为何发笑。曹操说道:“刘备的才智与我不相上下,但他的计谋总要晚我一步;假使他早派快马至华容道放火,我等必全军覆没了。”曹操话音刚落,接探马报刘备追兵在后面开始顺风点火。但曹操大军已通过华容道,奔江陵而去。!

《三国演义》写曹操三次大笑,笑出三个英雄,是为了表现曹操虽*诈,但不如诸葛亮神机妙算;写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是为了表现关羽知恩图报、义重如山的人格,均系作者欲神化诸葛亮与关羽二人的演义之笔,并非史实。

什么叫华容道呢?据《资治通鉴》注释中的说法,就是“从此道可至华容也”。这里所说的华容,当然是指华容县城。华容道也就是赤壁战争中曹军逃入华容县界后向华容县城逃跑的路线 。古华容县城在现监利县城以北约60里的周老咀附近。如果从曹操屯兵的地方乌林到曹操逃跑的目的地南郡划一条直线,华容城正好在这条直线的中心。曹要逃回江陵,走华容县城是最捷径的路线。而且当时华容县城附近有曹军的粮草仓库,便于撤退中的将士补充草。

由于这一带有古代的沼泽湖泊阻隔。从乌林到华容城没有直路可走。曹军只能沿江向西溃逃,进入华容县境之后,再向西北折奔华容县城。这样就必须涉过大泽边上的一片沼泽地带。根据县志记载,曹操逃到太平桥时,人马陷入泥泞之中,不得不扔掉马鞭,下马步行,这里尚有“曹鞭港”古地名。曲鞭港到毛家口二十里路,“地窄路险,坎坷难行”,曹军“遇泥泞,道不通。”乃令兵士砍芦苇、蒿草填路,“赢兵为人踏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南宋大诗人陆游在乾道六年(1170年)曾经坐船经过这一带。他写道:“自是复无人居,两岸葭苇弥望,谓之百里荒”。舟人云:“自此陂泽深阻,虎狼出没。未明而行,则挽夫多为所害”。距曹操兵败960年之后,华容道一带尚且如此荒凉,曹军当时的艰辛狼狈之状,就可想而知了。

华容道真正得到开发是从元代开始的。今日的华容道,已根本看不见昔日的荒凉,而是绿树成荫,道路两侧良田万顷。稻谷飘香,荷花吐艳。傍晚,袅袅炊烟腾空而起,呈现出一派平原水乡风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