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时期。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为首,联合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发生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或者是七王之乱。
西汉时期,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收归朝廷直接统治。他向景帝上书《削藩策》,力主“削藩”,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削藩策》一文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迅速),祸小。不削,其反迟,祸大。”
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削藩”建议,于前154年(景帝前三年),以卖官等各种无理罪名先后削去楚王戊的东海郡,赵王遂的常山郡和胶西王的6个县。随之景帝又与群臣商议削夺吴王刘濞的封地事宜。
景帝的削藩之举在朝野引起了很大震动,再这样削藩下去,自己的封地还能留有多少?吴王刘濞不满朝廷削减他们的权力,起了谋反之心。
公元前154年(景帝前三年)正月,朝廷削地的诏书送到吴国。吴王刘濞一气之下将朝廷派来的二千石(郡级)以下的官员当场诛杀。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联合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起兵反叛。以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爆发了。
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后,和群臣商量出兵之事。众臣联名上书,弹劾晁错,将晁错满门抄斩以满足叛军“清君侧”的要求。最后汉景帝采纳了这个建议,将晁错腰斩。但是这并未能阻止叛军的脚步,反而让叛军觉得汉景帝懦弱。于是,刘濞自称东帝,与西汉分庭抗礼。这可了不得了,汉景帝还在呢,诸侯王居然敢公然挑衅君王的权威。汉景帝决心镇压七国叛乱,派周亚夫和其他大将军出兵镇压叛军。平民赵涉向周亚夫建议:汉军经蓝田出武关,即可迅速控制洛阳军械库,又可避开吴楚伏兵,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周亚夫率汉军很快平定了七国之乱,吴王刘濞逃到盟友东瓯国,被东瓯王所杀。吴军溃散后,楚王刘戊自杀而死,胶西王、赵王随后也自杀而死。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也都伏法被诛。
吴楚七国之乱的根本原因在于日益强大的诸侯王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吴楚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