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为区别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又称杜甫为“老杜”。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巨大,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也许正因为其影响过巨,杜甫的死因变得非常复杂,甚至就是一个谜团。
《旧唐书·杜甫传》载:“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正史的记载很难解读,杜甫之死只有一个大概的时间、地点。推测起来,可能死于喝酒、吃肉,但“啖牛肉白酒”与杜甫“卒”,又没有明确的逻辑关联。
因为正史的不明确,所以后世众说纷纭,衍生出杜甫的五大死因:
一、病死
莫砺锋、童强《杜甫传》:“冬天到了,诗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衡阳的舟……一颗巨星就在这无限的孤独、寂寞中陨落了。”
二、赐死
此说出自于假冒唐朝李观之名撰写《杜拾遗补遗》,文称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唐玄宗赐死杜甫。实际上,唐玄宗早已死于宝应元年(762年)——搞假冒伪劣,一定要有科技含量!
三、自沉于水而死
此说源于伪托唐朝韩愈名义撰的《题杜子美坟》提出“三贤(指屈原、李白、杜甫)同归一水”的说法。三人怀沙自沉,这显然是一种没有丝毫根据的想象。
据唐朝李观的《杜拾遗补遗》记载:“江水暴涨,(杜甫)为惊湍漂没,其尸不知落于何处……聂令乃积空土于江上,曰:‘子美(杜甫字)为牛肉白酒胀饫而死,葬于此矣。’以此事闻。”
这种沉水而死的说法,有人假托唐朝韩愈的名义,做了一首《题杜子美坟》诗,提出了“三贤(指屈原、李白、杜甫)所归同一水”。认为杜甫和屈原、李白一样,是落入水中淹死的,杜甫死后,朝廷追问,聂县令便伪造了一座假坟,并诡称杜甫死于牛酒,以蒙蔽上方。这种把杜甫之死归于落水淹死的说法,自提出后,就受到历代学者的批驳。
四、食物中毒而死
提出此说的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郭沫若的这种说法同样具有猜测性,几乎没有文献作为依据纯属于个人的文学创作。
郭沫若在他晚年的封笔之作《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指出:杜甫不是因为“饱饫而死”,而是死于食物中毒。杜甫受大水围阻时,正值暑热天气。聂县令所送的牛肉一定相当多,杜甫一次没有吃完,剩下的保藏不好,腐败变质。腐肉是有毒的,特别是在腐败后二十四小时至二十八小时毒性最烈,能使人神经麻痹,心脏恶化致死。杜甫此时身体衰弱,吃了变质的牛肉,又饮了大量的白酒,酒加速了毒素在血液中的循环,所以吃腐肉白酒中毒而亡是很有可能的。
五、醉饱过度被撑死
杜甫的死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一说是连续饿了5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炙(炙:烤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最终因消化不良而死。
据唐人郑处诲在《明皇杂录》中记载:“杜甫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
“令(聂县令)尝馈牛炙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说的是,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杜甫离开四川以后,在客居衡州耒阳(今湖南衡阳境)期间,游南岳祠,被突发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九天。当地聂县令闻讯,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并以丰盛的烤牛肉和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当晚就因为醉饱过度而辞世了。新旧《唐书》都记载了这种说法,《新唐书.杜甫列传》是这样记载的:“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尽管宦海沉浮、颠沛流离,但却始终保持着年轻时的狂傲。他用诗歌去呐喊国运与民生,赢得了万世称颂。后人出于尊重,从而杜撰出诸多杜甫死因,基本上都是善意的。
——杜甫真正的死因,应该是糖尿病。
近年来,学者们通过研究,从医学角度一致认为,杜甫真正的死因是糖尿病,这一说法可以从杜甫的诗句中找到证据。
糖尿病,在中国古代又叫做“长卿病”。这一称呼起源于汉代司马相如,因为他嗜酒如命,饮食不节,患有消渴症。又因司马相如字长卿,故古代诗文中常以“长卿病”代指消渴症。在现实中,糖尿病人的口渴症状比较突出,平时用玉米须泡茶喝,可以缓解症状。
诗圣杜甫至少在两首诗中,提及自己患有消渴症——即长卿病。
《客堂》:栖泊云安县,中消内相毒。
《同元使君春陵行》:我多长卿病,日久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
杜甫从不节食,还因吃得多而欣喜:“加餐可扶老,食廪慰飘蓬。”他还喜欢把甘蔗汁当饮料,“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璎无谢玉为缸。”出游时,为解口渴,杜甫竟带着大瓶的甘蔗汁,这种习惯让医生感到震惊。
杜甫在耒阳被大水围困近十天而不得食,在县令送来烤牛肉和白酒后,又是一顿狂吃,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饱食容易引起酮症酸中毒或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而死亡。因此,杜甫暴饮暴食后,当夜就去世了。由此可知,杜甫的真正死因是饱食酒肉后,由糖尿病引发急性并发症而去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