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书有云:“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所谓“走起”,应该算个委婉的说法,其实就是跑路。不过,倘若身在乱世,跑路可算是门学问,绝非张开双腿那么简单,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若说跑路的鼻祖,可算大汉的创始人刘邦,也许是跑路跑多了,到了后世,不谙兵器文人阮籍,竟给出了“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般评价。戏剧性的是,一向以硬汉之名把持江湖的霸王项羽,虽一向鄙夷老对手刘邦的做法,可未想听了垓下楚歌,竟跑向了乌江,却再也跑不动了,跑路却跑成了末路。
有意思的是,老爷子刘邦的“跑路哲学”,到了汉末,却经此挡住了数百年岁月的冲洗,着着实实流传了下来。不用说,将汉高祖跑路理念发扬光大的衣钵传人,自然非刘备莫属了。我们的刘备,虽有着皇叔的头衔,当终究是白手起家的,脚下没有一块可靠的根据地,因此前半生,大抵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寄人篱下,自然要看人脸色,主人不高兴了,下逐客令倒是小事,倘若一时愤起,扔块追杀令,后果想必就凶险了。譬如,在宗亲刘表处,一向谨小慎微的刘备,竟得罪了其手下大将蔡瑁,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逃杀”就此上演。躲了一路的追兵,终于到了檀溪口,怎想河面宽阔,自己却又不习水性,一时间,刘备悲从中来,老泪纵横满面。未想胯下坐骑的卢马,听闻主人哭声,竟跃身而起,一越三丈,飞上对岸,完成了一出飞跃壮举。
不过,人生并非一场马戏。我们刘备同志人生中经典跑路剧目,当然绝非神奇的“马术表演”,他的终极目标可是“酣畅漓淋”地抛弃妻子(真是得到刘邦真传)。根据不完全统计,刘备如此卖力演出,一生中至少出现四番:两次面对的是吕布、两次遭遇的是曹操。本来,吕布是三国头号肌肉男,曹操是千古少有的奸雄,招架住拔腿便跑也是常事。可偏演到了携民渡江那出,赵云小宇宙爆发,竟杀了回马枪,单挑曹营八十万大军。赵云倒是一战成名了,可皇叔抛妻弃子的行径,却再也隐瞒不住了。
当然,因抛妻的“勾当”做了太多,自然让人记住,刘跑跑的名头,至此落在皇叔头上。刘备逃跑整理了一套心得,老对手曹操自然也不甘落于人后。据不完全统计(以《三国演义》为参考蓝本),曹操一生中积累的逃跑经验,至少不下五次。
第一次,献刀杀人不成,逃,遇吕伯奢,完事之后丢下名言:“宁我负天下人,勿天下人负我”。
第二次,战吕布于濮阳,逃,典韦立挡。
第三次,睡张绣婶,事发,逃,失典韦及曹昂。
第四次,赤壁战败,跑路,华容道遇“红灯”,关羽放行。
第五次,和马超“飙车”,输,剃胡脱衣。
只是,相对于刘备逃跑至尊三宝:“大哭、找马、甩女人”,曹操的逃跑之路,似乎要文艺得多,要么事前睡个女人,要么事发时剃个胡子抹个妆,要么事后朗诵一段逃跑感言。反正,时人们回溯三国时代,但凡提及曹操,大抵好奇的是他杀了多少人,睡了多少人,骗了多少人,在何处添了哪些风流,至于那些狼狈的跑路往事,因为有了刘备尴尬的垫背,似乎随着滚滚江水,全付诸了一笑。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孙权。对于孙权,他的老哥孙策是这样评价的:“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三国志》)。应该说,孙策此人,尽管行事鲁莽,可识人的眼光,却是毒辣,轻描淡写寥寥片语,竟将孙权此后数十年的人生一并概括。终其孙权一生,他的权力触角从未企及江北,即便偶有心思,奈何一渡江,却遭来一通猛打,仓惶逃窜,未想这一跑,却成就了一代名将。这就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张辽威震逍遥津”。
当时的时局大致是这样的,曹操取下汉中欲南下扫荡西川,孙权见有机可乘(此人偏爱背后搞小动作,偷袭荆州也是如此),竟亲率十万大军渡江围城合肥。合肥的屯军,大约只有七千多,面对江东来犯的一片黑压压的大军,如何迎战,这是个问题。幸好,还有张辽。我们的张辽同志,毫不露怯,星夜提点八百壮士,趁孙权立足未稳,竟来了突袭。
此时的孙权,正穿着裤衩,酝酿了情绪,仰望着江北星空,准备抒发情怀。只听帐外一片喧乱,正待问时,只见凌统踉跄跌入,振臂高呼“主公快跑”。孙权不知何故,以为天降神兵,也顾不上稳定军心,倒是发扬了“有事领导先跑”的作风,寻了匹马仓惶跑路。奈何行至逍遥津桥时,桥南板已被拆除丈余,马不得过。在此危急关头,一名随行贴身侍卫,叫谷利的,也顾上不“动物保护法”了,向着孙权坐骑一鞭猛抽。骏马屁股一紧,奋力一跃,飞桥而过,孙权的老命,就此留下。
逍遥津一役后,一篇由曹魏阵营主编的,标题为“十万雄狮狼狈溃退,江东领袖单骑落荒”的报道,终是江东流传开来。于是,东吴百姓们的心间,竟落下了“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的后遗症。
说三国认证号:shuosanguo
每晚11点,一起来说说三国的那些事儿